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359
第三百五十九節 朝議邊境
??大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7年),二月。大草原上瓦剌和韃靼爭霸的杭愛山一戰最終以瓦剌各部聯軍的潰敗而告終,老狐狸阿魯台立刻以大明和寧王的身份派出信使八百裏加急到南京報捷。
??老狐狸的算盤打得很精,目前的情況下,自老皇帝朱棣禦駕親征後還並未下詔寬恕瓦剌,那麽瓦剌就還是大明的敵人,他帶領韃靼軍隊打敗了瓦剌,那他可就是大明的大功臣啊!相信老皇帝也勢必會對他加以封賞的。
??果然,老皇帝在早朝上當眾接見了韃靼使者,並讓內閣大臣楊榮當庭宣讀了阿魯台的捷報。在這份捷報中,阿魯台自然是誇大其辭的講述了他是如何頂著巨大的壓力調集韃靼軍隊和三十萬裝備精良驍勇善戰的瓦剌軍血戰一月最終艱難獲勝的。
??其實真實的戰況經過,大明的暗探也同時已經送到了南京老皇帝手中:此役,瓦剌四部聯軍共十三萬餘人,韃靼各部聯軍約九萬餘人,雙方初戰與杭愛山以東的阿魯土渾河附近,而後隨著戰事升級,雙方一度轉戰至杭愛山以西的普令哥河流域和紮普罕河流域一帶。
??鏖戰近一個月後,出工不出力的瓦剌各部聯軍節節敗退,最後一戰,已經退至瓦剌境內烏布蘇諾兒湖畔的大首領脫歡親率自己的綽羅斯部精銳與韃靼軍隊決戰,在初戰告捷之後卻最終寡不敵眾全線潰敗,瓦剌各部聯軍潰散後各自退回部族領地,韃靼軍雖然凱旋而歸,但其實也並沒有占到太大的便宜,隻能算是小勝。
??聽楊榮宣讀完阿魯台誇大了三倍都不止的捷報,老皇帝也不戳破,對使者慰勉道:“此戰韃靼軍與和寧王可真是勞苦功高啊,一舉將瓦剌重掌漠北的野心徹底打了下去,朕心甚慰,也請使者替朕轉達對和寧王的敬意,也請和寧王放心,朕是不會虧待有功之臣的。”
??使者施禮道:“多謝陛下讚揚,和寧王還說了,此戰俘獲瓦剌精銳戰士一千餘人,韃靼願意全部獻給大明,以全臣屬之禮。”老皇帝聞言嘿嘿一笑,這阿魯台,還真是會做生意啊,讓大明去接收這一千多俘虜,那大明得給他多少賞賜,要將這一千多俘虜押回南京又要動用多少邊軍?
??這一趟下來耗時耗力不說,這些俘虜押回來後怎麽處理?留著就是禍患,殺了也是禍患,因為大明接納了幾十萬草原人入境歸附,這一旦大肆殺戮俘虜,自然會讓這些大明境內的草原人心生惶惑,一旦有心人加以煽動或許就會生亂。
??老皇帝自然不能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便意味深長的看了看楊榮,楊榮早就等著皇帝的示意,會意後立刻朗聲說道:“和寧王的心意陛下已經知曉了,可獻俘一事就不必了,此次並非仇讎之戰,也非滅國之戰,並不在我大明獻俘的範圍之內。”
??使者應該是得了阿魯台的死命,所以隻能硬著頭皮再度堅持道:“可畢竟此戰乃是近年來韃靼對瓦剌打的最大一個勝仗,若是能獻俘南京,必然會讓整個大草原都明白韃靼各部對大明皇帝陛下的忠心,也會讓和寧王在草原人心中的地位更加崇高,還請陛下允準。”
??楊榮再度接口道:“使者所言極是,可要讓大草原明白韃靼各部與和寧王對陛下的忠心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要讓和寧王在大草原的地位更加尊崇也唯有陛下再度加封其為韃靼各部的汗王共主一途,可如今阿魯台太師大人自己又立了一個韃靼汗王,這叫陛下還如何封賞啊?”
