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禹治水
舜繼位時,見鯀無法治理水患。便撤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了羽山。鯀之後便鬱鬱而終,身死在了羽山。
??鯀有一子,叫做禹。四方首領向帝舜(也叫虞舜)舉薦道:“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
??大禹受帝舜之命,治理黃河水患。派伯益和後稷前去協助。此時大禹剛成親不久,在妻子的支持下,大禹走馬上任。
??治理水患,此乃大功德。三教弟子,天庭西王母等等都在暗中觀察,伺機而動。
??卻還是龍族下手最快。卻見贔屭背著三山五嶽,在黃河水中肆意妄為。人族太乙金仙高手齊出,合力將贔屭‘降伏’。贔屭最後歸順大禹。負責幫助人族搬動山嶽。
??與其父不同。鯀認為水來土掩。以堵為主。更是借來了九天息壤。隻是哪怕九天息壤能築起百丈高牆,但依舊被洪水衝垮。很顯然,鯀失敗了。於是大禹就換了個思路。既然不能堵,那便疏通。將主流分流,河流分的多了,水流自然就小了。也就沒有了威脅。
??主要思路有了。接下來便是實施。隨即問題也隨之而來。
??南瞻部洲雖是人族的天下。但是各處山中,依舊有不少妖族。他們占山為王。專吃路過的人族。人族被吃的多了。便知道了那座山中有妖怪。之後不去哪裏便是。
??但大禹卻不能當作沒看見。有些地方需要移動山嶽,這便需要與妖族發生衝突。
??一些修為較低的妖族,直接就被人族消滅了,但一些大羅真仙以上的妖族,卻不是人族所能解決的。
??這時就會有各方勢力出手。直接將擋住了去路的妖族消滅。大禹卻是不知道各路大神是什麽意思。
??於是就去請教帝舜和人族老祖。隻是帝舜同樣不知。
??就聽見有巣氏說道:“無妨,若有人在幫你,你就接下。記住不管是哪位大佬給予幫助你都收下。
??治理水患乃是功德一件,會有大功德降下。各路神仙所求不過是那功德。
??你隻需成他們的情便是。這樣也更方便你治理水患。就是最後你得到的功德會少很多很多。”
??大禹回答道:“這個無妨,若能早日完成。對人族也是天大的好事。也能完成父親生前的遺願。”
??有了有巣氏的解釋。大禹更加放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理水患當中。
??一年之後,大禹之妻塗山氏,生下一子。名叫啟。大禹聽聞,十分高興。隻是正在治理水患,卻是無法離開。
??之後,塗山氏就會在門外等大禹回家。風雨無阻。
??三年治水,大禹路過家門。此時大禹離家隻有一河之隔。渡過河水便能到家。
??卻在此時,手下來報:南方洪水泛濫,需要緊急支援。
??大禹與塗山氏對視一眼,之後便毅然前往南方救援。隻留下塗山氏遙遙相望。目送大禹離去。
??期間,老子命玄都送給大禹一把隕鐵重尺。用來測量水位。隻見重尺上麵鐫刻著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大禹此時也有太乙金仙的修為,再加上天生神力。卻也使得動這件工具。
??此時,攔路的妖族也早就被提前消滅了。當然也不乏聰明之輩,如梅山六怪聽到風聲,直接跑路了。
??大禹曾經三次經過家門,但都因為水患之事匆匆離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大禹發現,黃河水泛濫,乃是四海動蕩所致,便將定海神珍鐵(也就是如意金箍棒)投入四海。四海平息。
??大禹曆經13年最終治水成功。大禹擔心贔屭以後還會搬動山嶽,為禍人間。於是就找來了一塊巨石。上麵刻滿了贔屭的功德。讓贔屭背著。後來,人們會將歌功頌德的石碑下麵雕刻一隻烏龜,那就是贔屭。
??而塗山氏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遠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見禹的歸來。她朝思暮想,最終精誠所至,化作一塊望夫石,端坐在塗山的東端,後人把它叫做啟母石。
??大禹回到家中,妻子卻已經化作了望夫石。大禹覺得虧欠她們母子太多。開始對啟百般寵溺。
??禹病死後,啟破壞了禪讓製,自行襲位,成為中國曆史上由“禪讓製”變為“世襲製”的第一人。啟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帝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