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到達萬異城
各個攤位上幾乎都是從秘境裏帶出來的一些靈草,靈藥,甚至有一些幼苗靈種,俞墨熹順手買了幾種少見的靈種。
而池以千買了幾種礦石,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她一邊買還一邊像撿寶了一樣高興的對俞墨熹:“姐,你可能不知道,蘇師姐了,散修沒什麽見識,很多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麽,有什麽用的,在這些散修身上,隻要有點眼光是最容易撿漏的。”
俞墨熹點了點頭,她也認同這點,否則她也不會想要進入門派。
坤極界很多知識和高級點的丹方和煉器配方等都是保密的,沒有成為內門弟子還真不容易得到。
三人逛完攤位,便回了艙房,在池以千進房時,俞墨熹便交代她,讓她去找池東向他們,等到了萬異城後,讓他們找一間顯貴點的,帶有隔離神識陣法的客棧先住下,等她安排。
還有二三就要到萬異城,俞墨熹想一到萬異城便找方法讓分身和本體分開,所以必需要早就做一點安排才行,否則,那麽多人盯著她,她很難找到機會讓分身和本體分開。
三的時間很快過去,萬異城就在眼前。
俞墨熹在飛舟的甲板上,憑欄望著前方下麵那巨大的城樓,雄偉、壯觀,遠遠的望著就有一種難以言語的韻味。
看著城裏的一些建築也給她一種熟悉感,有點像是潛龍界裏麵的混沌主城的感覺,不過感覺萬異城更為粗獷堅固,磅礴大氣。
飛舟在萬異城東門外緩慢降低,俞墨熹看著下方這個極為浩大的停泊廣場,停泊廣場內有大量密密麻麻的飛行法器,各種各樣,或大或的,有的隻有十米左右,有的則上百米,有舟形,大船形,圓盤形等等。
大日洪爐舟的到來也讓下麵的接引修士忙碌起來。
而大日洪爐舟上的修士武者早已經按照安排,有條不紊的排隊準備下飛舟。
俞墨熹站在靈鼎門的弟子群中,她不動聲色的掃了一眼甲板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她總感覺有不少人盯著自己,但她卻又找不出那些盯著自己的人。
沒過多久,在賦雅真人的帶領下,靈鼎門的一眾弟子下了飛舟,然後在賦雅真的帶領下,到城門巨大的入口處排隊檢測身份玉牌。
城衛檢測身份玉牌時看起來很隨意,隻看了一眼便通過了。
因此,眾人進城的速度也極快,俞墨熹進城後第一眼看到的又是一個巨大的廣場,而在城門口的兩側有非常多的散修駕馭著飛行器在吆喝,或是在截人。
俞墨熹有點疑惑這些人在幹麻,她一邊觀察周圍,一邊跟著靈鼎門的弟子紛紛的上到了賦雅真人的飛梭上。
等靈鼎門的弟子全上了飛梭後,賦雅真人便駕馭著飛梭飛在城內低空飛行。
按道理來,在這些大城或是重城裏都是禁飛才是,但是,萬異城實在是太大了,如果不用飛行法器飛行,就要浪費不少的時間在趕路上。
像萬異城,或者一般大的城都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一般的情況下是不禁飛的,隻有在戰時,或是妖魔入侵等重要的時刻才會禁飛。
而且,禁飛也是分對象的,像金丹期的真人,或者戰時的作戰修士隊伍都不是禁飛的對象。
不過,城內也有法規,不準飛行器飛行太高,一般練氣期的低階修士隻能在離地十米左右的高度。
而築基金丹期的便能飛得更高一些,再之上的元嬰期,那些大能就算是有法規也限製不了,所以元嬰期一般都是不是禁飛的對像。
城內主街大道寬廣,往來的修士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空中時不時的有著各種種樣的飛行法器飛過,俞墨熹看到最多的是綠色如同一片大葉子一般的飛行法器,這種飛行器非常顯眼,讓人很容易一眼就能發現。
在問了蘇許後,俞墨熹便得知這種飛行法器就像是出租車一般,大多數都是散修駕馭載人,是眾多大城裏的散修賺取靈石的一種途經,之前在城門口兩邊看到的散修就是在那裏載人進城。
高空中偶爾還有些模樣華麗靈獸飛車經過,聽周圍的弟子討論,那些靈獸飛車裏大多數都是載著元嬰大能的。
俞墨熹好奇的看向那些飛往城中靈獸飛車,心中感慨,沒想到元嬰大能居然有這麽多,這些都是人形大炮啊!
半個時辰後,賦雅真人帶著眾人,在內城城牆外不遠處的一個別院門前停了下來。
這是靈鼎門在萬異城中,外城的一個駐地,由於他們這一批新弟子,還沒有通過靈鼎門的門派測試,還不能算是靈鼎門的正式弟子。
所以隻能安排到這個駐地中暫時休息,而不是安排到仙盟塔裏。
俞墨熹和池以千、蘇許都被安排到一個院內住下休息三,三後再回靈鼎門。
從進入別院,一路跟著雜役弟子到院子中,俞墨熹一直不動聲色的觀察別院,等到了院子裏,雜役弟子告退後,她隻能歎了一口氣。
靈鼎門的外城別院非常大,比一般的莊園還要大,且整個別院布置了一個大型的警戒陣法,想要進別院隻能從大門用弟子牌進入,凡是不從大門進入或是出去的人都會驚動陣法,給坐鎮別院的金丹真人警示。
所以俞墨熹想晚上偷偷的溜出去是不太可能了,想讓本體和分身分開還得另想辦法才行。
三人各自進到分配好的在房間內收拾,俞墨熹剛停下來歇息了一會,池以千便在門外敲門,她邊敲門邊喊道:“姐,東向哥他們的傳音符來了。”
俞墨熹聽了立馬去開門,見了池以千便問道:“他們這麽快?”
她心裏也疑惑,池星燁他們可沒有飛行法器,按道理應該不會那麽快就找到客棧的。
“不算快了,他們坐著散修的飛行法器一直跟著我們後麵呢,一找到客棧落腳,他們便讓客棧掌櫃給我發傳訊符了。”池以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