??使者聞言一時語塞,老皇帝適時的嘿嘿一笑道:“使者且回複和寧王去吧,朕知道他的心意了,也會派朕的錦衣衛親自傳旨嘉獎,和寧王就安心等著朕的使者到達吧。”使者也知道自己此時說什麽都沒有用了,隻能施禮致謝後退下。
??老皇帝這才看了看紀剛道:“紀大人,既如此,你就安排個人去一趟吧,著內閣擬旨嘉獎,戶部撥付綬幣三萬由錦衣衛儀仗往賜阿魯台。”錦衣衛指揮使紀剛、內閣首輔胡廣、戶部尚書夏原吉一起出班躬身施禮受命。
??誰知老皇帝卻忽然又問了一句:“不知紀大人想派誰去啊?”紀剛眼珠一轉,此時錦衣衛裏唯一還能給他找麻煩的就是那個家世背景強大的賽哈智,若是將他使出去,那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或許就容易得多了。
??於是紀剛躬身回道:“回稟陛下,錦衣衛指揮同知賽哈智賽大人本身就是色目人,而阿魯台也是色目人後裔,臣覺得由賽大人出使韃靼再合適不過了。”老皇帝點了點頭卻不置可否,作為東宮首官的吏部尚書蹇義當然知道賽哈智已經投效太子,他也立刻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蹇義立刻出班奏道:“啟奏陛下,紀大人此言差矣。”老皇帝饒有興致的問道:“哦,蹇尚書說說看,紀大人哪裏說的不對?”蹇義朗聲回道:“正因為賽大人是色目人,由他出使去封賞同是色目人的阿魯台才極為不妥,這很可能讓阿魯台覺得陛下是在諷刺輕慢於他。”
??老皇帝也點點頭道:“蹇尚書說的頗有道理,朕也覺得這有些指著和尚罵禿子的意思,我看紀大人還是換個人選吧。”紀剛聞言心中微微一怔,可旋即也就覺得這不過是東宮輔臣有意和自己唱反調罷了,並未太過在意。
??紀剛心念一轉,既然不能派賽哈智,那就派賽哈智的副手好了,於是再度奏報道:“回稟陛下,那就派錦衣衛指揮僉事徐晟去好了,徐大人常年與賽大人共事,也學了不少色目人的語言知曉很多色目人的風俗人情,而徐大人自己也是地地道道的漢人,由他去應該是最合適的了。”
??紀剛這一下真是說的有理有據,東宮輔臣也無話可說了,老皇帝這才笑笑道:“還是紀大人想的周全啊,如此看來,徐晟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那就讓他替朕去走一遭吧,一定讓他莫要失了我大明的國威。”紀剛連忙躬身施禮道:“臣領旨!”
??紀剛歸位後,戶部尚書夏原吉又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既然說道韃靼之事,那臣也再問上一問,正月裏遣使來歸的韃靼脫脫不花率部族三萬多人已經進入大明境內正在向南京進發,該如何安置,還請陛下一並示下。”
??老皇帝笑笑道:“好,夏尚書問得好,朕不是已經下旨要北平、河北百姓攤丁養馬麽?那就把他們安置到那裏替朕養馬好了。”夏原吉聞言一怔,連忙啟奏道:“陛下,北平即將成為我大明國都,將草原人安置在那裏,似有隱患吧?”
??老皇帝擺擺手道:“哎,朕就是要顯示我大明的氣度胸襟,既然天子敢守國門,那也就敢讓前來歸降的草原子民一起替朕分憂,脫脫不花既然率全族來歸,足見其忠心赤誠,今後若還有這樣的部族,也可以同樣安置,北方百姓不是說不善於養草原好馬麽?那就讓草原來歸的百姓教教他們吧。”
??夏原吉雖然覺得哪裏不妥,可他也不是神仙,更不會未卜先知,老皇帝此時說的又是有理有據,他也隻能遵旨照做,可老話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未必就是危言聳聽,因為若幹年後草原大舉入侵之時,正是這些早已歸附大明的草原部族一路幫助的將草原大軍引到了北京城下!這也是後話了。
??見已經說道北方之事了,一直默默無語站著的漢王也覺得一次次的上書被駁回頗為怪異,此時也接著話頭出班奏道:“啟奏父皇,如今瓦剌新敗,各部損失慘重,兒臣擔心他們會大肆劫掠邊境以補充自身損耗,兒臣懇請父皇允準兒臣前往陝甘邊界駐守,整軍備戰。”
??此時蹇義和楊士奇這些東宮輔臣都才剛剛放出來不久,這樣涉及漢王的事自然不好出麵進言,可他們也自然之道,若漢王再度入軍對太子來說可並不是什麽好事,情急之下,蹇義和楊士奇隻能將目光投向了不是東宮輔臣身份的楊榮。
??楊榮會意,連忙躬身施禮道:“啟奏陛下,臣覺得漢王殿下此言似乎有些不妥之處。”不待皇帝發話,漢王就不耐煩的問道:“那楊閣老倒是說說看,本王哪裏說的不對了?是本王出鎮邊境不對,還是整軍備戰不對?”
