第986章 人氣兒
1984年10月21日是個禮拜天。
這一天從早上開始就烏沉沉的,小北風吹著,氣溫一下降了五六度。
而且當天還下了雨。
怎麼看,這也不能算是個好天氣。
但卻不能不說,這確實是個好日子。
因為這天是「北極熊餐廳」和「洪記大酒缸」共同開張的一天。
有意思的是,在開業的場面上,洪家父子倆完全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
洪衍武這次刻意走了大操大辦的風格。
不但請本廠領導剪綵,找人弄了花籃,門口敲鑼打鼓,大放煙花禮炮。
還以五十塊的價碼,特意托五四一廠上班的「豁子」劉福根幫忙。
把他們廠秉承「太獅老會」傳統的「舞獅隊」請來助興。
那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啊。
這一番折騰引來的人,比當初商店開張還多。
派出所甚至抽調了四個片警幫忙維持現場秩序。
但這麼大氣派可不是為了讓老百姓瞅的,而是為了給附近有各個公職單位的頭頭腦腦們看的。
因為要知道,別說這個年頭,就是到了今天,公款消費也仍舊在餐飲消費里佔據大頭兒,是這個行業暴利的主要來源。
所以洪衍武是廣邀賓客,各處下帖子。
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反正打著「試吃」的旗號,把附近派出所、街道、工商、稅務以及大小機關、工廠領導什麼的都請到了。
就連他二哥那兒,都打了招呼讓來,說給備了一桌。
這叫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為了籠絡這幫公家單位的頭頭腦腦,盼著他們能做回頭客,幾桌酒席的誘餌該下就得下。
而洪祿承恰恰相反,低調得簡直毫無聲息。
老爺子除了提前下帖子給了三家親家、壽敬方、宋局長、常局長、常顯璋、單先生、王漢平、張大勺、龐師傅和東院老邊、老蘇、老丁這幾位鄰居,再沒請什麼場面上的人。
連對街道李主任,也只是請邊大媽代為轉告,說隨時歡迎指導工作而已。
而開業唯一的慶祝儀式,就只是讓李福掐著黃道吉時,領著夥計放了兩掛大查鞭。
同時讓洪衍爭用相機給大傢伙在店門口照了張合影罷了。
可也別說,無論是洪衍武的餐廳,還是老爺子的小店。
這兩家店的共同點就是賓客盈門,買賣還真的都挺不錯。
開業首日,洪衍武那兒無疑是最熱鬧的。
因為中午晚上,三個包間都是他請的客人,外頭還額外開了兩桌。
菜單上的二十五道菜一個也沒落下,那煎炒烹炸,算是耍上全活了。
而且因為有大食堂的「特價菜」,確實比其他飯館子實惠。
就連散座也滿了,居然排隊一直排到了外頭。
哪怕外頭下雨,人們打著傘也願意等。
有人推著自行車,有人手裡捏著網兜,有抽煙神侃的小夥子,有帶著孩子的兩口子。
總之,這一天可是給后廚忙壞了。
別說張大勺和華英受洪衍武牽連,給累得不善,就連大食堂一樣是甜蜜裡帶著苦惱。。
因為餐廳買賣實在太火了。
龐師傅他們為了撐住場面,當天中午和晚上,不但臨時抽人加做菜肴,還把供應給職工食堂的菜送去了幾鍋。
自然本廠工人就有了意見。
於是,當天營業一結束,龐師傅就跟洪衍武商量要加人了。
說他給安排的外差太多了,掙錢是真掙錢,大伙兒都高興,可也真是吃不消了。
洪衍武一琢磨也是,每天個體戶們包伙,東華門夜市,再加上服務公司主食櫃檯和餐廳。饒是大食堂有六七十人,那連軸轉沒個休息也夠嗆啊。
便答應儘快給大食堂招三十個合同工。
龐師傅這才放心。
雖然新來的得慢慢教,暫時頂不上大用。
可打雜的活兒都有人幹了,其他人就能騰出手來了,也等於釋放了勞動力。
但話說回來,相對的,大傢伙也真是沒白辛苦,這餐廳也是好評如潮啊。
因為這個年頭實在是太缺飯館兒了。
長期以來的體制禁錮了餐飲業的發展,返城知青又讓京城人口迅速爆炸。
這樣的供需矛盾下,京城百姓想外頭「搓」一頓,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真是偶爾能有這麼一次機會,體驗也不好。
因為老百姓下館子往往得忍受白眼、呵斥,還得靠自己搶座,排隊。
弄不好,沒吃飯先氣飽了,哪兒還有胃口啊?
所以說洪衍武開的這個餐廳真是正當其時。
在我們的公職人員和先富起來了一批人,還以吃吃喝喝為最大享受的年代。
在經濟飛速發展,糧食大豐收,農民像潮水一樣湧入城市的大背景下。
不但過去的各種限制開始破冰、消失,餐飲需求也與日增多,一日更勝一日。
怎麼可能買賣不好呢?
