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紙紮師
有人渡冥河而來。
冥河這邊是中陰界,中陰界連接著陽世,冥河那邊自然便是陰間,是冥界,是地獄
他從地獄來
是敵是友,是官是民,是偷渡還是正常的入境
王詡無從得知。
這一刻,他很想扭頭便走。
管你是誰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
但很可惜,在華人區,他是最高的那一個。
靜靜地站立在冥河岸邊,麵前,折紙船隨著河水的拍打很快的便散了,被卷盡土黃色的冥河水中,溶解成一團,融入冥河水中,不分彼此。
同時,那個從地獄而來的人影也在煙波之中漸漸顯露出來。
他低著頭,佝僂著背,看不見相貌,手不時的深入冥河之中,似乎在撈著什麽。
麵前,又一艘小小的折紙船被河水卷到了岸邊
接著就是第三艘。
而更多的折紙船卻是直接沉沒於冥河河水之中。
王詡終於明白,這冥河裏的紙船,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了。
他伸手從河岸邊撿起一艘折紙船,折的很漂亮,但隨著他的拆解,手裏的紙船立刻便泄露出森森鬼氣,陰氣很重。
“好手段”
王詡輕聲說了一句,將那殘紙扔入河水之中,那還在冥河中央的地獄來客似乎聽到了他所說的話,微微抬起頭來,對著河岸露出了一抹詭異的笑容。
那是一個老人,滿臉的滄桑。
他盤腿孤獨坐在浪花此起彼伏的冥河河水之中,身下,就是一艘艘小小的折紙船,隨波逐流,慢慢地駛向河岸。
就是這一艘艘小小的折紙船,將他從地獄渡到了中陰界,眼看就要成功。
鬼魅一笑之後,此人再度低下了腦袋,迅速的,隻見他手中折出一隻紙船,然後彎下腰,動作輕緩的放入河裏,加入紙船群中,推著他向前。
折紙為船或者花燈,這是陽世的傳統,寄托對亡者的思念,順著水流,帶著對親人的悼念與緬懷,慢慢飄向遙遠的遠方。
那冥河上的老人,佝僂著的身影,滿臉滄桑的外貌,鄭重而莊嚴的動作,儼然就是一名白發人送黑發人,哀傷過度的遲暮老人。
但是,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從地獄而來,遲暮老人,見鬼去吧
更加詭異的一幕在王詡的麵前出現了,坐在小小折紙船上的地獄來客,他的手中自然是沒有折紙的。
他那雙黝黑滿是老繭的手再次伸入到了冥河之中,慢慢的撈著。
撈著三途河中的亡靈。
那些因為罪孽無法投胎的陰魂,被他撈了起來。
那些小船,都是其拿捏一個個陰魂,然後在手中迅速的折出小船,再彎腰放入河中,載著他向前。
赤果果的偷渡啊
又一艘小船衝到了岸邊,那小船顫抖了一下,溢出絲絲黑色的煙氣。
黑氣一凝聚,幻化出一張人臉。
“終於上岸了”
王詡自來到這個世界以來,也是超度了不少亡靈,如何看不出這是充滿了怨氣的亡靈,隻要出現在陽世,分分鍾化為厲鬼。
三途河水,衝刷罪孽深重的靈魂,洗刷怨氣,待罪孽怨氣被河水洗淨,亡靈自然自行前往陰間輪回投胎。
若是還未洗脫罪孽,被修行者強行解脫出來,自然便是厲鬼之流。
王詡望著那老人身下的諸多折紙船,微微握緊了拳頭,兩眼眯了眯,有寒光在其中閃爍。
絕對不能讓他登岸。
這將是一場災難。
一拳轟去,將那厲鬼重新轟進冥河之中,眨眼之間,便消失在土黃色的波浪之中。
“閣下請回吧或者另覓登陸地點,此地,乃老君觀地域,容不得這些厲鬼登陸”
對於王詡的聲音,佝僂而動作遲緩的老人仿若未聞,沒有聽見。
繼續佝僂著背,像是名最普通樸實的鄉下駝背老漢,一遍遍重複著手裏的折紙船動作
而隨著他不斷的靠近岸邊,王詡借助左眼的能力,越發清晰的看到那冥河之中的亡靈正朝著他湧來,無比歡快的希望被他折成紙船。
從三途河裏解脫出來的希望,即便是被利用,對於罪孽深重的亡靈而言,也是值得的。
越靠近河岸,說明這些亡靈幸存下來的幾率越高,他獲得的折紙材料也就越多。
又一個亡靈攀上了老人的手。
隨後,被其折疊出一艘折紙船。
那從地獄而來的老人不言不語,隻一心折疊紙船,王詡能夠看到的,隻見他露出兩隻怪異的手掌,左手是枯瘦如鷹爪的血肉,右手卻是蒼白蒼白色澤缺少肌肉線條的似乎紙紮的手掌,一隻隻小船正是經由這一雙怪異的兩手,折疊成折紙船,被輕輕放入河水裏。
王詡不敢輕易接觸三途河水,所以也隻能眼睜睜望著他不斷的靠近。
越來越近,終於,他停止了從冥河中撈取亡靈,自然也是停止了折疊渡河的小船。
顯然,要麽他的力量耗盡了,要麽他認為僅憑這些小船就已經足夠渡過剩下的這段距離了。
他微微抬著腦袋,滿是皺紋的臉上滿是笑容。
逃出生天後的笑意。
“老夫乃是大清鹹豐年間得道的紙紮師”
“光緒年加入義和團,不幸遇難,沉淪苦海,今日得脫,路經貴地,還請行個方便,今後必有厚報”
華夏,紙紮在喪葬和宗教祭祀上,一直是被視作能有溝通陰間的神秘能力,所以東方人經常焚燒紙人、紙馬、紙房、金山銀山等,來祭祀先人。
民間紙紮既是宗教祭祀之物,同時紙紮人也被民間用來替先人鎮墓,守墓。
紙紮師,是以家族為傳承的修行中人,雖然不比道士、和尚、儒家弟子,但比之刺陰師,卻是紮根在了華夏的土地上,是華夏修行界重要的組成部分。
“閣下既然得脫苦海,為何要選擇此地登岸”王詡冷聲道。
一個清末的紙紮師,一百多年後,從地獄裏逃了出來。
簡單一個“不幸遇難,沉淪苦海”,誰信啊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些亡靈渡我到此,正是與小兄弟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