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葬
五百年前,四象封印者在安都內設下誅魔大陣,大陣以安都建築為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街為脈,流動元氣為血,修行者為髓,啟動之時,可開,可裂地,可喚出數萬英魂與敵人不死不休……
這個大陣的中心,有一處陣眼,名曰:乾坤壇。
乾坤壇,顧名思義,上通,下連地。此地為整個漢唐安都誅魔陣的樞紐。壇體直徑八八六十四丈,周圍圍繞著八卦祭壇,分別為:陣乾三連、地陣坤六斷、雷陣震仰孟、山陣艮覆碗、火陣離中虛、水陣坎中滿、澤陣兌上缺、風陣巽下斷。
夏的地元氣感應為風,所以將屍身設在了巽位。
典禮在清晨的時候開始。卯時三刻太陽剛剛爬出來,一行人便浩浩蕩蕩的向著乾坤壇的防線走去,從四象閣,從十八尺橋,從漢沽口,從唐琳坊,從二十四清水古巷……
他們穿著最華美的衣服,帶著國葬花,臉上帶著微笑。
這是左任的要求,也是夏的要求。
巽位的祭壇西南八丈處放置著一個水晶棺,館內,夏安靜的躺著,臉上依舊掛著微笑。
水晶棺之前站著一位白發及腰的中年人,身著一襲紅袍,背後附著血色長劍,手中握著一根金絲竹簫。清風徐來,吹動他飄逸的長袍,吹動他飄逸的長發,卻沒有吹動他看著水晶棺裏的夏時那眉眼之間不出的溫柔。
水晶棺兩側站著兩個身著祭祀短袍的女孩子,一位紮著細長碎辮,手持一柄玄鐵芭蕉扇;另一側的那位,幹練的用發帶係住自己的短發,腰間掛著一根紫金翡翠煙槍,手中捧著一個香檀星辰爐。兩人的身前都高架著一把九弦箏,三水的九弦箏,箏長弦細。易陽的九弦箏,箏寬弦粗。
一位青衣少年與一位青袍男子站在水晶館後,麵前是一排長約三丈的星辰編鍾。編鍾通體成翠藍的金屬色,上下共三排。從至大高低錯落排列,一共八十一個。
在巽位祭壇的中心處,站著一個英氣逼人的少年,仔細看胸前,便會發現這少年竟是一位女子,再看少年的臉,那朝中的大臣便會更加大吃一驚,此女不是別人,正是漢唐長公主——李玉兒。
隻不過今的她並沒有穿女裝,而是將頭發高高的用發帶豎起,扮作男兒身的樣子。她今身穿的是左三兒的血墨色祭祀深衣,此時雙手各握著一根嬰兒手腕粗細的鼓錘,輕輕地錘擊著麵前的那麵紅漆大鼓。
她今是來代替左三兒來參加夏的葬禮儀式的。而縱觀現在的整個安都,有資格代替左三兒的人,也就她一個了。
“咕咕咕~”
“嚦!”
一隻又一隻的獵鷹與靈鴿從四麵八方趕來,慢慢的匯聚在祭壇和水晶棺之間的廣場上。
那是各大門派派來吊唁的訃信。
本來四象閣內閣的人魂歸地之時,各大門派是都必須要派人前來吊唁的。但那李玉兒去拜訪左任之後,便把左三兒的意思告知了左任。左任心領神會之後,便連夜送信給各大門派,拒絕了這次吊唁,並下達了一個緊急任務,這才有如今的“鷹鴿吊唁”
漸漸的,參加葬禮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到最後典禮要正式開始的時候,一個不算太大的巽位的祭壇竟是,被數千的人群圍了起來。
祭壇的東半圓站著的是以李正與其他四位皇子公主為首的官僚們,李正等皇室宗親站在最內側,後方是一排一排的官僚,第二排是三省與三司,然後是鎮國將家屬與各部尚書,侍郎侍中大夫與軍部各將,大夫提司禦史與軍參侍衛漢唐宮軍,最外圈是安都執法捕快。
祭壇的西半圓站著的是以四象閣內參為首的江湖中人與百姓們,風冶子與四象聽風閣的人站在最內側,身後排著九列大隊,一列走江湖,二列生意人,三列酒樓家,四列風月所,五列奇巧閣,六列讀書生,七列醫館郎,八列山上藏,九列土地忙。
這是任何一個王公大臣死後,典禮之上的排列方式。官僚為橫,屬陰,一層一層如盾守江山;百姓為縱,屬陽,一道一道如劍利邦國。正是這一橫一縱,一陰一陽才守得這漢唐下太平。
“篤篤篤篤篤咚咚咚咚咚!”
李玉兒手中鼓棒突然由慢至快,由輕到重在鼓麵上敲擊了起來。
“叮——”
郭子敬與青鬆師徒二人聽到傳來的細密鼓聲,終在最後一個重鼓點之後敲響了編鍾。
“鐺。”
三水與易陽講手中的一扇一爐放下,輕輕撫琴。
左任將長簫抵在唇下,緩緩地吹著那曲“魔盡散”
一時間,忽而流水潺潺潤人心靜;忽而雷霆大作震人魂魄;忽而黃沙漫殺意衝;忽而高海闊風輕雲淡……
地元氣如旋風一般貫入巽位,吹拂著周圍的勁鬆“颯颯”作響。
群鳥不鳴,百獸低服,人目迷離,精神之海中,波濤洶湧。
大臣之中,文官眼圈泛紅,武將眥目欲裂。
百姓之中,江湖人抱武持兵低聲歎氣,風月人淚珠兒滾落輕拭香腮,莊稼漢望長歎,生意人扶額搖首……
不到半刻鍾,這首“魔盡散”便算是真正的演奏完畢。
李玉兒將鼓棒放在紅漆大鼓兩側,郭子敬與青鬆撫平編鍾振動,三水與易陽再次拿起手中的芭蕉扇與香爐,左任將長簫重新插入腰帶。
忽的聽見遠方邊傳來了一陣高亢的鷹嘯。隻一聲便使得在場的獵鷹靈鴿全部伏在地上,後爪外翻,用肚皮支撐著身體,顯得卑微且順從。
隨後,一抹藍影在蒼穹之上掠過。位置便停在了巽位祭壇的正上方三百丈處。
“嚦!”
又是一聲淒厲的鷹嘯從空中傳來。
左任抬頭望去,微笑。。
空中,孔雀鷹緩緩而落,在鷹的背上,丘冶子捧著一個水晶正方盒子,神情無比莊重。
“孔雀營新將左三兒已將婆羅鎮關將齊齊卡爾斬殺與黃沙之上,以敵人之頭顱,祭夏神將在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