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浮生六記》是清人沈複所寫的自傳體散文。沈複是蘇州人,字三白,生於1763年,做過幕僚,也經過商。他的《浮生六記》包含六卷,分別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曆》和《養生記道》。其中前四卷廣為人知,後兩卷遺失,人們至今仍在不斷地搜尋之中。


  《浮生六記》的第一卷《閨房記樂》是描述沈複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筆下的芸賢惠可愛,詞句之間流露著濃濃的眷戀之意,與古人含蓄內斂的描寫風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記愁》主要記載的是作者自己對於家族親人之間的隱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態度躍然紙上,其在家族的榮光和張揚個性的掙紮都表達出來,對於後人認識傳統的中式家族都有益處。沈複這六卷都描寫精彩,體現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讀之有暢快風趣之感,沒有絲毫累贅繁複或厭倦,這是這本書最突出的特點。


  《浮生六記》無論哪一卷都有一個追尋本我的想法,不隨大流的思想,所有的文章抒情皆是出自沈複內心,不喜歡的直接描述自己的不喜,喜歡的也直接表達自己的欣賞喜愛之情。該書整體的風格隨意灑脫,文筆構思又精巧別致,沒有半點矯揉造作刻意的感覺。這本書由楊引傳、俞平伯和林語堂等推廣開來,甚至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俞平伯讚其文筆“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林語堂讚其妻芸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在沈複的筆下,芸和沈複一起經曆困苦不如意、欺誨,卻都保持著一顆恬淡的心。芸愛美,美麗的事物都欣賞癡狂,絲毫不覺得愛美會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見到美麗的歌伎心生喜愛而想要丈夫迎娶,甚至在被他人爭奪走之後還生氣得病。觀“花照”的時候,還會脫去羅裙著上男子的衣帽。這樣不流於紛繁世俗的女子,隻憑借單純天真的心去喜歡自己喜歡的一切,也隻有這樣的女子才能和追求本我的沈複相知無猜。看了他們的《閨房記樂》,才能體會到兩人的深情眷戀吧。


  這樣簡潔動人的故事、精致入微的文筆和率真樸素的抒情一起構造的《浮生六記》,值得讓更多的人來品味、欣賞。


  (本章已完)餘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2。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3,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注釋】


  衣冠之家:衣、冠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隻有士大夫及以上的階層才會注重,所以衣冠之家在這裏是指官宦人家。


  2天之……至矣:上天厚待我,可以說是到了極點了。


  3事如……無痕:蘇軾的七言律詩《女王城和詩》,意思是往事就像春夢一樣沒有留下痕跡。此詩作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


  【譯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趕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蘇州滄浪亭旁邊,上天於我已是厚待之極。蘇東坡說:“往事就像春夢一樣沒有留下痕跡”,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跡用筆墨記錄下來,未免有些辜負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於首卷,餘以次遞及焉。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2,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於垢鑒3矣。


  【注釋】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詩經的第一篇是《關雎》,所以本書把閨房之樂放在第一卷。2稍識之無:據說白居易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認識了“之”字和“無”字,所以用“稍識之無”來表示識字不多。


  3責明於垢鑒:想要從滿是汙垢的鏡子上找到明淨之處。鑒,鏡子。


  【譯文】


  因為想著《關雎》在《詩三百》中名列第一,所以我想把記錄夫妻生活的故事也放在第一卷,剩下的就按照順序寫了。慚愧的是我年少時曾經輟學,認識的字不多,所寫的不過是記錄真實的事情罷了。如果要從我這裏考訂文法,那就好比想要從滿是汙垢的鏡子裏尋出一點明淨之處一樣可笑(鏡子汙了就無法把人映照得清楚,喻義白廢力氣,徒勞無功)。

  餘幼聘金沙於氏,八齡而夭。娶陳氏。陳名芸,字淑珍,舅氏心餘先生女也,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四齡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3。芸既長,嫻4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一日,於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注釋】


  聘:對……下聘,在這裏是指定親。


  2怙:依靠,在這裏指的是父親。


  3家徒壁立:家徒四壁,家裏窮得隻有四麵牆壁了,形容十分貧窮困苦。


  4嫻:嫻熟,精通。


  (本章未完,請翻頁)《浮生六記》是清人沈複所寫的自傳體散文。沈複是蘇州人,字三白,生於1763年,做過幕僚,也經過商。他的《浮生六記》包含六卷,分別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曆》和《養生記道》。其中前四卷廣為人知,後兩卷遺失,人們至今仍在不斷地搜尋之中。


  《浮生六記》的第一卷《閨房記樂》是描述沈複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筆下的芸賢惠可愛,詞句之間流露著濃濃的眷戀之意,與古人含蓄內斂的描寫風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記愁》主要記載的是作者自己對於家族親人之間的隱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態度躍然紙上,其在家族的榮光和張揚個性的掙紮都表達出來,對於後人認識傳統的中式家族都有益處。沈複這六卷都描寫精彩,體現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讀之有暢快風趣之感,沒有絲毫累贅繁複或厭倦,這是這本書最突出的特點。


