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代市長莫雨農
收到最高指揮部的任命後,莫雨農用一周時間把手上的事交接給相關的人,然後就到臨時市政府報到去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和外太空探索的科學家,莫雨農並沒有太多行政管理經驗。對他而言,城市管理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並不適合他這種科研出身的人。而且說實話,他也不想讓自己淹沒到每天繁冗的會議和人際關係處理中。但這是國家交給他的工作,作為一名忠誠於國家的人,他別無選擇。而且這個時期百廢待興的春申城也確實需要像他這種可以快速連通最高指揮中心、軍隊和城市管理團隊的人協調各方麵關係,推動春申城的戰後建設。所以,半個月前,結束與瘟疫和蝗蟲機器人軍團的決戰之後,最高領導和他一對一單聊時提出讓他調崗的想法之後沒過兩天,他就接受了這個任命。
那之後,莫雨農發現自己比以往更忙了。每天二十六個小時他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和政府各部門的人在開會或單獨交談。如果不是莫奇和米婭他們突然綁架王猛讓春申城陷入全城戒嚴狀態,他這兩天應該還在和同事們對最近幾個即將實施的大項目的進行細節溝通。
所以,昨天在春申廣場見到莫奇和米婭,確認孩子們安全之後,他就乘坐專車急匆匆地趕回市政府開會去了。
市政府位於春申江畔的市民廣場,不過因為曆年的動蕩,尤其是為了避免裏恩叛軍的襲擾,十年前時任市長把直屬各部門先後調離安頓到春申戰區軍隊分布在春申城的幾十個地下基地裏。半個月前消滅瘟疫和蝗蟲機器人軍團之後,政府各部門回到地上恢複辦公。因為市政府辦公大樓在上次追捕聖殿騎士的行動中破壞較大正在維修,前任市長呂施勉決定臨時借用位於春申湖景區西北側的原春申大學校址內的教學樓用於政府各部門辦公所用。
莫雨農的辦公室就在將軍山腳的原春申大學圖書館大樓裏。這幾天他一直跟著呂施勉開會、考察,和他進行各方麵工作的交接和交談。為了便於交接和溝通,呂施勉把莫雨農的辦公室安排在自己的辦公室隔壁。
作為土生土長的老春申人,呂施勉大半生都在春申城度過,所以很了解這座城市各方麵的情況。二十三歲從春申大學畢業後,他參加全國公務員統一考試成為了春申城最古老的區春申區春申街道的辦事科員,進入政府基層,之後三十幾年他專心為民辦了不少有益民生的事,曆經多輪調崗升遷成為春申城市長,並連任兩屆十年時間。根據龍象國公務員管理製度,呂施勉不能在同一座城市擔任兩屆以上市長。剛好他今年五十六歲,已經超出退休年齡一年。有鑒於過去這十年裏,呂施勉殫精竭慮,頂著瘟疫和裏恩叛軍的種種襲擾和壓力組織春申市民們協同軍隊及其他社會組織維持治安、穩定生產,在諸多方麵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成績,得到各方麵的高度評價。
最高指揮部曾有意將他調往總部擔任主管龍象國民生的民政部負責人,但被呂施勉婉拒了。他說自己老了,過去幾十年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希望晚年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並且他五十多年都生活工作在春申城,從未長期離開過這座城市,想的看的說的都是和春申城有關的事,去別的地方未必有這樣的情懷和能力應付更複雜的局麵,建議把這個崗位留給更有能力和幹勁的年輕人。
最高指揮部充分考慮了呂施勉的個人訴求,征求多方意見後,決定返聘呂施勉為春申城城市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並兼任最高指揮部特別民政助理。這樣既能減少工作量照顧呂施勉的個人訴求,他也可以用特別的方式繼續為國家效力。
對此,呂施勉欣然接受。
與古地球的行政管理製度不同,沐藍星上各國大部分沒有省一級行政機構。隨著技術的迅速迭代發展,國家的大部分管理職能都實現了數字化,極大地減少了行政管理的工作量。比如龍象國,最高指揮部作為國家的戰時核心管理部門,直接管理著龍象國五千多座城市。每一座城市的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市政府的核心管理層為市長及幾位主管副市長。公檢法部門不歸屬於市政府,直接由國家最高指揮中心司法部和最高法院管理。政府之上為城市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一般由老資格的市政府主管領導擔任,成員則由市政府、公檢法機關、軍隊、民主黨派核心成員,以及社會無黨派精英人士組成。根據龍象國的行政體係,城市管理委員會是一個政府內的協商和監督機構,不具有城市管理的職能,但在涉及城市發展的重大事務方麵擁有監督權、協調權、建議權和投票權。本質而言,城市管理委員會是對龍象國政府能力的監督和補充,必要的時候也會進行鞭策。這個機構的設立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傳統。
雖然出身不同,並且並不了解莫雨農除了官方公開和最高指揮部向他內部解密的部分履曆外的其他背景,但呂施勉很看好莫雨農的品格、實力和潛力。作為春申城從基層成長起來的老派政治家,呂施勉認為未來龍象國的地方城市政府很需要像他這種擁有複雜成長經曆和具有科研背景的行政管理人才。這或許是偏愛,但呂施勉就是這麽看的。所以,自從莫雨農到市政府報到後,呂施勉就開始用心帶他,向他傳授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管理技能和心得體會,並從莫雨農報到那一天起,他就自動將自己置身事外,不去幹擾這位比自己小十歲的新市長的所有決策。
對此,莫雨農心知肚明。作為一位同樣來自體製內的管理者,他對龍象國政府內幾百年來延續的傳統有客觀的判斷。這是一個講法律、製度、流程和覺悟的政體,同時也講人情。在這種深厚的傳承裏,每個人都在遵從自己最初的選擇和基本的原則,為人民和國家謀福祉。而這正是他所推崇的。
人與人之間很神奇,有的人朝夕相處卻很難有親近感,但有時候背景、經曆和年齡完全不同的人萍水相逢卻會因為相似的使命或秉性而投緣。
莫雨農和呂施勉之間就屬於後一種。他們相處了沒多久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