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凱旋歸父老景從(二更,投票、收藏、推薦好友!)
世味年來薄似紗。
身逢亂世,世間人情冷暖,味漸涼薄,仿若紗織明透如無物!
誰令騎馬客京華?
有誰會識得平盧鎮一年方十五的少年郎王師範呢?更邀其星夜兼程騎馬追日,做客繁華似錦的大唐都城長安呢?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已過二十日,已至四月十五日。
報捷信使應該已入京城,想來大唐皇帝陛下定是龍顏大悅,只是不知賞賜為何?
鄆州九縣中的平盧將領翹首以盼,雖知路途遙遠,往來耗時不短,仍不時瞭望西方長安方向,漸有心急如焚之感。
終於,今天一大清早,淡色天空褪去灰濛濛一片,太陽露出笑臉之時,曹全晸的帥營哨探同時抵達鄆州治所以外的八縣,傳令平盧各將即刻趕往東平城,迎接天使,躬奉聖諭!
各將自是喜上心頭,終至守得雲開見月明,紛紛帶上親兵策馬直奔東平城而去,片刻亦不願耽擱。
王師範的喜悅焦急之情更勝一籌,經過十數日前的壽張父老鄉親踴躍欲投破浪都一事,深深感到自己力量的弱小,明白權力的可貴。
欲成大事,豈能無權?對權力的渴望憧憬前所未有! 記住網址http://m.bqge。org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將壽張城的守衛任務交代給劉鄩后,王師範即刻帶著親兵、騎兵兩隊滿百人馬急奔東平城,王猛、牛存節、王彥章三將緊緊跟隨,護持左右。
一路快馬揚鞭,辰時初刻已先於眾人趕到東平城,直入曹府。
曹全晸見王師範已至,忙上前攜臂攬腕引見天使。那前來傳旨的宦官,久侍皇帝左右,自是知道唐僖宗對眼前這員小將的讚歎賞識之意,故沒有擺出天使的架子,反而如故人相見般自然親切。
「哦,王縣尉果然一表人才,難怪陛下念念不忘。」聲音尖細,不似尋常男子。
聞此宦官特有語調,又觀其著裝考究,王師範不敢怠慢絲毫,收去稜角,如面聖般虔誠施禮,「見過天使!」
那宦官臉上掛滿笑容,顯然極為受用,出言褒獎,「難得王縣尉少年功成,卻不以功而驕,如此謙遜守禮,不負陛下垂憐。」
「天使謬讚,小子實不敢當!」
一旁的曹全晸見二人寒暄已過,忙出言誇獎王師範不僅武略出眾,文采亦是斐然,美言堆砌,毫不吝嗇。
宦官露出幾分狐疑之色一閃而過,轉而笑意盈盈,似心有異見。
曹全晸當即吟誦王師範之前所作,說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句時,宦官露出意外之色,不覺對王師範更是刮目相看。
不及一盞茶的功夫,其餘七縣將領紛至沓來,曹全晸又是一番引見介紹。
待到辰時中,前庭院落雜人盡去,香案已備,曹全晸帶領平盧諸將恭謹站立以待聖訓。
宦官踱步走到香案之後,緩緩展開黃絹,故作莊嚴,尖聲誦讀聖旨。
此尖細陰柔之聲湧入眾人之耳,卻猶如天籟之音。人人加官賜賞,又是從優從厚,焉能不喜?
當王師範聽到自己被封為濟陽縣令,執掌一縣之地,心中大喜,「終於得到一展抱負之所」,胸臆暢快至極!
