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來東方第一大港
熱遮攔城外碼頭,船隻還像以前那樣的眾多。
??林誌腦海裏,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計劃,通過琉球島的現狀考察,他定了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過去,福建移民到琉球的漢人,數量是非常少的,到了現在,整個島上的漢人,也不過三萬人。
??3萬多平方公裏的地方,隻有3萬漢人,而島上的高山族,卻有10萬人。
??不過,這些高山族,與漢人大量混居,通婚,受明朝影響較大,生活用品、風俗習慣,也收到漢人一定影響。
??相對雲南、貴州的苗彝土著,高山族與漢族,要和諧很多。
??這讓林誌稍稍放心,畢竟建設一個地方,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人力。
??沒有人,什麽事情也辦不成。
??而最少的人,林誌拿到了蓋歐古的島上人口報告,那就是荷蘭人,最多不過兩三千人,其次最多的就是印度雇傭兵,起先是葡萄牙人的奴隸,被荷蘭人解放了,就成為他們的雇傭兵。
??再其次就是日本人,多數是德川家康統一後,心有不甘的其他勢力,失意的浪人武士,來到此地,大概不到1萬人。
??還有就是各種海盜窩點了,零零散散,大大小小,星羅棋布,蓋歐古有時會拉攏一些海盜,對付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大的合作方,就是來島。
??這是蓋歐古在此經營二十年的結果,他在東南亞時,就一直秘密與來島來往,他的野心,一直在南中國。
??“目前我發現,西方人在東亞,有三大黃金交易品。”林誌對跟在身旁的華梅說道。
??“哪三類?”華梅挽了挽頭發,似乎已經猜到的樣子。
??“煙草,蔗糖,生絲。”
??“何以見得?”
??“煙草,目前美洲種植園主流經濟作物。蔗糖,你知道,西方人在十字軍東征前,都不知道蔗糖什麽味道,美洲發現前,蔗糖基本上都是貴族才有的東西。至於生絲做的絲綢,在歐洲都是高檔貨。”林誌說道。
??華梅淡然一笑,“這麽說西方人有點可憐?”
??“說慘也不為過。”
??華梅點點頭。
??“我原本想搞這三種經濟作物,後來發現咱們的資金太少,根本無法大規模種植。”
??“嗯,不過,可以招攬當地人,給他們優厚待遇,種植園也可以。”
??“沒錯。”林誌頗為認同地說道:“咱們應對的問題還有很多,蓋歐古還沒處理掉,絕對忠誠的武裝,還有啟動資金,橫行東亞海麵上的海盜,這些都是問題。”
??“是啊。”華梅深深地歎一口氣。
??看著華梅清冽的臉頰,林誌也覺得,他們一切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不過,目前我們可以做中間商,日本是一個非常好的貿易對象,它既不種植蔗糖,也需要大量絲綢,日本氣候,紡織生產的生絲質量較差,對明朝的貿易需求非常高。日本本來就是資源稀少的國家,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後,迫切想恢複和大明的貿易,現在非常歡迎中國商人,卻討厭荷蘭人、葡萄牙人,這是我們的機會。”林誌冷靜地分析。
??“提督做了不少研究嘛。”華梅笑道。
??“哪裏。”林誌不以為意,繼續補充道:“日本迫切想和明朝做生意,但明朝卻嚴禁與倭寇通商,但仍舊有很多商人悄悄偷渡,而且巧立名目,表麵上說是運往馬尼拉,實際上都到了倭國。”
??“這麽說來……”華梅似乎也發現了,“我看見不少福建商人,從月港偷偷運貨出來,然後在淡水中轉,之後賣到倭國。回來的時候,通過淡水中轉,”
??“對的。”林誌點頭,“由於日本銀元,有標誌,進入月港後,會被官員發現,同時又是大空船,很容易被判定到倭國進行交易,受到嚴厲的懲罰。不少商人,甚至把大船在淡水燒了,乘坐小船回國,即使被發現,也可以說外出旅行,畢竟小船裝不了貨。”
??“提督,你想說什麽?”華梅的眼睛,也微微一亮,覺得其中大有商機。
??“我是說,既然中轉這麽麻煩,為何我們不把琉球島做成一個巨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日本人、明朝人、西方人,可以在島上自由貿易,不受約束,我們從中取稅,初期給優惠,後期養肥了再殺,這不就有了資金來源嗎?”