就別說他們還有四大殺器了。
「張大勺」教出來的手藝;「大食堂」帶來的實惠;親切和氣的服務態度;乾淨沒味兒的廁所、洗手台。
這哪一樣兒都為人稱道,讚譽連連啊。
在這個餐廳,進包間的主兒,誇的是環境優雅,服務周到,這兒的小炒味道超絕。
散客們呢,欣喜的是,為了座位徹底不用頭疼了,因為有專人給發號排位。
喝多了也不要緊,廁所能隨時解決走腎的問題。
最關鍵的,「特價菜」好吃實惠不說。
還能買半份,而且不用等,這對老百姓可就太友好了。
什麼都不用說,光看看有多少住家附近,手拿著鋼攏鍋,來這兒買獅子頭和燒茄子的老頭老太太。
光聽著「勞駕勞駕,讓讓,我把桌子收了!給您擦乾淨您再坐。」
「借過借過!錯個身兒!哎,您留神別碰著……」
就足以解釋這裡人聲鼎沸、買賣興隆的盛況了。
至於「洪記大酒缸」。在買賣的火爆程度上確實要差一點。
開業當天,上座率有八成吧,這還包括了受邀來捧場的熟人呢。
而且服務上的瑕疵也實在不少。
因為夥計們初學乍練實在有點生楞。
有的時候上東西送錯桌兒了。
有的時候因為語言的隔閡,還不大聽得懂酒客的話,反應遲鈍。
甚至后廚也不太頂得上勁。
一忙起來吧,火燒、炮羊肉和爛肉面有點供應不及。
火候也差點意思。
不是面煮生了,羊肉有點糊了,就是火燒沒熱透……
可這反過來,也恰恰是洪祿承的精明之處。
就是因為他早預料到這種「亂」不可避免,必須給夥計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適應呢。
他才沒有為開業做什麼廣告。
而且行家就是行家。
有老爺子和李福給一起兜著,這些毛病對買賣的影響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不但酒客們都呈現出包容的姿態來,沒人去計較。
大酒缸里的人氣兒和熱鬧勁也一點沒減少。
甚至公平的說,要論歡樂程度,還遠超過洪衍武那兒呢。
嘿,還甭不信,千真萬確。
先不說別的,光憑洪祿承那算盤打得跟神仙似的,就是引人矚目的奇景。
敢情老爺子有分心二用的本事,向來是雙手會賬。
要是兩桌同時結賬,他能「劈了啪啦」同時算出來。
李福呢,他也有「一口清」的本事。
要是他來算賬,更省事,都不用夥計跑。
當著食主的面,不用算盤,不用筆,先唱酒水,再唱涼碟,主食最後。
逐一報出價錢后,算出總數,還要將顧客的給錢數和找回的錢數一併唱出。
最關鍵是好聽,跟唱歌似的,真應了那句「說得好不如唱得好了」。
這可就讓酒客們有了眼福和耳福了,信任和樂趣都是油然而生。
但最有意思的,還是洪祿承和李福都愛開玩笑。
像如有年歲大的客人進門,直接沖柜上要東西。
「掌柜的,二兩毛三,一碗面」。
洪祿承就愛用別樣強調跟后廚招呼。
「來一碗牛頭馬啊」。
然後把酒打好給夥計,讓端上去,還會跟客人再說一句。
「您的六七八」來了。
這兩句話呀,叫做「借詞點尾」。
第一句隱去了「面」,第二句隱去了「九」。
那麼客人如果是懂行的,聽了自會會心一笑。
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有客人會逗上一句。
「老闆,咱可是有錢不買拖泥帶啊」。
洪祿承便會馬上作答。
「咱買賣實在,您放心。金木火土咱不摻和。」
這一下就更會引發更多的現場笑聲。
而李福呢,他習慣的辦法是在客人結賬時,五毛錢以下都說「錢」,五毛錢往上便報「款」。
這樣同樣唱賬,卻用不同的字,次數一多,便會被旁人發現他藏著的「段子」了。
像有的人因為好奇,就要問上一句。
「哎,您這有意思啊,錢少了您說『交錢』,錢多了您就說『付款』,您這兒還區別對待啊?」
李福聽了就樂。
「您這耳朵是好啊,不過您別誤會,關鍵是怕您幾位聽著枯燥。其實交錢,付款還不是一回事啊?要緊的是一視同仁啊,讓您喝著高興,聊著滿意就成。是不是您哪!」
這叫什麼?這就叫「沒事逗悶子」呢。
總之,在誠心和熱情之餘。
洪祿承和李福會恰如其分的以拉家常,開玩笑等方式對顧客進行感情公關。
這才是大酒缸難以為旁人企及的地方。
這種「笑料」儘管是有人為製造的因素,但卻真是讓酒客們舒服。
成功營造出了酒館應該有的親和、熱鬧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