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猥瑣發育,別浪!
不論是招賢令,還是唯才是舉,都不是王軒首創,而是在曆史上早有模板。
最早,第一份《招賢令》發布與公元前61年,秦孝公登位後發布了名震下的《招賢令》,正是這篇招賢令引來了千古名才衛國人商鞅,其後商鞅變法,秦國才走上了強過道路。
再之後是燕昭王,燕昭王是在一片廢墟上建國的,急需人才輔佐。大臣郭隗給他講了個千金買馬的故事,燕昭王大受啟發,修建黃金台招攬下英才。
所以,王軒這個招賢令並不是首創,案例來,田豐並不應該覺得驚訝,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無論是秦孝公還是燕昭王,他們的招賢令都是用高官厚祿和身份地位來吸引人,而王軒這裏則不同,他後麵加上了一句,‘唯才是舉’!
這就有點捅馬蜂窩的意思了。
什麽叫唯才是舉,白了就是不看出身,不看德行,不看過往,隻要你有能力,一切K!
而漢代以孝治國,無論做官還是什麽都以德行為第一,看看選官製度叫‘舉孝廉’就應該明白,孝為第一,廉潔為第二,孝肯定沒錯,廉潔就跟更好了,問題是……現在這些高官和世家也未必真有什麽德行啊!
白了,這不過就是個馬甲,是一個喊的響亮的口號,是婊子們立起來的牌坊。
現在王軒打出這麽一個唯才是舉的口號,第一個就等於砸碎了‘舉孝廉’的製度,這無疑是在挑戰大漢四百年選官傳統,無疑是在向世家保守派宣戰,這造成的動蕩,將是極其巨大的。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句‘唯才是舉’招賢令依舊具有可行性,但,王軒還是特意把這句加了上去,性格使然,要麽不做,要做做絕!
“你確定如此?”
“我確定如此!”
“你不該如此!”
“我還是如此!”
咳咳,串戲了……話,古龍體真的很適合水字數啊。
對於王軒這種冒進的想法,田豐是反對的,在他看來,完全沒必要!
現在的齊郡,或者青州,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其中蘊含的能量是毋庸置疑的,田豐能清晰的看的出來,王軒打造的這一係列體係將在未來發揮出麽多大的力量。
隻要按部就班的來,不做那出頭鳥,兩年,最多三年,劉備就能成為下最強大的諸侯之一,而且是根基最為雄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將獲得更大優勢,隻要讓這優勢保持下去並且不斷擴大,終有一能堂堂正正的碾壓下所有諸侯,一統下,為時不遠。
各種戰爭的經典案例中,總是特別推崇那些以弱勝強者,可是人們是否考慮過,這些處於弱勢者當時是多麽希望自己是強勢的一方……
堂堂正正的直接碾壓他不香麽?
從古至今,發生過多少場戰鬥,其中以弱勝強有多少,持強淩弱有多少?
田豐死死盯著王軒一字一句地道:“猥瑣發育,別浪!”
當然,漢語博大精深,田豐原話不是這麽的,但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看著田豐的目光,王軒笑著搖了搖頭,“元皓啊,你這賦還是一點都沒往政治鬥爭方麵點啊!”
“鬥爭的關鍵時刻,就必須毫不猶豫地選擇站隊,騎牆派要不得,早晚被人事後清算。”
拍了拍身邊的書冊,王軒直接了當地道:“我是堅定的知識公開派支持者,整個玄德公治下,不是寒門就是平民,所以,這個口號必須要打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另外,做人做事講究個雪中送炭,在這個公開派處於弱勢的時候,正好是一攬下人才的最佳時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人才是不會站在那裏幹等著的,一旦時間長了,這些人也會各自擇主的,到時候,總不能直接背叛吧。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想光占便宜不幹活,那就是扯犢子了。
這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問題了,追求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就不同,得失之間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王軒的意思,田豐能明白,但,他還是不支持這種過於激烈的做法,真激的各大勢力一起針對他們,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這種事情,真的不是王軒一個人能乾坤獨斷的,必然要內部討論一下。
隻是,讓王軒沒想到的是……
“載之,其實不急於一時,目前時在我,何必急於求成?”棗祗的十分婉轉。
“是啊,是啊,高官厚祿加上主公仁德的名聲,已經足夠吸引大批不得誌的人才了,我很同意載之你從提出的一句話,一個勢力的發展進步,不在於有幾個出類拔萃的人才,而在於這個製度本身的先進性,你看,現在咱們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其他諸侯太多,而且我們內部有自己的培養機製,隻需要三年,不,兩年,就能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來,足夠咱們發展所需了。”
這是站在王軒之前教導的觀點上予以勸解的。
一群人圍著王軒,從各個角度勸解著,就一個目的,書能不放出去就不放出去,一來他們舍不得,這是確實,另一方麵,‘唯才是舉’什麽的,別對其他人,對他們自己的衝擊力都夠大的了。
王軒眉頭深深皺起,反對人數之多,超乎他的預料,要知道這些家夥可都是出身寒門中人。
可越是如此,王軒越是堅定了這次搞一波大的信念。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了不起……咳咳,王軒不是要證明他自己比別人多了不起,而是要把握機會。
現在內部就是反對聲一片,若是以後那,照這個趨勢下去,人越多,反對聲音越大,到時候,他再想搞改革,將麵對的壓力更大,不單單是來自外部勢力的反撲,更有來自內部勢力的扯後腿。
到時候豈不是讓他更加煩躁,推行的難度更大。
想想原本曆史中,一直到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開始,才有了科舉的雛形,由於楊廣的強力推廣,還引發了世家大族的強力反擊。
雖然隋朝的滅亡,科舉隻是其中一個誘因,但由此可見,代價之大了。
經過唐朝的默默推廣,一直到了大宋建立,科舉製度才成為常態。
王軒不可能花費這麽多時間去搞這個,與其後麵碰到更大的阻力,還不如趁現在內部力量還不太大時候把這事徹底定死。
他從來沒忘記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根本性目的,氣運,他要的是氣運,不全麵改革,讓大漢朝再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他還哪裏收割氣運去。
這絕不是什麽個人情懷與對底層人民的垂憐,絕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