??見老皇帝也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楊榮連忙躬身答道:“漢王殿下問得好,其實這不妥之處確實就在於大舉整軍備戰。”漢王眉頭一皺,沒想到楊榮還真的接了自己的話頭,那還了得:“好,那楊閣老倒是說說看,這整軍備戰哪裏不對了?”
??楊榮謙遜的躬身回道:“回漢王殿下的話,臣這兩年一直來往於草原各部,對其秉性和行事風格也略有了解,我大明一力扶持額色庫奪了草原大汗之位,而他也很自覺的將大汗庭設於距離邊境不遠的居延海,這便是雙方的誠意。如今漠北的韃靼剛剛遣使祝捷,自然不會侵擾漠北邊境,而瓦剌各部若是要侵擾陝甘邊境就必然要越過居延海一線,額色庫若是還謹守臣屬的身份,就斷不會讓其過境,所以,我大明此時若是大規模的整軍備戰,就不是在防備瓦剌劫掠,而是在防備額色庫和瓦剌暗中聯合了,此舉會讓額色庫找到不臣的借口啊。”
??漢王也熟知兵略,自然知道楊榮說的有道理,可他也不能就此認慫啊,立刻出言反駁道:“楊閣老言之有理,可楊閣老或許不知道,瓦剌若要劫掠陝甘邊界,也可以不從居延海經過,完全可以稍稍繞路從赤斤衛進犯,若是陝西都司防守不利,那肅州和涼州就都要失陷了!”
??楊榮好整以暇的答道:“漢王殿下所言極是,所以下官說了,是大舉整軍備戰不妥,陝甘邊軍的確必須早作防禦,但隻能是暗中進行,若是此時漢王殿下大張旗鼓的趕赴邊境統軍,那情況便如先前所說,會讓額色庫抓住我大明不信任他的口實。”
??漢王一時語塞,隻能退而求其次的說道:“那本王也可以悄悄前往,絕不聲張。”楊榮知道自己已經勝券在握,便微微一笑道:“漢王殿下說笑了,隻要殿下一到邊境,消息就會立刻傳到草原,哪有不透風的道理。”
??見漢王吃癟被噎得說不出話來,胖太子連忙勸慰道:“二弟也莫要著急,此時不是二弟趕赴邊境的時候,那就再等上一等,肯定會有合適的機會的。”漢王才懶得理會胖太子的假意示好,隻能冷哼一聲退回自己的位置。
??老皇帝哈哈一笑道:“看來老二是在南京憋壞了想出去走走啊,那朕就給你個差事,趕緊把你那不成器的弟弟朱高燧送回封地彰德去吧,省得他整天在這裏生事。”
??漢王一聽父皇要讓自己做這樣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的事,嘴一撇就要出言拒絕,在他不遠處的京營大都督安遠候柳升一看不妙,連忙出言阻止道:“漢王殿下去一趟河南也好,神機營正好有一批新製的火器要送往各都司府,就請漢王殿下一並代勞吧。”
??漢王一看是和自己交好的柳升說話了,也覺得好像是不該當麵拒絕父皇的安排,於是也就躬身施禮道:“兒臣領旨。柳侯爺交辦的差事,兒臣也一定辦好,絕不讓三弟和火器出任何紕漏,請父皇放心就是。”老皇帝這才點點頭笑笑道:“好,你辦事朕自然是放心的。”
??此言一出,不但胖太子和太子一黨俱是心中一凜,連滿朝的文武也不由得心中又開始犯起了嘀咕,陛下這話是什麽意思?說明皇帝陛下心裏還是偏向於自己更喜歡的漢王?那這一趟河南之行除了監送趙王朱高燧回封地之外還會不會有什麽深意?
??滿朝文武之中或許有些人不明白,可太子一黨的人卻都是非常明白的,因為按照大明律,漢王也早就該離開南京就藩封地了,而他一直遷延不去是不合規矩的,老皇帝此時找點借口讓他暫時離開南京一段時間,這就確實說明老皇帝是在心中偏向漢王的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