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思思隻是省戲劇團的新人隻能從低做起
思思在廖大師眼中是愛徒,是未來傳承自己衣缽之人,但是她才入職,在省戲劇團是一個新人,同時因為還沒有自己塑造的角色,她隻能算是個素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算是參加過全國比賽,但那畢竟隻是一個曲目,回到省裏,因為這個曲目實在是家喻戶曉,沒有什麽新意,所以再演出的機會就是微乎其微。
??省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接待外賓就讓省戲劇團出一些短小精悍的地方戲,這樣可以充分展示各地方文化的特色,正因為如此,所以省戲劇團才神聖而又偉大的存在著。
??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一天天加大,各國的外賓開始頻繁地湧入中國,每個省接待外賓的次數和人數劇增,而且不僅僅隻是負有外交使命的政治家,更多的是經濟考察、投資環境考察的外國資本,省裏應對這些考察除了白天的參觀場地、集中洽談之外,晚上安排的活動還是看演出,這樣一來,省戲劇團就十分忙碌了,幾乎是每天晚上都有匯報演出,時間久了,劇團、演員、甚至工作人員、觀眾都感到疲於奔命,由過去的以演出為榮耀的熱情高漲,瞬間變得怠倦、懶散和消極,針對這樣的情況,戲劇團的領導也向上級部門提出了減少演出的申請。
??但是外交無小事,即使有困難也得克服,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效果,於是,上級領導經過協商,就讓平常隻接大型演出任務的省歌舞團分擔一半時間的演出任務,二個團互相協調,交替進行。
??許是省歌舞團平常演出不多,應了物以稀為貴那句話,還是他們的節目新穎活潑、更加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剛開演的時候,門口擠滿了求票的人群,本來就是接待外賓的演出是不對外售票的,但劇院看到每晚歌舞升平,成本支出實在太大,就向上級領導請示能否拿出部分後排和樓座進行銷售,這樣既可以回來一點維護成本,也不會影響到外賓觀看演出的質量,出於客觀事實需求,上級領導隻得默認,同意用這個辦法解決劇院捉襟見肘、經費短缺的燃眉之急。
??看演出有票買了,有票買了,無數年輕人奔走相告,一下班就早早地等在劇院門口排隊。
??前幾場,戲劇團的票賣得也還算是不錯,可隨著演出任務的增多,雖然也是變著花樣演不同的節目,但是觀眾看膩了,不買賬了,票就越賣越少,等到後麵幹脆就就賣不出去了,甚至送票出去也沒有太多人願意看了,觀眾到是願意接受的都是歌舞團的節目。
??省文化廳召開協調會議,大家各執己見,誰都不願意服誰,吵成一鍋粥,最後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廖大師,看來這次還得您出麵,您寶刀未老、聲名在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金字招牌,對於民族文化,無論外賓還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他們要認的就是最好的、最高級的表演。”從省文化廳會議回來的團長,實在是黔驢技窮,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就不得已又求上了廖雲秋,在他看來,省戲劇團隻有拋出廖雲秋這張金字招牌,才能成為票房猛藥。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