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改組刑部
自朱瞻基登基以後,大明的財政情況大大地改善,朝中諸臣唯一詬病的就是皇帝不喜儒學,話說學藝賣於帝王家,既然學了又不用,那不是浪費嗎?
??雖然如此,又無可奈何,老臣們穩重,不願意搞沒有什麽意思的主義之爭,而年輕的禦史們,還不夠給力,所以朝堂一向平穩,加上上朝的人也不多,年紀太大的就免於上朝,還有生病的。
??資格最老年齡最大的當屬刑部左侍郎樊敬,今年七十二歲,洪武三十年進士,帶過兵,屢立戰功,主要負責後勤糧草。
??刑部尚書顧佐身體不好,搞到現在很多事情都是大理寺卿熊概(胡概)在做,刑部和大理寺職權不清,而大理寺官員經常被派往地方稽查,又在做巡按的事情。
??刑部下設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雲南、貴州、遼寧十四個清吏司,各司設郎中一名、員外郎一名、主事兩名,分為憲、比、司門、都官四科。
??早朝議事結束,大臣們頭疼了,看情況皇帝又要念叨了。
??“治國,吏治、民心、民生,要常抓不懈。
??治理國家終究還是要靠臣子去落實,什麽難題都交給皇上,那要臣子何用?
??父皇在的時候,曾經讓大臣們針灸時弊,當時虞謙上書七條,結果反召到誣陷,降級降職,並且不允許其上書。
??結果,大家都知道,其後大多數人便明哲保身,不願意多事,議事不積極,不敢說真話。
??待虞謙官複原職,這種情況才得以扭轉。
??一葉而知秋,見微而知著。
??大明的河患,北方的旱災,部分沿海地區的鹽漬,自永樂至今都沒有很好的改善。”
??說著,他便一步一步走下台階,眾臣子看到今天皇帝的言行舉止與以往不同,不明所以,一個個低頭不言,隻有踏踏地腳步聲。
??“國家初安,百廢待興,正是你們大展拳腳的時候,什麽事情往上一遞,甚至隱瞞不報,報喜不報憂,這樣就完事了?
??你們自己說說,這樣子像話嗎?
??朕很早就說過,工部是負責策劃、立準則、監督、驗收,而不是施工,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感悟嗎?
??災害之前沒有水文監測,天象預警,沒有預防措施,之後又有怎樣的應對措施,怎樣賑災,如何預防瘟疫疾病?
??既然居其位就要為黎民百姓負責,你們下去之後要好好想想,幡然醒悟,現在還不算晚。”
??散會後,跟太後請安,然後又到了文淵閣,楊士奇等也剛好吃完早餐,這裏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灶台,不用來回奔波。
??“士奇,朕昨天跟陳師交代了八點,準備將它們在邸報上刊印,你落實一下,另外,朕準備用黃福和苗衷替代張本和蹇義。”他接著跟大家解釋了一番。
??“治理國家要靠法,這個法不僅是法律,還有規範、準則、約定等。
??劉基曾經寫過一遍文章《賣柑者言》,柑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如果不能夠一視同仁,就會像柑橘一樣,外表光滑鮮亮,其實裏麵早就爛透了。
??今後,朕更多地想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匯報,修建了多少河堤,渠溝,平整了多少道路,而不是像養濟院、惠民藥局,給點地給點錢糧就萬事大吉。
??工作要做到前麵去,即使是匯報到朕這裏,又有什麽用,破了哪裏補哪裏?
??人家造反的都禍害了好幾個縣,朕怎麽感覺這是亡國之相了呢?”
??楊士奇在暗暗叫苦,這一大堆的事情呢,又來了這麽多事。
??他首先想的是皇上真正的意圖是什麽,然後再看有無什麽影響。
??跟先皇朱高熾比起來,無疑當今聖上無疑更耿直一些,卻又有些陰柔,不喜歡管理政務,而又不想脫離他的控製,真是一個矛盾體。
??他喜歡一些畫一些框框,然後大家都按部就班,不能容忍越軌之舉,他覺得這樣的做法太幼稚了,反對的太多不是好事啊。
??“皇上,刑部具體如何著手?”楊士奇慎重地問道。
??“刑部事務繁雜,人手眾多,可是朕覺得最沒有效率!
??皇爺爺在的時候,連小偷小摸這樣的案子都管,對於刑部來說,不在於案件,而在於官員,什麽意思呢,官員公正廉潔,則能震懾宵小之輩,反之則冤獄不斷,法律等同虛設。
??另外要提前普法和防範,同時要堅決打擊違法亂命之徒,有必要的地區,加大巡視力度,定期不定期進行稽查。
??現在的普遍情況就是老百姓不敢揭舉,很多案件模糊不清甚至混淆視聽,理不清,判不明,還有很多貪官汙吏惡紳欺下瞞上,刑部官員即使再多,不從根源上著手,也於事無補。
??所以朕決定刑部專注於國家安全和刑事,以後不管是刑事還是民事案件的審判,全都由大理寺負責,並設置初級、中級和高級法庭,都察院則負責彈劾、複查和監督。
??刑部清吏司全部下移至各省,另單獨設人事、安全、特務、海關、戶籍、刑事六局。
??還有不管是稅務還是案件,將施行抽查製,一旦涉及到官員徇私舞弊的一律嚴加懲處。”
??朱瞻基本來也不想大動幹戈的,但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不得不改革,不管實施到哪一個級別,由上而下相對來說要簡單些。
??大家聽到他的進一步解說後,感覺很複雜,都不願意讚同,但是也沒有出口反對。
??首先這個按察使大部分的權利轉移到了刑部,但凡設計到權利之爭的就沒有一個輕鬆的事情,按察使製度本來是沒有錯的,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不就等於另立一派了嗎?
??之所以沒有出口反對,也是像皇上所說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光靠府、縣的力量有時候還是不足的,稍微糜爛一點,可能就會釀成大禍。
??“皇上,臣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涉及到方方麵麵,理應完善無遺漏,再由朝堂上商議方可。”楊士奇說道,眾人也都點頭讚同。
??“好吧,朕再想一想,你們回去也思慮一二,提出一些可行的章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