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半島硝煙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介入程度
京時間2月3日211點30,即美國東部時間8點30。
吃過早飯,住進白宮不到半個月的韋斯特伍德讓秘書推掉了上午的所有安排。布魯德林到達后,兩人一起去了橢圓形書房。不多時,國防部長漢德森帶著陸戰隊中將杜奇威來到白宮。
「杜奇威將軍,你先介紹一下情況吧。」
韋斯特伍德沒把問題拋給漢德森,因為漢德森是「文官」,不是將軍。與國會兩院斗到最後,韋斯特伍德保住了漢德森,卻「喪失」了國防部2個最重要的位置:負責裝備研發與採購的副部長、負責軍費預算的副部長。
「我們掌握的所有跡象表明,中**隊將在數個小時內發動第四輪進攻。」杜奇威的話語非常簡練。回到華盛頓,杜奇威「謝絕」了韋斯特伍德的邀請,沒有加入內閣班子,仍然在陸戰隊任職。因為陸戰隊暫時沒有空缺,所以杜奇威接受了總統的提議,留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臨時軍事顧問。
「數個小時之內?」魯德林問了一句。
「毫無問,這是最理想的測,說不定中國陸軍已經開始炮火準備。」杜奇威顯得很輕鬆,因為朝鮮半島上的戰爭已經與他沒有關係了。「新的情況表明,中國陸軍調整了戰爭計劃,我之前的猜測並不完全準確。主要是,中國陸軍在上一輪進攻的最後關頭,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僅用兩個旅的兵力攻佔了清州,改變了戰場態勢。如果沒有攻佔清州,為了滿足東部戰場上的後勤保障需要,中國陸軍至少要在西部戰場上單獨發動一次戰役滅盤踞在大田的韓軍第5集團軍,打通後勤保障線。用兩個軍的兵力守住清州后,中國陸軍不再需要擔心後勤保障線的安全,完全有能力集中兵力攻打蔚山與釜山。」
「中國陸軍不放過大田到光州的韓軍吧?」提出這個問題,非常明確的表現出了漢德森在軍事問題上的無知。
用美國國會議員的話,漢德森只是個會計。
「這說不準,即便中國打算對付韓軍第5集團軍與剛剛成立的第7集團軍也不一定要親自動手。」接住總統遞來的雪茄,杜奇威說道,「我們從韓國撤軍之後,中**隊想盡辦法加快進攻速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爭。外交方面的東西我不太明白,但是情況很明顯,中國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機會。佔領蔚山與釜山之後,中國可以將對付韓軍的作戰任務交給朝鮮軍隊,宣布結束在朝鮮半島的作戰行動,半島戰爭成為朝鮮內戰們有什麼理由干預朝鮮內戰?」
韋斯特伍德笑搖了搖頭。雖然總統顯得很輕鬆。但是杜奇威地話正好說到關鍵上。
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后。西方社一直在指責中國。甚至宣稱中國出兵入侵韓國。
雖然中國從沒理會西方地輿論指責是中國不會不重視輿論壓力。對一個希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地國家來說國際形象比什麼都重要。正如杜奇威所說。中**隊完成了最重要地作戰任務。將掃蕩殘餘韓軍地戰鬥交給朝鮮國防軍。半島戰爭就成了朝鮮內戰。西方世界最多指責朝鮮。而不能指責中國。
「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結束?」布魯德林直奔主題。
「十到十五天長不超過十五天。」杜奇威地回答非常肯定。「毫無疑問。我們之前嚴重高估了韓軍地作戰能力。兩次戰役足以證明韓軍地戰鬥力甚至連被我們擊潰地朝鮮軍隊都不如。根本不是中**隊地對手。漢城防衛戰佔據了有利地形地情況下。僅僅對付五萬進攻部隊五十萬韓軍連四天都沒堅持到。雖然柳宗純宣布聚集在榮州地第6集團軍有四十萬兵力。聚集在大邱地第8集團軍有五十萬兵力。聚集在釜山與蔚山地第1團軍有五十萬兵力。但是實際上韓軍總兵力不會超過八十萬。其中真正有作戰能力地軍隊不會超過二十個步兵師。以中**隊在上一輪進攻中表現出地突擊能力與攻堅能力。只需要三到四個軍。大約十萬地面部隊就能在十到十五天之內攻佔蔚山與釜山。到底打多久。主要看中**隊地進攻目地。比如是否需要殲滅韓軍主力部隊。是否需要攻佔大邱與昌原。」
「也就是說。戰爭將在本月中旬結束。」
杜奇威點了點頭,對總統說道:「絕對不會拖到本月下旬。即便遇到麻煩,因為中**隊提前將數個軍部署在進攻線後方,所以可以及時派遣預備隊,攻打蔚山與釜山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在二十號之前結束。」
韋斯特伍德苦笑了一下,朝布魯德林遞了個眼神。
「將軍,很感謝你的分析,如果有需要,我
時給你打電話。」
杜奇威立即起身告辭,沒多停留。說實話,他並不喜歡白宮。如果不是找不到合適的職務,杜奇威不會當總統的臨時軍事顧問。