  《浮生六記》無論哪一卷都有一個追尋本我的想法,不隨大流的思想,所有的文章抒情皆是出自沈複內心,不喜歡的直接描述自己的不喜,喜歡的也直接表達自己的欣賞喜愛之情。該書整體的風格隨意灑脫,文筆構思又精巧別致,沒有半點矯揉造作刻意的感覺。這本書由楊引傳、俞平伯和林語堂等推廣開來,甚至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俞平伯讚其文筆“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林語堂讚其妻芸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在沈複的筆下,芸和沈複一起經曆困苦不如意、欺誨,卻都保持著一顆恬淡的心。芸愛美,美麗的事物都欣賞癡狂,絲毫不覺得愛美會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見到美麗的歌伎心生喜愛而想要丈夫迎娶,甚至在被他人爭奪走之後還生氣得病。觀“花照”的時候,還會脫去羅裙著上男子的衣帽。這樣不流於紛繁世俗的女子,隻憑借單純天真的心去喜歡自己喜歡的一切,也隻有這樣的女子才能和追求本我的沈複相知無猜。看了他們的《閨房記樂》,才能體會到兩人的深情眷戀吧。


  這樣簡潔動人的故事、精致入微的文筆和率真樸素的抒情一起構造的《浮生六記》,值得讓更多的人來品味、欣賞。


  (本章已完)餘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2。東坡雲:“事如春夢了無痕”3,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注釋】


  衣冠之家:衣、冠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隻有士大夫及以上的階層才會注重,所以衣冠之家在這裏是指官宦人家。


  2天之……至矣:上天厚待我,可以說是到了極點了。


  3事如……無痕:蘇軾的七言律詩《女王城和詩》,意思是往事就像春夢一樣沒有留下痕跡。此詩作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

  【譯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趕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蘇州滄浪亭旁邊,上天於我已是厚待之極。蘇東坡說:“往事就像春夢一樣沒有留下痕跡”,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跡用筆墨記錄下來,未免有些辜負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於首卷,餘以次遞及焉。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2,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於垢鑒3矣。


  【注釋】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詩經的第一篇是《關雎》,所以本書把閨房之樂放在第一卷。2稍識之無:據說白居易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認識了“之”字和“無”字,所以用“稍識之無”來表示識字不多。


  3責明於垢鑒:想要從滿是汙垢的鏡子上找到明淨之處。鑒,鏡子。


  【譯文】


  因為想著《關雎》在《詩三百》中名列第一,所以我想把記錄夫妻生活的故事也放在第一卷,剩下的就按照順序寫了。慚愧的是我年少時曾經輟學,認識的字不多,所寫的不過是記錄真實的事情罷了。如果要從我這裏考訂文法,那就好比想要從滿是汙垢的鏡子裏尋出一點明淨之處一樣可笑(鏡子汙了就無法把人映照得清楚,喻義白廢力氣,徒勞無功)。


  餘幼聘金沙於氏,八齡而夭。娶陳氏。陳名芸,字淑珍,舅氏心餘先生女也,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四齡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3。芸既長,嫻4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一日,於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注釋】


  聘:對……下聘,在這裏是指定親。


  2怙:依靠,在這裏指的是父親。


  《浮生六記》是清人沈複所寫的自傳體散文。沈複是蘇州人,字三白,生於1763年,做過幕僚,也經過商。他的《浮生六記》包含六卷,分別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曆》和《養生記道》。其中前四卷廣為人知,後兩卷遺失,人們至今仍在不斷地搜尋之中。


  《浮生六記》的第一卷《閨房記樂》是描述沈複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筆下的芸賢惠可愛,詞句之間流露著濃濃的眷戀之意,與古人含蓄內斂的描寫風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記愁》主要記載的是作者自己對於家族親人之間的隱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態度躍然紙上,其在家族的榮光和張揚個性的掙紮都表達出來,對於後人認識傳統的中式家族都有益處。沈複這六卷都描寫精彩,體現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讀之有暢快風趣之感,沒有絲毫累贅繁複或厭倦,這是這本書最突出的特點。


  《浮生六記》無論哪一卷都有一個追尋本我的想法,


  【譯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趕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蘇州滄浪亭旁邊,上往事就像春夢一樣沒有留下痕跡”,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跡用筆墨記錄下來,未免有些辜負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於首卷,餘以次遞及焉。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2,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於垢鑒3矣。


  【注釋】


  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詩經的第一篇是《關雎》,所以本書把閨房之樂放在第一卷。2稍識之無:據說白居易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認識了“之”字和“無”字,所以用“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