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李泰出手逼太子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李恪。
緊咬的牙關展示了他當下的情緒。
“三弟,你此言……”
不等李承乾把話說完。
他身後的伶人便已經開口。
“殿下,吳王殿下所言不錯。”
“若我得活,勢必有人用我來攻訐殿下。”
“還望殿下不必掛念我了。”
“就讓我……”
伶人的說話間目光看向李承乾和李恪。
李恪聞言神色不變繼續看著伶人。
但是李承乾此刻一臉慍色。
“伶人,你莫非以為我李承乾是無情無義之人?”
“你不必多言,此番我必會救出你的!”
言畢,李承乾扭頭便走。
李恪的目光跟著李承乾走出密室。
但是的身體依舊留在密室之中。
伶人看向還沒有走出密室的李恪。
“吳王殿下留步!”
“我有一言,還請吳王殿下轉告太子。”
李恪看了一眼伶人。
隨後背過身向著外麵走去。
“你既然要死,何必還要給大哥留下念想。”
“我也給你一句話。”
“就算你以退為進,也未必能夠活下來。”
“縱使父皇可能在不久後大赦天下,隻要父皇不放你,你便不可能從天牢脫身。”
“就算他真保下了你,你可有打算過日後你們該怎麽辦?”
“東宮你肯定是回不去了。”
“他若是把你安置在長安城中。”
“你存在一天,大哥就要麵對無數的明槍暗箭。”
“我如今把我考慮到情況都告訴你了。”
“我無權幹涉你和大哥之間的感情。”
“最後選擇的權力在你們手中。”
隨著李恪的話音落下,密室的大門也被合上。
李恪走出密室,一眼便看到李承乾正在和守衛天牢的禁軍交談。
禁軍兵將們一臉的諂媚,顯然是在討好大唐的儲君。
禁軍們看到李恪出來,也連忙拱手。
李承乾和李恪沒有再多留,兩人隨之離開天牢。
回到車駕之中的兩人默默地對坐。
車軸轉動的聲響回蕩兩人之間。
直到車駕回到東宮。
李恪方才開口說道:“大哥,小弟這邊告退了!”
李承乾聞言抬手攔住李恪。
“三弟,你方才和伶人說了些什麽?”
李恪不假思索地說道:“我告訴了他幾種可能。”
“希望他能夠為你們之間的關係畫上句號。”
李承乾神色低沉地歎了口氣。
“無非還是勸他以死來減輕對我的影響。”
“三弟,有些事情並非你所想那般。”
“即便伶人身死,那些事情也未必會變好。”
“甚至可能會變得更差。”
李承乾言語中多了幾分感傷。
隨後他又搖搖頭看向李恪。
“罷了,三弟你所言也是為我好。”
“隻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來人,送我三弟回府!”
李承乾的隨從連忙拱手應諾,對李恪行禮恭請。
不多時,李恪便出了皇宮。
等在外麵的崔豹等親衛當即上前恭迎。
很快,李恪帶著親衛們返回府上。
而李承乾前往天牢的消息也飛速傳到了李泰的府上。
得知李承乾去天牢中探望伶人。
李泰臉上露出幾分陰鷙。
李承乾能夠去天牢探望他的男寵,沒有父皇的首肯那是肯定不行的。
如今皇祖父身子骨越來越差已經不是什麽秘密。
一旦皇祖父殯天,父皇肯定會大赦天下。
屆時伶人很有可能不會大赦。
而自己也還等著父皇大赦能夠將侯君集放出來。
雖然侯君集如今已經費拉不堪。
但是多少還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
有他幫助自己,總比沒有要好。
那眼下自己該如何謀劃才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李泰深吸一口氣靠在椅子上。
對伶人出手是肯定的。
但是要出手到那種程度呢?
幾日後。
太極殿上。
征討高昌征集起來的府兵,如今已經領了賞賜被遣散回去。
高昌使者也帶著李世民的封賞高高興興地返回高昌。
朝廷開始籌備各地的春耕。
“陛下,河南道各州縣河渠修建進入尾聲。”
“蕭相上表奏請返會長安!”
李世民聞言沒有什麽猶豫點點頭說道:“準奏!”
接著李世民將目光看向的李恪。
“恪兒,當時若非你執意勸諫,此事未必能行。”
“此事有你一功!”
李恪連忙拱手說道:“父皇,河渠乃是蕭相和前線官民同心戮力修建而成。”
“兒臣隻是做到了兒臣該做的事情。”
“這功勞該是想蕭相和前線修建河渠官民的。”
李世民一抬手笑著說道:“恪兒不必多言。”
“蕭瑀和眾官民的功勞,朕自不會少了他們。”
“你的功勞,朕也不會忘記!”
“好了,此事無需再議。”
“諸位愛卿,誰還有奏本?”
李恪見狀默默退下。
接著他便聽到李泰的聲音。
“父皇,兒臣有本奏!”
李恪當即抬頭看向李泰。
接著又和李承乾對視一眼。
李承乾先是對李恪默默點頭,隨後目光落在李泰身上。
李泰出列後直接對著李世民一拱手。
“父皇,東宮掌樂奸邪不臣,蠱惑君上。”
“以致於東宮失和,朝野嘩然。”
“兒臣請父皇絞殺東宮掌樂。”
“以促東宮歸寧,以正人心靖天下。”
李泰的話一出。
太極殿中一片寧靜。
李泰控製下的幾名言官紛紛出言附和。
大部分文武都低著頭一言不發。
龍椅上的李世民看向李泰,眼中的神色萬分複雜。
房玄齡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的魏征。
正準備出列說話。
卻發現已經有人提前行動了。
隻見李承乾出列對著李泰怒吼道:“順平郡王,東宮之事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看到李承乾失態,李恪抬頭看了一眼李世民。
見李世民尚未表態,便也和群臣一樣一言不發。
而李泰聞言則拱手對著李世民說道:“父皇,我自然資格對東宮的事情指手畫腳。”
“我隻是從一個弟弟的身份進言而已。”
“大哥乃是儲君,東宮的安穩關乎朝廷安穩。”
“東宮若是不穩,朝廷豈可穩乎?”
“為了我大唐江山,還請父皇明鑒。”
“隻有絞殺此人,以正民心靖天下!”
“我大唐才能傳之萬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