讓漢德森關上房門,韋斯特伍德點上了雪茄。
「比想像的嚴峻。」布魯德林拉開話題,「杜奇威的分析證明了我們的猜測。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的時候,不管是顧、還是王,都有意迴避了半島戰爭,重點要求解決貿易爭端。很明顯,中國不想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前進行談判,或者說我們開出的條件讓中國認為無法通過談判維護國家利益。」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朝漢德森看了一眼。
國防部長立即到總統不想讓他在場,馬上起身告辭。
房間里只剩下兩個人的候,韋斯特伍德讓秘書關閉了安保監控系統的錄音設備。
「十多天前,我cia在日本策劃軍事政變。」
「軍事政變!?」布魯德林立大了眼睛。「為什麼要在日本策劃軍事政變?」
「按當時的情況,只有通過軍事政變讓村上貞正下台,才能使日本參戰。」
「可是……」
韋斯特伍德壓手,說道:「文件由弗雷德里克簽署,不是我下達的命令。」
布魯德林的眉頭跳了幾下,說道:「便如此,弗雷德里克也不會真正下達命令。或者說,在日本策劃軍事政變沒有任何意義。」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示意布魯德林說下去。
「不管軍事政變能否成功,日本都不可能在韓國戰敗前參戰。中國肯定察覺到了我們的意圖,所以拚命加快戰爭進程,以防日本突然參戰。」布魯德林長出口氣,神色嚴峻的說道,「成功了,一切好說。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把弗雷德里克牽扯出來,他肯定會把你推到前台。鬧到最後,只能身敗名裂!」
韋斯特伍德又點了點頭。
「關鍵是,我們不可能在日本策劃一場成功的軍事政變。村上貞正身後是日本最為龐大的軍事家族,岩崎信川已經完蛋了,誰還有膽量與能力發動政變?搞不好,cia的特工剛剛到達日本,就被日本的情報安全機構抓獲了。村上貞正知道我們在密謀推翻他,肯定會使美日關係嚴重倒退。韓國戰敗,我們不能失去日本,至少不能現在失去日本。不管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如何發展,一個傾向於我們的日本都能帶來不小的好處。」
「我已經命令cia暫停行動。」
布魯德林愣了一下,隨即長出了口氣。
「你說的這些,我也考慮到了,所以讓cia不要採取實質行動。」
「也就是說,ciia已經採取了行動?」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說道:「已經完成策劃,物色好了人選,只是沒有接觸。cia剛剛收到一份非常重要的情報,日本已經與印度結成秘密聯盟。」
布魯德林暗暗一驚,隨即神色恢復了平靜。
日本與印度結盟不是什麼新聞,早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前,日本與印度就在為正式結盟做準備。雖然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對日印結盟造成了嚴重打擊,但是這些年來日本與印度的接觸非常頻繁,特別是在大蕭條中,日本與印度相互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表明兩國一直在為結盟努力。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不要有所表示。」
布魯德林迅速思索一番,說道:「如果支持日印結盟,我們最好在半島戰爭結束前採取行動,至少表明態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半島戰爭的影響。關鍵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全世界都知道,半島戰爭結束后,中國會將矛頭對準日本,暫時不會對付印度。印度也明白這層關係,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印度肯定會在結盟問題上裹足不前,或者向日本開出過高的要求,導致日本認為與印度結盟的代價太大。」
「如果我們參與,需要做到何種程度?」
布魯德林沉默了下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半島戰爭證明,除非美國擁有一支足以與中國陸軍抗衡的強大地面部隊、願意承受戰爭的慘重傷亡,不然在中國周邊地區與中國對抗,美國占不到任何好處。這決定了美國介入日印同盟的程度問題,如果過分參與,很有可能將美國捲入另外一場、甚至兩場戰爭。如果不介入,日本與印度有能力對抗中國嗎?
韋斯特伍德拿不定主意才徵求布魯德林的意見。
一時半會,布魯德林也拿不定主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