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學監大人
孟錚,五十二歲,身材高大挺拔,長得儒雅俊朗,臉上的皺紋和一頭白發並不會使他顯得蒼老,反而顯得更加老成持重。
他擔任學監已經有不少年頭了,當初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完全是因為魏王看中了他孟子族人的身份和號召力。
但如果人們認為他屍位素餐那就錯了,事實上,孟錚在學監這個職位上做得相當好,在他的邀請和遊說下,很多當代名士都來到學宮講過學,就算本人沒有留下的,也留下了得力弟子相助。
孟錚在為學宮和學子們申請資源方麵也做得相當出色,學宮每年的開銷達到一個相當大的數字,魏王手下管理財政的大臣們對此頗有微詞。
而學子們的待遇則堪比四大公子門下中等門客的水準,也就是孟嚐君那個著名的門客馮驩說的“餐餐有魚蝦,出門有車馬”。
其實可以這樣理解,當信陵君離世之後,其他貴族既沒有那個財力也沒有那個聲望供養那麽多門客,於是很多有才華有抱負的人就先掛靠在學宮下麵了。
其實,孟錚是在替魏王養士,所以他也就成了朝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據說左相和右相都在極力拉攏他。
學宮裏有由一支學子組織的衛隊,維護學宮內的秩序,學宮裏發生的事情由學監裁決,大梁令手下的捕快衙役、守城衛兵以及秘衛署不得入內。
這是孟錚和魏王達成的協議,其實這也不是什麽特權,完全是按照一個貴族封地內的規則來的。
可以認為,學宮就是一塊貴族封地,由學監來代行封地領主的所有權責。
很多因為種種原因沒來及離開宮城的人們在宵禁之後就跑來學宮來避難,但學宮並不是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第二天宮城一開門,所有非學宮人員都會被禮送出境。
然而,宵禁後的學宮,因為人員眾多龍蛇混雜,在前廳還是發生過不少盜竊鬥毆事件的。
至於來到中廳的人員都是要經過考核的,一般素質都是比較高的,雖然偶爾也會因為學術之爭發生口角,但打架這種事情還是少之又少。
所以,當學監大人聽到有人因為不願意被強迫上台發言怒而殺人的時候,還是非常震驚的,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了。
學宮不可能是一塊淨土,更不是什麽世外桃源,終於還是有人把事情搞到這裏來了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啊”,他輕輕歎道。
……
學監來到中廳的時候,看到兩人被眾人圍住。
學子們雖然嘴裏不依不饒,舉止上還是比較收斂的,看到學監來到,讓出了一條道路。
學監走了過去,也看見了倒在血泊中的那名學子,心中激憤,於是喝道:“學宮好心收留你們,為何你們反而行起凶來呢?”
卜看著學監,拱手行了一個禮,說:“大人明鑒,這人不是我們殺的,完全是誤會一場。”
“胡說八道!”
“見到大人,還敢撒謊!”
“還不從實招來!”
眾人又被激怒了,各種嗬斥。
卜說:“大人,你看,眾人還沒理清真相,便認定我二人是凶手,你教我們如何解釋?”
學監大人揚起右手,站得近的學子立即安靜下來。
又有人喝道:“肅靜!”
遠處的說話聲也停了下來。
廳中諸人望著二人,等著二人的解釋。
卜不慌不忙的指著地上死者說到:“大人請看,這位學子是胸前中了一道袖箭而死,袖箭的發射需要間隔一丈以上,而當時我二人就站在他麵前,使用袖箭的話發射距離是根本不夠的。”
眾人中對武器有了解的,都點頭稱是,剛才眾人見己方有人被行刺,不明緣由之下,想當然的懷疑就是距離最近的兩個陌生人所為,也根本聽不進二人的解釋。
現在學監大人來了,有了主心骨,聽了卜的一句話,才慢慢的想起剛才的行為有些魯莽了。
然後又有人小聲嘀咕了:“我就說先弄清楚事實嘛,你們偏不聽。”
學監點點頭,道:“那你們離得最近,當時是什麽情況呢?說來聽聽吧。”
“當時這位學子盛意拳拳邀請在下去台上發言,但我實在是口笨,推遲不去。正在推脫的時候,我後麵這位兄弟發現了不妥,於是把我撞倒,躲過了一劫,但那袖箭卻不幸的射中了這位學子。”
頓了一下,卜又說:“可以說,刺客的目標可能是在下,但卻不幸命中了這位學子。”
學監心想,“一來,你說了這一會,便可以看出你並不口笨,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根本不怯場;二來你後麵這個兄弟能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發現來襲的袖箭,並在匆忙之中做出救人的舉動,說明他是一個身手不錯的人。”
臉上卻不動聲色,淡淡的說到:“那是什麽人?同你們有何糾葛?竟然追殺到學宮裏來了?”
“我二人完全沒有頭緒啊,我隻看到刺客往後院逃去,我二人本待追趕的,卻被眾人攔下,如今已經不知道刺客的去向了。”
學監搖了搖頭說:“辯論會的時候,後院應該是沒有人的。”
他轉頭向身邊的一個人問到:“今晚有人請假沒來嗎?”
那人答道:“今晚無人請假,都到了。”
卜歎了口氣,說:“恐怕沒法知道對方是誰了,除非他下次出手被我們逮住。”
學監不高興了,說到:“這是魏王的學宮,敢在這裏殺人就是對魏王無禮,不管是誰幹的,千萬不要被我抓住!”
卜試探的問到:“那我二人怎麽辦?是留下來還是……”
學監笑了,說:“外麵還在宵禁,你們要走的話,我可以放行。”
不待二人回話,對左右說:“先給他們安排一個房間,我一會再過去問詢。”
學監又吩咐下人處理好後續事情,並派衛隊長率人到後院尋找可疑蹤跡,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內室。
學監從書架上捧起一卷《孟子》,匆匆掃了兩眼,又放了回去。
他心想,今天這兩個外人差點作了替死鬼,刺客是衝著學宮來的。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多年來自己修身養性,培養浩然正氣,何懼這些邪魔外道呢!
他輕輕的朗誦道:“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