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經略> 第22章 盧慶之死

第22章 盧慶之死

  尚書令盧慶死了,在家中自縊而死。


  趙信剛走進軍法司,就聽到了這個消息,一時也是為之震驚。


  尚書令本就是國家之重臣,而盧慶本人,也是兩朝元老,故而此番雖然涉案,但在皇命之下,禦史台待之也依舊禮遇,並不像對待司馬暢那般粗暴。


  直到此時,盧慶甚至連禦史台、大理寺、刑部這些法司衙門都沒有去過,隻是被軟禁在了家裏,一應問話調查,也都在府中。


  這怎麽看,也不到窮途末路的時候,怎麽就自己先死了?


  “真的是自盡?”


  趙信見四下無人,壓低了聲音向田啟盛問道。


  田啟盛看了眼他,點了頭,“諸法司的仵作都查驗了。而且,還特意調了軍情司的人去看,沒有他殺的跡象,確實是自盡。”


  看樣子,此世的軍情司,似乎也要做些髒活啊。


  趙信剛發散了一下思維,卻又被田啟盛拉了回來,“盧慶自殺,確實出乎預料,不過還有一件事,或許相關。”


  “什麽事情。”


  “盧慶府中有一管事,名為盧安,既是盧慶同族,也被引為心腹,據詔獄裏麵傳來的口供,盧慶和司馬暢等人聯係,便透過此人。盧慶之前曾經推說,或許是此人從中作梗,隻是眼下,此人卻失蹤了,誰也找不到。”


  趙信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既然已經推說是這盧安從中作梗,那盧慶自己便是無罪,又為何還要自盡?倒是反要落個畏罪自殺的惡名,說不過去啊。”


  田啟盛也是點頭,他也是看不透:“這裏麵,肯定還有隱秘。不過四法司還有軍情司現在都在調查,倒不用你我在這裏費神。”


  “那也是,隻是,我畢竟還掛著軍法司司直的腰牌,總不好一直無所事事。”


  “這麽說,眼下倒是正好有幾件事情,趙旅帥或許可以幫忙。”


  原來在這裏等的呢,趙信笑了聲,“什麽事情?先說說。”


  “好,先說第一件。你也知道,陛下發了旨意,近來京中各衛軍都在嚴整軍紀,人心浮動,軍情司這兩日便得了消息,說軍中有人私下串聯,挑動不忿。”


  “在現在這時候?這些人還真不怕死麽!”


  現在京中氛圍緊張,不管是什麽人,又為了什麽目的,這時候跳出來,恐怕都不會有好結果。特別是軍隊,更加敏感,這時候撇清關係都來不及,竟然還有人想往深了牽扯?


  “於禁軍之中私下串聯,自然是別有居心。所以這第一件,便是清查此事。”


  趙信沒有立時應下,稍頓了下,又問道:“那第二件呢。”


  田啟盛笑了下,“第二件事,說來和你也有些關係。太子遇襲案中,刺客留下了好些屍體,都被大理寺拉回去了。徹查之後,倒是被他們找到了些痕跡。”


  當日的刺客都是些高手,隻是江湖武人,並不在軍法司的管轄之中,趙信也沒有機會接觸,所以也不知道調查的結果如何。


  此刻聽田啟盛說了,趙信立時就來了興趣。


  “江湖武人,向來不歸我們管,大理寺也有專門負責應對的禁武司。隻是現下他們那裏的人手不足,便想向我們借人。司中倒也有幾個軍中好手,但現在要麽不在京中,要麽另有他事。聽聞趙旅帥你也武藝了得,當日便以此建功,不知這回可有興趣?”


  一是清查禁軍,一是調查江湖,說來趙信都有幾分興趣,隻是,要選那個呢?


  趙信一時默然,陷入沉吟。


  ……


  “什麽!盧慶死了?”


  東宮太子府,楊洪從趙信處聽了消息,難得失去了平靜,驚出聲來。


  這是太子書房,趙信離了軍法司,首先便來了東宮,算是盡他通傳消息的使命。


  太子也有耳目,隻是盧慶剛死不久,又被嚴密封鎖了消息,故而一時也還未傳到東宮,太子此刻的反應,卻不是假的。


  書房中,另外還有幾人,都是東宮心腹屬官,聞言都是一樣吃驚。


  不過驚疑之後,就各有神色了。


  其中一人,年約四十餘歲,名為崔元養,乃是東宮家令,執掌家令寺,雖由朝廷任命,但亦是太子心腹。


  崔元養其人,出身博陵崔氏,亦是當世名門,太子也是因此而對其頗為倚重,但若是分說才智,也不過中人之姿罷了。


  此刻,這崔元養回過神來,臉上就露出喜色,“盧公身居高位,盛名海內,但一直擺明車馬的支持寧王,可謂大患。如今死了,等同折了寧王一臂,當是好事。”


  崔元養這麽說著,但楊洪看了他眼,臉上從震驚中恢複,卻沒什麽欣喜之色,反倒是凝重。


  趙信也看了他一眼,暗暗搖頭。


  不過太子門下,總還有才智之輩。


  其中就一人名為洛上賓,乃太子幕僚,一身青衣打扮,並無官職在身,趙信往來東宮時,在太子身邊見過好他幾回,雖然沒有多少交往,但也可知太子的器重。


  隻見他也是搖頭,輕聲開口道:“若是殿下遇襲案調查清楚,盧慶罪名敲定,那他哪怕不死,隻是入獄,對寧王也是打擊。可現下,罪證未明的情況下,他就這般死了,怕反倒不好……”


  “這一番風波,怕是難以維持,就要落幕了。”


  這……


  崔元養怔了怔,張了張口,想要反駁追問兩句,但見太子冷著臉,他雖然才智不夠不明緣由,但身為家令,眼力卻是有的。


  當下就閉了嘴,低下了頭。


  趙信聽了洛上賓的話,也點了頭,他現在也是猜到了些。


  太子楊洪,因為身為正統,性情又是文雅謙和,故而最受文官及天下讀書人的擁戴。至於寧王,則因為性情和經曆,擁護者多在行伍之中。


  不過盧慶算是一個特例。


  盧慶身居尚書令的高位,早年間還曾著書立文,在文壇也是大家,正如崔元養所說的,乃是盛名海內之輩。


  寧王歸京不過數年,卻能在朝中站穩腳跟,甚至參與爭嫡,和太子分庭抗禮,皇帝的縱容固然重要,但若沒有這位盧慶的支持,斷然也不會有今日局麵。


  盧慶之死,於寧王而言,確是一大打擊,說斷了一臂都顯得輕了。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死,意義才會重大。


  趙信和田啟盛等人,之前其實都想錯了。


  尋常人在這時候自盡,確實是會被看作畏罪而死。


  但似盧慶這等名冠朝野之人,做出來就是不願受辱之下的悲壯激烈之舉,形同是被逼死。


  這麽一來,朝野間原本傾向於太子的清議,說不定就會因此扭轉。


  而且,更重要的是,寧王和太子之間,原本維持的的平衡,也瞬間就被打破。至少在朝堂之上,寧王失去了聲音,徹底落入下風。


  這對太子,自然是好事。


  隻是,深居紫微城中、高坐龍椅隻上的那一位,會怎麽看,會樂見如此嗎?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