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戰友張思德——訪老紅軍朱旭明
回憶戰友張思德
??——訪老紅軍朱旭明
??一個涼爽的晚上,記者來到天津師範大學教職員宿舍樓采訪老紅軍、當年張思德的戰友朱旭明。
??75歲的朱旭明,身板硬朗,他原是天津市一輕局黨校副校長,現在是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理事。他從1942年到1949年間始終在毛主席警衛班工作,是當年張思德光榮犧牲的見證人。
??談起張思德,朱旭明感慨萬分。他說:“今年9月5日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烈士犧牲50周年,9月8日是毛主席發表著名文章《為人民服務》50周年。1942年5月我由中央警衛團手槍連調入毛主席警衛班,從此就和張思德生活、學習、戰鬥在一起,成了親密戰友。
??朱旭明回憶說,張思德老家在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區六合場,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其父、兄都是受盡地主壓迫而死。他從12歲起就給地主扛活、放牛,受盡了折磨。1933年紅四方麵軍主力進入川北,開辟革命根據地,張思德加入了紅軍的行列。他參加過長征,打過仗,負過傷,立過功,艱苦的磨煉使他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
??一次,張思德跟隨毛主席到南泥灣視察工作,由於隨行警衛少,他不放心,硬是幾天幾夜沒合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平時,班裏的內務工作由大家輪流負責,可張思德卻不分分內分外,搶著為大家擔洗臉水、取飯。他不管多疲勞,仍堅持學習。1944年大生產運動在解放區全麵展開,中央社會部與毛主席警衛班聯合成立了由21人組成的生產大隊,張思德擔任副隊長,帶領大家開荒種地,他用的工具是別人挑剩下的,他負責的荒地是全隊最難開墾的。可是一天下來,他的工作進度總是在別人前頭。秋末,人們開始準備越冬。燒炭,是當時一項艱苦而又危險的工作,每次一到挖窯和向窯外搶運滾燙的木炭時,張思德總是衝在前麵。
??說到這兒,朱老停了停,臉上泛起對戰友的無限懷念之情。
??1944年9月5日的早晨,張思德和白滿倉正在安塞縣石峽峪上燒窯,快到中午時,突然一聲巨響,炭窯崩塌。朱旭明和戰友扔下斧子,急奔現場。但不見張思德,估計可能埋在旁邊的小窯裏,於是朱旭明急忙到小窯那裏刨找,結果發現了張思德的頭,他急忙招呼大家過去一起搶救。張思德被刨出土後,隻見他雙目緊閉,低頭盤腿打坐,手中的鋤把頂著胸口,已經沒了氣息,鮮血從他的口鼻流出。張思德就是這樣走完了他的人生路程。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央警衛團全體官兵、中央社會部和中央辦公廳的代表共約1000多人,在延安棗園操場隆重舉行了張思德追悼會。毛主席參加了追悼會,並親自在張思德烈士的靈前敬獻了花圈。花圈的挽聯上麵寫著毛主席的親筆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敬!”毛主席深深地向張思德烈士的遺體鞠了一躬,默默地向他告別。然後毛主席麵向大家,開始了演講。演講詞就是那篇著名的《為人民服務》。
??(1994年9月18日發表於《天津日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