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九章

  孤是這樣隨隨便便就給人當小毛驢的嗎?!


  ??要慫恿孤做事, 就算是用的陽謀,那也是孤玩剩下的。


  ??胤禛給胤礽突然拔高的聲音嚇得一震, 小心髒漏跳了一拍。


  ??胤礽捏住了胤禛的臉:“幹活是不可能幹活的, 事事都要孤上,要兄弟們做什麽,要朝堂大臣們做什麽?”


  ??胤禛:“……”


  ??說白了, 太子是不想事事親力親為, 他就喜歡躲在幕後深藏功與名,做最高深莫測, 別人難以找到的那一個“幕後黑手”。


  ??對比上一世事必躬親的自己, 這一世的太子胤礽雞賊地胤禛都看不過去了。


  ??“你不去盯著看著, 怎麽知道屬下們會如你所願地做出成果來?”


  ??胤礽理直氣壯道:“孤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正如胤礽所說的那樣, 他要是認定了誰是負責做這活兒的毛驢, 那定是對那人的辦事能力極為信任,並且非常有把握成功的,對於這一次說服康熙的人選, 胤礽心裏早就有了底, 那就是杜立德之子, 杜恭俊。


  ??這杜恭俊之前還在做廣信知府, 經過數次升遷, 已經升遷到了京城。


  ??除去他自己的個人能力外, 杜立德在天下士人間的名聲也是杜恭俊仕途一片坦蕩的助力。


  ??現在, 等候多時的小白菜終於入了京,還當了內閣學士,可以參政議政。


  ??杜立德說過, 若太子殿下未來有何需要, 杜家子孫將全力以赴為他做事。


  ??陳夢球也說過,杜恭俊家室清明,個人能力不錯,且善於變通,在官場上可比他混得開多了。


  ??自幼時起,胤礽就深受杜立德的言傳身教,杜立德於海禁這一塊的態度是如何的,杜恭俊完全繼承自其父的衣缽。


  ??有了杜恭俊動腦子去上奏,胤礽果真輕鬆了許多。


  ??胤礽也很無奈,汗阿瑪已經被他刺激地猶如驚弓之鳥啦!


  ??現在可不能再刺激汗阿瑪,有什麽事兒讓別人頂上,而胤礽自己,則翻閱起了以往帝王閱兵的記錄,結合小美係統裏的資料,整理起了閱兵需要的前期準備。


  ??閱兵之事由胤禔上奏提議,又經由兵部尚書的附議,加之納蘭明珠遠在盛京,而其留下的黨羽唯大阿哥馬首是瞻,朝野之中幫胤禔說話的臣子還真有不少。


  ??胤禔一直以來都表現的成熟穩重,給康熙的感覺就兩個字,“靠譜”!

  ??比起性格跳脫,鬼點子多的太子,皇長子要穩紮穩打、腳踏實地許多。


  ??盡管心裏也知道,太子與大阿哥見了麵,必定會影響到他,可第一次拿到長子用詞嚴謹、穩重的上奏,康熙果真十分重視。


  ??閱兵可有助於帝王與朝臣了解到大清軍隊的現狀,亦可借此名目來操練八旗,這事兒的效率比帝王帶領八旗及王公去圍獵似乎更高一些。


  ??帝王思索再三,有些不放心這樣的大事交給兩個孩子來搞未免兒戲,於是責令兵部尚書及禮部尚書,共同擬定章程,實行訓練計劃,並選擇出適合參與閱兵的人馬。


  ??步兵、騎兵、刀兵、弓箭兵、弩兵等等,常駐在京師的八旗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並且還從低到高,地位均有不同,下五旗的接觸子弟們終生都在為了抬起而努力,所謂的“抬旗”,於他們而言是光宗耀祖。


  ??八旗子弟之間這種階級關係,讓上三旗成了人們的向往,而上三旗出身的人,則天然就有優勢,並且自傲。


  ??八旗之間並非是一直以來都和睦可親的,他們時常因為待遇不公而發生摩擦,可到底,他們都是捏在皇上手中的軍隊,隻要皇上表現出些許親近某一旗的傾向,則其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甚至於是施琅培養組建起來的海軍,都被編入了“八旗”之中。


  ??所謂的“旗”,是遊牧民族軍隊的一種編製,率軍之人都不稱呼為將軍,而是旗主。


  ??從小美的信息整合中可以得知,“八旗”之製乃清軍入關以後,滿人的文化結合漢人文化後醞釀出來的畸形產物。


  ??通過“八旗”,將滿、蒙、漢軍皆融入這個體係之中,這本是一件有利於民族融合的舉措,卻因其注重階級分明,上三旗與下五旗之間的地位不對等而產生了較為惡劣的影響。這一種影響若是長期持續下去,雖於帝王權柄無礙,卻礙於國之軍力發展。


  ??軍隊製度的改變現狀還不是胤礽有這個魄力去動的地方,比起如同龐然大物一樣的八旗之製,他還太過稚嫩,想要改變它,得從點滴做起,好在他在最適合的年紀,邁出了第一步,閱兵。


  ??根據八旗之中的地位不同,出場的先後順序,也將是由上三旗,之後才安排到下五旗。


  ??這種出場順序,已經足夠引起有心之人的深思,借助此次閱兵的機會,杜恭俊所上奏的“收台灣之海域商貿,成大清國內貿”的建議也拿到了台前來說,胤礽趁機提議:“不如成立海軍,編入新軍,以掌東亞海域之貿易。”


