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一個報人的筆耕歲月> 小小工作站發揮大作用

小小工作站發揮大作用

  小小工作站發揮大作用

  ??新鮮事——村裏有了勞動保障工作站

  ??2009年8月4日,雙港鎮李樓村村委會的大樓前熱鬧非凡,津南區第一個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李樓村勞動保障工作站掛牌成立了。工作站就設在村委會辦公樓一樓的一間辦公室內,剛剛參加完勞動保障就業協管員培訓的潘廣祿和徐茄議,擔任了這個站的協管員。


  ??近日記者走進李樓村工作站,隻見這裏辦公用房寬敞,辦公設施齊全,配有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等通信設備,牆上掛著《李樓村勞動保障工作站工作職責》。


  ??協管員潘廣祿介紹說:“根據規定,我們村2000多人,所以配了兩個專職勞動保障協管員,要求歲數在35歲以下,高中以上文化,能熟練掌握電腦操作等基本技能,這些,我們倆都符合。”


  ??潘廣祿說:“在村裏建工作站,非常受農民歡迎。我們協管員熟悉每個村民的情況,誰有工作了,誰還沒有工作,誰需要辦理社會保險,我們都掌握,對上能為政府決策提供詳細可靠的情況和數據,對下可為村民百姓提供細致的服務。”


  ??徐茄議打開電腦,調出全村村民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表格。隻見頁麵上,密密麻麻地登記著每個家庭、每個村民的數據信息。比如,某村民是否就業,在什麽企業上班,辦沒辦醫療保險,上沒上養老保險,等等,信息十分具體。徐茄議說,這是勞動保障管理服務最基礎、最原始的數據,準確無誤。


  ??在津南區雙港鎮村村都有像李樓這樣的勞動保障工作站,鎮黨委書記盧偉介紹說;雙港鎮距市中心城區隻有5千米,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給雙港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近年來,新家園、外環輔道、柳林風景區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在雙港,金地格林、富力桃園、紅磡領世郡等一批住宅項目也落戶雙港,沒幾年工夫,全鎮2萬餘畝農用地就被征轉完畢。然而,土地整理完了,擺在麵前的是4000多失去土地的農民,農民手中的樓房和土地補償款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還得找工作,還得看病養老,而建立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途徑。在工作站,我們建立了一個失地農民就業信息庫;搭建了一個失地農民就業的平台;製定了一套吸納失地農民就業的扶持獎勵政策;建設了一個失地農民轉產就業的培訓基地;還組建了一個高效的服務管理係統。我們管這叫作‘五個一’工作機製。現在我們鎮16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工作站根據農民特點,立足本村實際,門對門,戶對戶為農民提供服務,除了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還為農民提供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險服務,很受農民歡迎。


  ??實在事——送崗位送技能送信心


  ??以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為依托,去年4月21日雙港鎮成立了津南區職介中心雙港分中心,正式啟動勞動力資源市場,為失地農民和鎮域企業提供免費職介服務。職介中心一頭連著村民,一頭鏈接企業;一麵啟動日常求職登記,一麵舉辦各類招聘專場,為村民實現轉崗就業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事。起初,求職者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不願或不敢前來,現在由於村鎮兩級勞動保障機構的大力宣傳和推介,情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主動參加登記和招聘的絡繹不絕。不到一年的時間,雙港鎮就成功舉辦了24場招聘會,規模越做越大,出現了“四多”:參加的企業越來越多,從1家到14家;每次提供的崗位越來越多,從23個到598個;應聘求職者越來越多,從20餘人增加到500餘人;達成意向的越來越多,從20%增加到79%。


  ??為了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幫助失地農民提高勞動技能,轉變擇業觀念,雙港鎮以駐鎮院校現代職業學院和港泰學校為基地,強化對失地農民的培訓。去年以來,累計舉辦崗前培訓7期,培訓531人次。舉辦會計和計算機培訓2期,培訓124人。舉辦創業培訓3期,培訓238人。


  ??41歲的劉愛軍,是雙港鎮小辛莊村人,原在毛紡廠工作,由於企業不景氣而下崗。丈夫是小辛莊村失地農民,因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沒找到穩定的工作。需要贍養的公婆又都有病,長期治療吃藥讓這個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劉愛軍也曾四處尋找工作,但是一些企業不是嫌年齡大就是嫌沒技術,正當她陷入困境之時,村裏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劉愛軍通過村工作站聯係到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終於找到一個保潔工的崗位。不僅如此,村工作站按照零就業困難家庭的有關政策為她辦理了養老保險,還享受到了75%的政策優惠。劉愛軍深有感觸地說:這份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工作,卻能實實在在解決我眼前的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到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些困難家庭的關懷,增添了我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明白事——送理念送政策送溫暖


  ??2009年9月1日,天津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天津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正式啟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保證適齡老年人的養老保險工作落實到位,一時成為雙港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和村級工作站的重中之重。


  ??然而,對於這項關係民計民生的惠民政策,開始時,一些村民並不完全理解,甚至還有抵觸情緒。那些年齡較輕的人,認為自己歲數不大,又很健康,上醫療保險花錢是多餘的,上養老保險更是笑話;而一些身體不太好、性格偏執的老年人卻擔心交的錢“打了水漂”。凡此種種,都給“兩險”的應保盡保工作帶來了難度。海河灣村的劉春玉全家有四口人,上學的兩個孩子都在學校集體上了保險,他們夫婦二人認為自己身體這麽棒,根本沒必要上保險,還找到村勞動保障協管員表明了不上保險的態度。另有一些村民反反複複猶豫不決,工作推動得不順利。村委會認為,問題的出現,主要是道理沒有講明白。為了把農民的利益實現好,村工作站開展了新一輪的宣講解釋工作,一邊張貼資料,一邊專題培訓,針對有思想疙瘩的村民,入戶進行麵對麵的解釋。經過細致的思想工作,終於轉變了這些人的思想觀念,使他們理解了黨和政府出台這項惠民政策的重大意義,他們不但自己辦理了“兩險”,還把想明白的道理講給別人聽,從而推動了“兩險”工作的順利開展。經過不懈努力,海河灣村的村民全部上了醫療保險,適齡的老年人也上了養老保險。最終將這項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


  ??農民參保率的提高首先是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其次是勞動保障協管員服務的細致周到。麵對麵,人對人,點對點,中國農民第一次遇到有專人到家裏為他一個人講解政策,為他謀福利。在采訪中,記者越發感覺到,村裏小小的勞動保障工作站,就是為農民服務的貼心站,是新農村建設的穩定站。它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內涵。


  ??李樓村徐福生書記告訴記者:現在,整個村委會最忙的地方就是勞動保障工作站,村民最常去的地方也是工作站。工作站的協管員,每天要麵對農民,解答問題,排憂解難,為他們辦理各種社會保障業務。建了工作站,農民社保的事就有專人管了。你把農民的事辦好了,就沒有人上訪鬧事了,村委會領導從雜事中脫了身,也有更多的時間考慮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大事了。


  ??(2010年1月31日發表於《天津日報》)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