誦讀已畢,曹全晸帶頭領旨謝恩,隨後自是盛大酒宴款待天使,眾將盡皆作陪。
酒至酣處,情致已高,曹全晸暗使眼色,僕人將早已準備好的托盤雙手呈上,「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天使笑納!」聲音雖被喝酒行令之聲掩蓋,卻一字不落傳入宦官之耳。
白皙纖細好似女子之手,微撩紅布,盤中金黃之物盡收眼底,「嘿嘿,曹刺史太客氣了!」顯然甚合其心。
「只是,咱家久居京城,難得有機會出來一遭兒,不知能否有幸遊覽淄州一番?」見曹全晸很會辦事,索性又提了一個要求。
「有何不可?蒙天使大駕蒞臨淄州,全州父老與有榮焉。只是陛下命臣即日赴任,這事如何是好?」
曹全晸不敢駁了宦官的面子,又礙於聖旨頗顯為難之色。
「咱家路上遇阻於賊,又是一番驚嚇,大病數日,自是耽擱一些時日,想來陛下仁厚,定會寬宥!」
宦官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聽得曹全晸連連點頭稱是,二人相視而笑,疑雲盡去。
酒宴午後散去,曹全晸命各將打點行裝,翌日啟程,凱旋淄州。
軍機之事諸將自是不敢稍有懈怠,紛紛告辭返回駐地,爭取天黑之前全軍趕來東平城,以免誤了行程。
王師範臨行前與曹全晸道別時,請求先行趕回濟陽縣交接,畢竟即將赴京面聖,時間上有些倉促。
曹全晸久居官場,知道這交接之事門道頗多,就准了所請,並附親筆信一封,王師範自是連連稱謝。
回到壽張縣后,破浪都眾人得知縣尉榮升縣令,還是淄州望縣濟陽縣的縣令,全營沸騰。須知破浪都乃是經歷血與火鍛造而成的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王師範與劉鄩商量后,決定暫時不發賞銀,以防濟陽府庫無銀交接,這新官上任難為無米之炊。待摸清濟陽縣家底,再行犒賞不遲。
另外,王師範考慮把破浪都將士家眷也接到濟陽縣,和隨行的壽張縣父老一併開墾荒地以為軍屯,只是每戶分多少畝地須待摸清濟陽縣情況后再定,而家中是否有人加入破浪都自是有所區別。
謀定即動,整個軍營都依令打點行裝。同時,王師範還派人通知願意追隨自己遷移的父老鄉親,黃昏前於壽張縣東門前集合,準備連夜趕往濟陽縣。
在一眾出城的哨探之中,有一人與眾人背道而馳,向青州方向疾馳而去。
原來,此人是王師範特意派往青州,給父親王敬武報信之人。並在信中告知自己陞官及欲於濟陽縣屯田之事,望父親提前備好種糧和一應農耕用具,好在到達后及時補種,以免誤了農時。
黃昏將至,一切準備妥當的破浪都離營朝東門行去。那些雖傾心破浪都卻故土難離的百姓,自發走上街頭,含淚送行。
有出言挽留者,王師範耐心告知王命難違,又一再表示,「濟陽縣隨時歡迎壽張縣父老前去投奔」以稍慰百姓之心,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列陣東門外,欲隨行的父老鄉親陸續趕到。舉目望去,家當寥寥,可見多是在壽張縣活不下去之人。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一息尚存可果腹,誰人又願離家鄉呢?
相逢是緣相見難,不知何年再相見,壽張縣趕來送行的父老鄉親不舍王師範就此離去,隨行父老亦是久久凝視回望這片生長於斯的故土。
東風無力的吹拂,爭鮮鬥豔的百花也在這暮春方歇、初夏悄然來臨的時節漸漸凋謝,默默訴說離別的落寞。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破浪都三百爽直的武夫留下真摯的淚水,揮手告別這魚水情深的壽張縣,雖不曾帶走一片雲彩,卻將此情此景偷偷藏在心間。
聚散終有時,再見盼有期!
強忍心中別離的不舍與憂愁,揚鞭策馬奔向濟陽縣,那個破浪都成長的搖籃,父老鄉親求生的樂土。車輪滾滾,步履蹣跚,逶迤而行。
歸途之中,隨行父老因常年溫飽不濟、營養不良,漸有步履艱難,背著行裝的脊樑也深深彎下,家中青壯或背老母、或負重物,也是力有不及。
王師範讓出黑風,扶著一位年邁老翁上馬,自己背起老翁的行裝牽馬而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王師範沒有發出隻言片語,沒有慷慨激昂的號召,更沒有下達任何命令,劉鄩等破浪骨幹依樣而行,三百勇士緊步後塵。
每當夜晚降臨,將士們讓出遮風擋雨的軍帳;每當炊煙裊裊,又將食物分出一半。
逶迤隊伍軍民相間,水乳交融,雖打亂了軍陣,卻平添了情感,破浪都義無反顧投身百姓的汪洋,深深紮根百姓心田。
三百里的路程,在軍民共同努力下,只用六天就趕到了濟陽縣。
看著眼前挺拔的城郭,眾人忘卻額頭臉頰布滿的汗珠、疲憊的身軀,笑了,這是回家的喜悅!
王師範的眼中更是露出似溺愛之色,這裡將是他事業的起點,怎能不貪戀,怎能不激動呢?
弔橋緩緩放下,城門吱呀打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身著褪色的官服,帶人迎接而來。
王師範雖不識此人,卻一眼認出七品淺綠色官服,知道此人應是即將卸任的濟陽縣令。
「小子王師範,是陛下新任濟陽縣令,今日特來交接上任。」
雖說二人同級,好儒自然尊老的王師範依然以禮相見,道明身份來意。
老者皺紋堆砌的眼角陷得更深,雖有笑意卻有氣無力,「老夫年老多病,無力治理,屢次上表讓賢,今日終於盼來王縣令這般少年俊傑,心事已了,著實為濟陽縣的父老鄉親高興啊!」
說著,伸出枯乾的手掌,握住王師範,「濟陽就拜託王縣令了!」
簡短的話語間,流露著老縣令對濟陽縣深深的眷戀,殷殷囑託道盡愛民之情,應是難得的心繫百姓的父母官。
王師範對老者肅然起敬,「師範定鞠躬盡瘁造福濟陽一方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敢有負前輩之託!」
手上稍加力道,暗請老者盡可放心。
老少二縣令,攜手攬腕,朝著他們即將放下或接起的責任走去,步入濟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