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準備『宴儀』
徐光啟和周永春走後,朱由校放下了架子,伸了個懶腰,舒服的躺在自製的躺椅上,翹著二郎腿,正準備小眯一會。
這一整天各種事情不斷,確實夠累的。
但是心裡還在想著事情。
這次無論徐光啟和周永春是否會同意挑起這個擔子,朱由校都會義無反顧的執行下去。
大不了再找其他人,天底下想做官的,尤其是想做統領百官的大官,人多的是。
如果徐周二人不願意的話,只不過心裡會失望一下,僅此而已。
想著事情,朱由校迷迷糊糊就要睡著了。
卻聽到在耳旁有人輕呼自己。
不情願的睜開眼睛,正看到王朝輔在一旁小心翼翼又有些焦急的樣子。
「何事啊?」
朱由校有些疲憊和不耐煩的聲音響起。
看到陛下醒了,王朝輔趕忙將一封奏疏高舉頭頂,越發小心的說道。
「陛下,明日宴請勛貴的宴席流程,尚寶司已經擬了出來,請陛下過目。」
王朝輔其實也不想打擾陛下,畢竟朱由校雖然脾氣好,登基以後從來沒有無辜打罵訓斥過身邊服侍的太監宮女,有時甚至還能和眾人開開玩笑。
但那畢竟是皇帝啊,前幾日才剛剛大發龍威,清理了一遍後宮的存在。
只是現下此事確實急切,陛下沒有任何預兆便要宴請勛貴們,還是定在明日,時間倉促,尚寶司等沒有一點準備的時間。
緊趕慢趕準備了出了一套流程,還等著陛下趕緊過目定奪呢。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自己隨便一句要宴請勛貴的話,卻讓整個宮裡忙壞了。
這便是典型的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
朱由校拿起奏疏翻開來看,前邊的沒細看,直接翻到最後部分,看到那裡,驚的一下子坐了起來。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像這樣的一次宴席前前後後竟然需要花費白銀二萬多兩,這還是王朝輔知道朱由校向來節儉,和尚寶司等人商議過後,減縮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呢。
朱由校一看到錢,就完全沒有了睡意,坐起來后,又細細的翻看起了奏疏。
皇帝宴請大臣,官方稱呼為『大宴儀』,乃是一種國家禮儀。
中國自古便稱為禮儀之邦嘛,既然是一種國家禮儀,那麼各方面就要表現的相當繁雜,規矩眾多。
比如,宴一般可分為大宴,中宴,常宴,小宴。
大宴一般只有立春,元宵,端午,等節日才會舉行。
明日舉行的宴,因為只有勛貴和命婦,並無文臣,故只舉行了常宴。
只是一般常宴便花費如此之多,如果要是舉行大宴的話,所要花費的更是不知凡幾。
現在大明朝的賦稅一年才多少啊,只需幾次大宴就可把國庫吃窮了。
即使一般常宴,也要請教坊司連夜準備歌舞。
看到教坊司,朱由校又嘆息一聲了,沒有說話,繼續向下看去。
其中,宴舉行過程中,幾時奏樂,幾時喝酒,要講怎樣的話等等,整個流程下來,不說去親自做了,現在朱由校光看,頭皮便已經發麻。
經歷過登基大典的各種繁瑣后,朱由校對這樣的大型典禮儀式,已經深惡痛絕,但卻不得不去一一執行,去做。
套在古代帝王身上的枷鎖,不光光是文臣經過二百多年給予的,還有這些各種看不到的禮儀規矩。
比如歷代帝王的生辰或者祭日,都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需要皇帝去做。
開國皇帝還好,他上邊的祖宗們都不是皇帝,不用那麼麻煩。
越是到了後邊的皇帝,頭頂的各種祖宗們就越多,每年需要參見的各種禮儀便越多。
以後有了兒子后還好說,可以讓太子去代勞。這種祭奠祖宗的各種禮儀,除非是特殊情況,可以讓首輔或者禮部尚書代勞,一般情況下只能親自去完成。
朱由校忽然想到了文臣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祖制』二字。
開國皇帝身上可以說沒有祖制,特別自由,等到下一代皇帝繼位后,便有了一套祖制,等再下一代皇帝繼位后,便有了兩套祖制壓在身上。
朱由校算了算自己,除去『建文』和『代宗』,自己這身上也得有十二套祖制牢牢的捆綁在身上啊。
怪不得王朝末期的皇帝格外難呢,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想動一下,真是比登天還難。
朱由校現在有些後悔,當時說宴請勛貴,說的太隨意了。
拍了拍腦門,後悔也沒用了,話都已經說出去了,金口玉言,怎能反悔呢。
朱由校將奏疏交給王朝輔,說道。
「只是隨便宴請,不要常宴了,改成小宴吧。其他的那些規矩能刪減的也刪減一下。」
王朝輔將奏疏拿在手裡,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
「陛下,宴請所有勛貴,若是小宴的話,是否顯得太……不能彰顯陛下您的大氣啊。」
偷眼看了一眼朱由校,王朝輔又接著說道。
「好多禮儀已經是經過縮減的了,這些禮儀確實不能再刪減了啊陛下。」
說完,王朝輔趕忙跪在了地上,把頭深深埋下。
朱由校有些煩躁的站起來走了兩圈,又從王朝輔手裡拿起奏疏,看了看。
裡邊剩下的一些確實是不能再更改的禮儀了。
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王朝輔,朱由校無奈的說道。
「好了,去吧。就按這個做吧。」
說完,便招呼人服侍自己更衣,準備歇息。
奏疏上可是明明白白的寫著呢,明日五更便要起床,趁著時間還早,趕緊補覺。
第二日五更天時。
不光朱由校這個時辰起床更衣。
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定國公徐希等起的更早一些。
總不能讓皇帝等他們吧。
這三個人可以說是京城勛貴圈裡最有權威的三個人,當然,在京營裡邊的話語權也是最大的三個人。
不到五更便起來,洗漱,更換官袍,用膳。沒錯,雖然皇帝請宴,明著是讓去吃飯的,但是一番各種禮儀折騰下來,又有陛下在上邊坐著,誰能放開肚皮吃的下?
到時候頂多喝幾杯酒,喝幾口湯,吃幾口菜意思一下就夠了。
所以,有經驗的勛貴大臣們,碰到這種情況,都會在家裡先吃飽,甚至有些年老,低血壓的勛貴大臣們,還會隨身攜帶一些小吃和糖類,以應對不時之需。
當然吃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喝水,否則宴席上的時候,忽然內急,又不能臨時離開,這可就坐蠟了。
其中分寸該如何把握,根據每個人的飲食日常習慣,自行安排。
冬天的早晨,天剛亮的時候,各級勛貴便已經乘坐轎子,全部聚集在了承天門外,等待天門大開,排班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