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穿越明朝成天啟> 第一百七十一章舉人閻應元

第一百七十一章舉人閻應元

  嗯?

  朱由校有些詫異的看向聲音源出,他很好奇,在所有朝臣全都眾口一詞的時候,竟然還有人敢於頂著這麼大壓力持反對意見。這個人是誰?

  其他朝臣也同樣好奇,甚至心中還有些惱火。

  在他們看來,這麼多朝臣全都達成一致意見的時候,那麼這件事情基本就已經確定了,現在卻有人在陛下面前公然反對他們的觀點,這是要踩著他們這麼多人的腦袋上位嗎?

  所有目光齊刷刷的看了過去。

  只見在軍機司的最後一排,有一個略顯青澀的年輕人,此時同樣也有些緊張,不過定了定神之後,還是躬身行禮,說道。

  「軍機司朗直閻應元。」

  閻應元?朱由校聽到這個名字后,一段封塵已久的記憶不由躍上心頭。

  在原史中,閻應元為江陰縣典使,可以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放在其他大臣們的面前,甚至都不會拿正眼看他的一個小角色。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小角色,卻在明末反清的戰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中華反侵略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當時,江南大半地區已被親軍佔領,清朝政府頒布了剃髮令,隨之而來的還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嚴厲警告。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昔日那些鐵骨錚錚,自稱忠君愛國之文人士子,盡皆做了亡國奴,成了『頭皮癢』之輩,紛紛剃掉頭髮,留起了醜陋的金錢鼠尾。

  而就在這時,在閻應元的帶領下,江陰縣全體軍民發起了抵抗清軍的戰爭,發出了「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中興大明」的口號。

  江陰縣全體十萬軍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的圍攻,孤立無援之下,足足堅守了八十一日,致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狠狠的挫傷了清軍的銳氣,這堪稱一個奇迹。

  江陰城破后,清軍開始屠城,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婦女多貞烈,投河而死,哪怕是七歲孩童也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清軍屠城兩日後「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閻應元被俘后,仍舊對清軍貝勒博洛等人罵不絕口,拒不下跪,后被殘忍殺害。其家丁猶存十餘人,皆因不降而被殺,江陰縣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舉火自焚。

  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吏。

  朱由校仍舊記得,到時他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竟然忍不住潸然淚下,也正因此,當他來到明朝剛剛繼位,成立軍機司之後,便將其提拔了進來,希望可以在適合閻應元的地方,展現他更大的才能,不再讓悲劇重演,這也算彌補了一種遺憾吧?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閻應元的那一首絕命詩,希望再也不會出現。 ……

  眾臣沒有注意到朱由校陷入回憶的表情,他們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是一愣。終於,有一人似乎想起了什麼似的,嗤笑一聲。

  「老夫還以為是那位高人,閻朗直,若老夫所記不錯的話,你現在還只是區區一個舉人,並未中進士吧?」

  經過此人提醒,其他大臣們也終於想起來了,早在幾個月前,軍機司新立,陛下竟然不顧眾臣反對,特旨提拔兩個舉人入職軍機司,其中一人是汪文言,另一人便是眼前的這個閻應元。

  這在當時也曾成為文人士子的一大談資。

  有羨慕的,有冷嘲熱諷的,自然也有前去巴結的。

  「正是,閻某並不是進士。」閻應元不卑不亢的應道。

  在這個越發注重論資排輩的朝堂之上,一般人若是舉人的話,只會拚命掩去這一出身,試圖與其他進士一樣,混入這個群體,讓自己不被輕視和排斥。甚至當有人點破他舉人的身份時,被點破之人有的只是無盡的羞愧。

  反觀閻應元,被人當著朱由校的面,當著全都是朝中部堂高官的面點破舉人身份,卻沒有一絲惱怒,更沒有羞愧,而是坦然承認,連眼皮都沒有眨動一下。

  這使得那些本要看他笑話的人不由有些失望。

  其他人還沒有繼續發難,軍機司內部卻有人對他不滿了,只見豐城侯李承祚質問道。

  「我軍機司最是重視長幼秩序,你現在越過我等,卻直面向陛下進言,未免不合規矩吧?」

  自感在內閣以及其他朝臣面前丟了人,豐城侯李承祚此時訓斥起閻應元來是一點都不客氣。

  本來軍機司新立,便被其他朝臣排擠,他們也自覺低人一等,現在好不容易有個可以和其他朝臣緩和關係的契機,卻被這個小小的舉人閻應元給破壞了,這使得李承做格外氣憤。

  或許是想起了朱由校還在上首坐著,李承祚又趕忙向朱由校賠罪道。

  「陛下恕罪,我司之人不分長幼,實乃我等管教不嚴。」

  坐在上首的朱由校此時終於從回憶中清醒過來,王朝輔看到陛下如此,心中明白,於是趕忙將剛才發生的事情重新再次複述了一遍。

  朱由校點了點頭,嘴角輕揚,反問豐城侯。

  「你司?軍機司何時成了你們家的了?朕為何不知呢?」

  此話一出,不僅李承祚心下一驚,其他軍機司的司長也同樣感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現在軍機司中,司長之職效仿內閣共設了共有七個,分別是勛貴兩個名額,文臣三個名額,以及沙場老將兩個名額,其他在其中行走辦事的朗直則是接發文件,管理文書等工作。

  英國公張維賢,豐城侯李承祚,以及老將戚金,陳策分別為軍機司現任司長,還沒有一個文官在其中擔任要職。

  朱由校的本意是新立之初,不想讓文官過多干預軍機司的內務,卻沒想到這些勛貴們借著這個機會在軍機司中立起了規矩,不論是對其他兩個武將,還是對其他朗直們,呼來喝去如同僕人,立規矩則也罷了,最重要的是做為武將的戚金和陳策自覺低人一等,平時有事也不敢和兩個勛貴據理力爭,久而久之,整個軍機司中反而成了勛貴們的一言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