??“商品集散中心嗎?”華梅遲鈍了一下,她似乎擅長外交和政治,對經濟的感知略有滯後。
??畢竟華梅生在農業大國,對於一個巨大的商品交流中心,概念上仍舊是模糊的。
??“這樣,就能吸引更多人的來,繁榮的城市總是有吸引力的,這不比我們花費巨大金錢精力去找人開發,要省一萬倍力氣麽?政府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讓社會高效有組織地運作起來,是一個管理者,而非統治者。”林誌說起來,越發興致十足,而華梅這邊,似乎進入了知識盲區。
??也不怪她,即使同時代的西方,除了荷蘭人,沒人真正理解,什麽叫政府,真正的社會學,要等到19世紀,才會真正形成理論,現在的荷蘭人,不過是它的實踐,而且還無法抽象成可指導的理論。
??“讓社會自己去運作,自己去發展,自己去開發,社會是有生命力的,若能進行良性的引導,讓它保持一個向上的活力那麽國家才會強大。西方逐漸領先於東方,並非政府強大,而是來自於出於運氣的,整個社會的冒險精神促發的,正是這種強有力的社會生命力,西方才慢慢變得強大。”
??“嗯~”華梅點點頭,“雖然不太明白,但你說的話,確實耳目一新,西漢時文景帝的無為而治,國家不參與管治,後來也逐漸強大了起來。”
??聽到華梅的理解,林誌頗為驚訝,沒想到她頭次聽到,居然理解了一多半,文景之治的無為而治,確實是社會本身具有生命力的一種表現。
??果然她的聰明絕頂,是自己無法想象的。
??“沒錯,通過一個港口,帶動一個地區的發展。所以,將淡水港,建設成東亞第一大港,它是具有這個潛力的!因為它是琉球島,最大的淡水港口,外圍島嶼眾多,可緩衝驚濤駭浪,而且內部還有淡水河,水流平緩,非常適合做港口。”
??“對!就這樣子做!”華梅也激動了起來。
??“目前荷蘭人的毛病是,隻想自己做大,簽訂霸王合同,排擠葡萄牙人,打擊西班牙人,又逼明朝商人必須到淡水停泊,不能去澎湖等其他地方,還收價格很高的停泊費。所以,這種狀態,淡水是無法做大的,因此,我們要廢除這些不合理條約,讓所有國家自由貿易,平等對待,這樣淡水才能繁榮。”
??“說得對!”這些已經完全在華梅的知識盲區外了,她擅長政治鬥爭和外交手腕,對於商業行為,確實需要提高,所以每次聽林誌講話,就如同發現了新世界。
??“還有一個問題,”林誌豪邁的神情,多了幾分憂慮,“蓋歐古這家夥一定不能容忍琉球的貿易被其他勢力分攤,一定想暗中反抗,而且強大的港口,必須有強大的衛兵保衛,還有堅固的城池和猛烈的火炮,這些,我想初期是需要幾十萬兩白銀的成本的。”
??“至於蓋歐古,”華梅回到她擅長的領域,“我可以去泉州拜訪沈有容老將軍,他一生致力於抗倭,曾是父親的舊交,我想憑借他的關係,一定能說服福建巡撫派海船接應我們,而且抗荷,也是福建巡撫王士昌的期望,還有朝鮮的文提督,行九已過去請求救援,但朝鮮海禁,未知能否前來相助。”華梅頓了頓,繼續說道。
??“日本國內,我已讓希恩大叔帶著浙江布政司的討下的朝廷邊海會策,以及相關外交文書,趕赴日本,與德川交涉,要求德川在海陸兩方麵,對來島予以壓製。幕府想同明朝通商,自然不會拒絕,況且豐臣秀吉的後繼,德川幕府自然是要消滅的。剩下就是荷蘭人的主力——印度人,但印度人,似乎與荷蘭人關係微妙,我已派詹姆去挑撥離間,散播謠言,就不知效果如何了。”
??華梅滔滔不絕地說道,林誌的眼中,充滿了欣賞的目光。
??“還有葡萄牙那邊,上次我們報信,幫了他們大忙,這次他們已向宗主國西班牙申請,派出部分艦隊,在必要時刻,馳援我們,至於條件嘛,我還沒想好,西班牙人說,如果條件可以,相助也無妨,畢竟與荷蘭人是死敵。剛好提督說,要開放琉球島貿易,我想這點可作為回報條件。還有庫恩,他一直想消滅蓋歐古,我想他暗中也會派私掠船前來相助。”
??華梅講起來,滔滔不絕,講到這裏,沉思了一會兒,似乎還在思索其他方案。
??“還有麽?”林誌笑著問道。
??“對了,還有一個海盜,父親在他小時候,從海上撈起他,救他一命,給他一頓飯吃。他當場磕了三個頭,說大恩必圖報,前一陣來館衙,本來打算與蓋歐古交涉,沒想到碰到了我。他現在手下有不少身強力壯的海盜,在這一帶橫行無忌,人稱‘鎮海貔貅’。”
??“哈哈哈……”林誌狂放地笑道。
??“提督,你笑什麽?”華梅疑惑不解地問。
??“果然是女諸葛,一計退六軍。”林誌笑著說起三國演義裏的典故,劉禪繼位之初,魏國派六路大軍攻打,卻被諸葛亮輕易破解。
??“我不敢玷汙武侯美名,不敢擔諸葛之名,當然……”華梅笑了笑,“提督更不是劉後主嘛。”
??“那我就是劉備,我是雄才大略,你是運籌帷幄,咱們是如魚得水。”林誌哈哈大笑。
??“也不怕羞,”華梅點了林誌的筆尖一下,“這麽大的人了,有時還跟小孩子似的。”
??兩人嬉笑成一團時,易安走過來了,他一直照顧乙鳳,順便照顧船上的事情。
??看到兩人,易安立刻轉身。
??“怎麽了,幹嘛看到我們就轉過去啊?”
??“沒有。”易安低著頭,說:“等你倆完了我在轉過去,非禮勿視。”
??這……
??林誌和華梅臉上,寫滿了無語。
??“你們倆,完事了嗎?”易安問道。
??這問的……
??什麽鬼!
??什麽叫完事了?哪個事兒完了?
??林誌覺得他的臉上的表情,肯定是想殺人的感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