  ??到了禮部曆練大半年,太子成熟了許多,於朝會上也時常發表自己的見解。


  ??應不應胤礽的提議,這個再說,反正康熙是挺滿意胤礽的表現。


  ??老父親看到終於成熟穩重,再也不給他鬧出爛攤子的兒子,欣慰地心口發脹。


  ??自康熙采納胤禔提議,責令兩部尚書共同負責閱兵以後,八旗子弟迎來了哭爹喊娘的加訓。


  ??不知多少人在背地裏罵皇長子,又不知有多少人借著此次加訓,表現優異而得上官看中,由此升遷。


  ??秋天即將臨近,在京城最大的重事,殿試完成後,鄭克塽降清的隊伍也在大軍的護送下到達了天子腳下。


  ??迎接鄭克塽的,除去本就準備好的迎賓禮官隊伍以外,大清還為他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表演”。


  ??八旗閱兵!


  ??凶悍的騎兵,高壯的駿馬,閃爍著寒芒的鋒利兵器,無一不彰顯著虎狼之師的魄力。


  ??鄭克塽出身於海邊,一輩子與海軍為伍,幾時見過這樣威風淩淩的陸軍騎兵?

  ??除此以外,更有長矛兵,人人手中配一把銳不可當的“丈八蛇矛”,從外形來看,是仿三國時猛將張飛的武器而製。


  ??弩兵手中的連弩,瞬息發出,整齊劃一,準頭皆入靶心,射擊效率比之火器槍兵也差不離了,而連弩的製造成本,比火器可要低廉許多。


  ??鄭克塽沒想到,自己老老實實地跑來京城投降,做好了接受大清帝王的冊封稱臣,竟迎來這樣盛大的“迎賓之禮”。


  ??能夠在兄長與舅舅的交鋒夾縫中生存至今,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識趣。


  ??身邊的人一直都在寬慰鄭克塽,隻要他識趣,大清帝王會厚待他,他的小命說不定比留在台灣更加安全,至少在京城,不必擔憂被刺殺死於非命。


  ??可如今,鄭克塽又不確定了,大清威風淩淩的陸地雄師比海軍的戰鬥力更加強悍,清帝邀請他一同觀看閱兵,是在威脅他,還是在恐嚇他?


  ??鄭克塽臉色煞白,本就如鼠的膽子,這一回更加瑟瑟發抖起來。


  ??閱兵之盛大景象,可振軍之士氣,揚軍之威風。


  ??平定台灣後,施琅作為守將留守在外,而姚啟聖則隨軍回到京師。


  ??禮官為氣勢恢宏的閱兵儀式唱辭,提到“慶祝收複/台灣”,這仿佛是個歡迎禮,歡迎他一別經年,離京城多年掌平台事宜,而今終於凱旋而歸!


  ??康熙特命胤祉與胤禛也來參觀此次閱兵,其景象之盛,比之胤禛記憶中的八旗軍更加有銳意。


  ??看到尤有鋒芒的八旗軍,胤禛一陣恍惚,原來這個時候的八旗,還有虎狼之師的模樣,他們還沒有墮落成他記憶中的安逸模樣,現在這個時間,可真是個好時候啊!


  ??胤禛感覺到了什麽,他微微瞪大了眼睛,注視起了最後一隊映入視野的火器兵。


  ??掌火炮、槍,大清的火器營比上一世提前了整整七年問世!


  ??他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於曆史的交叉路口,重活一世才發現,原來在早些年,大清錯過了那麽多的機遇。


  ??而現在,“得天所授”的太子,用他那雙手,硬是扯著汗阿瑪的褲腰帶,去將這些的流逝在記憶中的機遇一一抓在手心之中。


  ??閱兵儀式過後,將舉行國宴,為凱旋歸來的姚啟聖所帶之軍慶賀。


  ??這也是第一次不是在朝堂場合,而是在國宴開始之初對有功之將進行奉賞,聖旨一下達,氣氛更為濃烈。


  ??從恩怨分明的俠義青年,帝王眼中的天才刺頭,到戰功赫赫的平台心腹重臣,姚啟聖將自己一輩子的時光花在了為康熙披荊斬棘上,臨到老年,一身傷病。平台之功,功勞最高在於他,帝王賞賜了所有人,卻唯獨忘記了他。


  ??功高不賞,是已無可賞,還是帝王心中另有芥蒂?

  ??姚啟聖猜測不透,鬱結在心。


  ??他已經做到了福建總督的位置,若進一步,則為兵部尚書。三年前,他本已經被授予兵部尚書虛銜,卻最終調任回了福州。


  ??而今兵部尚書之職已有李之芳擔任,姚啟聖進不得。


  ??康熙不止一次在胤礽麵前吹噓自己年少時的“豐功偉績”,說他費勁千辛萬苦收服了才高孤傲的姚啟聖,這才有了一位才華可堪在世諸葛亮的“軍師謀臣”。


  ??胤礽回憶起康熙曾經對他說的話。


  ??“衝鋒陷陣,功在施琅,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功在姚啟聖。(1)”


  ??所以,當聽見康熙招姚啟聖來禦前喝酒談話時,胤礽頓時來了興致,目光炯炯有神地投向了這一位“當世諸葛亮”。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