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3)孩子又是誰?
今天好多的孩子病了,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發生在非常優秀的孩子行,或者說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身上。為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但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內心還是空蕩蕩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維係他人眼裏良好的自我形象,但又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憊不堪。
??好多孩子可能從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開始迷茫,在應試教育當中是天才,在親情關係上是傻子。他們不再回到家後親熱地喊“爸媽”。他們不再熱衷於在餐桌上向你分享學校裏的點滴。他們不再開口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麵部表情的沉默和緊緊關閉的房門,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黑暗裏開始滋生。多少父母一邊因子女關係而暴躁,一邊又時常陷入困局。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哪裏出了毛病?為什麽我們的孩子存在這麽多心理問題?回憶我們那個年代,家長和老師根本不講究任何方式方法,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但轉眼和夥伴們在田裏瘋一遭也就忘了,根本不在意。然而現在的孩子,為什麽會“輕而易舉”的患上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因為他們是時代和社會的矛盾綜合體。他們早就變了,家長和老師還在執迷不悟。
??兩三歲就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就趕著學英語,小學就找好了家教,再大一點就無縫銜接輔導班……他們一出生就背負著空前的學業壓力,和與之俱來的沉重的情感負擔。腳下的這個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觸手可及,孩子們積累了太多的情緒,可家庭不允許他去發泄,沒有人幫他疏通心理的垃圾。他們隻能夠借助網絡不斷拓寬自己,或者沉迷於遊戲,其實這是孩子在自救。對話語權的要求很高,卻很少能得到平等的對話,在家庭關係中束手束腳。
??他們沒有釋放壓力的出口,於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瘋狂。如今的孩子,被無數雙手推著走,卻沒有一雙手拉住他們,讓他們停下來,歇一會。上課像趕場,就連吃飯的時間都是在公交車上,當社會以分數、排名、名校和證書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功利性被放大,父母的焦慮,直接架空了孩子的心。傷得最重的是孩子,也隻會是孩子。
??於丹說過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用來成全人的。可遺憾的是,我們家長都被社會逼迫著改寫了“教育”的意義。我們告訴孩子,學生時代要拚成績,走上社會要拚努力,可卻忘了拯救孩子的心。忘了告訴他們,人要怎麽去成全自己。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成了被傳頌最廣的台詞之一。這也是我心目中,父母最應當教會孩子的生活理念之一。見自己,就是要自我塑造。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麵對自己,接納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會被別人的流言蜚語,不會被別人取的一個外號而痛哭流淚。見天地,是說社會地位。要帶著孩子去見世麵。看過廣袤大地,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見過浩博汪洋,才知道自己的膚淺;識得得高人,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沒有說你必須每個假期帶孩子去參加各種夏令營,去出國旅遊,但我們可以選擇每個周末帶著孩子去到大自然裏爬爬山,徒徒步,去圖書館裏飽覽飽覽群書,孩子也就不至於會因為一次考試考差,就一蹶不振,因為他們知道除了學習,他還有生活,還有很多很重要的東西需要去體驗。生活除了學習,還有很多美妙的幸福的東西去填充,孩子會覺得日子有了盼頭,每周五天的學習就變得不是那麽的枯燥,因為周末總是可以去充電給去加油,可以讓心靈得以放鬆,可是現狀卻不是這樣的,孩子走出這個坑,又被填進另一個坑,無休無止,沒有任何盼頭。最後也變得麻木不仁,家長讓幹什麽就幹什麽唄,因為不幹的話會被收拾,於是出現了很多空心的孩子,他們從小吃的是剝了皮的雞蛋,削了皮的水果,就連喝水穿衣,這樣的事情都要被父母千叮萬囑。見眾生,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後,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我們要教會孩子愛,溫柔地擁抱世界,與所有的不完美和解。而不是用我們成年人的視角告訴他,這個世界有多黑暗,多不公平,要隨時提防著壞人,我們需要讓孩子麵對社會殘酷的真相,但我們更要教會孩子去學會愛和信任,學會善良。告訴他們大膽朝著遠方走,哪怕失敗了也別害怕,隻要回頭,就能看到你在招手說“沒關係”。這是一種多麽博大的愛和托舉啊!你需要我在,你不需要我默默守候,父母子女一場就是這樣的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我們看著孩子的背影,孩子揮揮手對我們說不用追。
??在這個買櫝還珠的時代,我覺得我們扔掉了很多東西。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掙錢上,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和陪伴,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後,一般是在青春期前後,十歲到15歲左右,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越來越獨立,不再需要我們陪伴了,這個時候我們在想著去修複親子關係,收效甚微了,我們的有效期已經到了。孩子不出問題才怪。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最極致的教育,就是在懲罰和寬恕中尋得平衡點,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會打孩子,罵孩子,也會寵愛孩子,但在每一次打過罵過以後,我們要學會反省,在下一次問題在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夠多幾分淡定和避免很多這樣的坑。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當孩子心性不定的時候,我們得是他的定海神針。
??父母子女一場,我們都是對方的一場修行。沒有誰為誰犧牲,我們都是互相成全,因為孩子我們再次成長,或者說自從當媽了以後,我們變得越來越努力,自律和優秀,是孩子成全了我們二次發育,我們一點點地看清了自己。
??孩子不知道為什麽活著,考上大學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夢想,考完了也不知道要幹什麽?內心空的,什麽都不想幹,對人生價值缺失,不知道人生要向哪裏去,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除了上好大學,找好工作,贏過別人之外,還很多感人至深的人性的深淵,每個人都應該有遼闊的人生價值,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在一個談人生,談理想,被當做笑話的環境中,我們靠什麽來安放內心的重量征服內心的虛無,我們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我們應該探尋自己內心的渴望,探尋自己的路該如何走,我們應該花時間來思考,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終其一生,父母陪伴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找到一見所熱愛的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抵禦世間的萬種蒼涼,可以對抗生活的一地雞毛,給孩子生活的勇氣和希望,這就需要我們父母身體力行,去教會孩子怎麽生活?怎麽愛自己?怎麽去給自己創造驚喜?怎麽去成全自己?而不是每天啃著孩子那幾本書,隻要孩子一有不會立馬補上,我承認我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本事,作為家長,我覺得我也不具備這樣的功能,我們要做的是彌補應試教育的缺失,補空位,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孩子不會去問老師,查百度,找作業幫。而作為家長的我們,我們需要去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看見你是怎麽生活的?你是怎麽和這個世界相處的?你喜歡讀書,你喜歡跑步,你喜歡寫作,孩子會看會學會模仿,你可以躺著玩手機,刷抖音,憑什麽孩子就不可以玩?老師教孩子學習,家長教孩子生活。當孩子擁有了很多的愛和看見,然後並教會他們把他得到的這份愛給出去,從而收獲源源不斷的愛,而愛是治愈一切的力量。
??當有一天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誰了,想必孩子也知道他是誰了,因為我們各歸其位,各行其事,平行時空,陪伴成長。當你把孩子的權利還給他,他還哪裏需要和你叛逆?放心,孩子不一定非要按照我們設定好的人生軌跡來走的,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人生,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你做好了去接受孩子成長路上的陣痛,把手鬆開了,你和孩子也都鬆板了。放下就是自由,阿彌陀佛,麽麽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