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鄱陽湖決戰2
七月二十二,朱元璋親自布陣,與陳友諒開戰。
??陳友諒占據上遊,而且樓船高大,朱元璋的戰船又矮又小,從低處向高處仰攻十分艱難,朱元璋見右軍退縮不前,厲聲喝道:“後退者立斬不赦”,
??可是接連斬了十幾名隊長,將士仍不敢往前衝。
??郭英的哥哥郭興走到朱元璋身邊說:“上位,並非將士不肯拚命,而是咱們的戰船太小,拚不過他們。臣以為得使用火攻。”
??朱元璋正有此意,光靠將士們不顧一切地往前衝,隻能造成無謂的傷亡,打不開陳友諒戰陣的缺口。
??思忖片刻,朱元璋對身邊的俞朝興說,“叫常遇春過來”。
??韓成舍身赴死後,張煥就讓身形酷似朱元璋的俞朝興一直隨侍在側,以防有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哥”,常遇春很快便來了,“你說吧,怎麽打?”
??“去找七條結實的漁船來,船上裝滿蘆葦,裏麵放上火藥,隨時待命”,朱元璋正色道。
??“遵命”,常遇春領命而去。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將至晡時(下午三點至五點),依然無風,朱元璋轉頭看向劉伯溫,這位老先生正凝神望向陳友諒的樓船。
??既然劉伯溫如此氣定神閑,那就再等等吧,他相信劉伯溫,自從他歸附以來,天氣預測從未出過錯。
??晡時,東北風果然吹起,神了,朱元璋撇了眼劉伯溫,老先生似乎入定了一般,仍舊呆坐著。
??“讓廖永忠、俞通海率敢死隊出發”,朱元璋立即下令。
??須臾之間,隻見七艘漁船魚貫而出,領頭的船是廖永忠,緊隨其後的是俞通海,船上站著一個身穿甲胄、手持兵器、似乎時刻準備與敵人搏鬥的稻草人,漁船後麵備有一條輕快的小船。
??敢死隊成員駕船迅猛前進,向著陳友諒的水寨衝去。逼近水寨時,廖永忠等人點燃漁船,跳上小船後撤。
??七艘漁船帶著熊熊烈火像離弦上的箭一般猛然射出,東北風越吹越烈,陳友諒的水寨頓時成了一片火海,霎那間,烈焰衝天,湖水盡赤。
??火勢迅速蔓延,幾百艘敵艦被燒,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平章陳普略葬身於火海,無數普通士卒喪命,戰爭的殘酷顯露無遺。
??朱元璋發現劉伯溫的身體微微抖動了一下。
??“先生放心,咱定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朱元璋輕聲對劉伯溫說。
??果真如此,那再好不過了,劉伯溫心想。
??陳友仁號稱“五王”,不僅悍勇善戰,而且智謀過人。今日火攻,陳友諒損失慘重,士氣遭受重挫。
??為了讓所有將士都能清楚地分辨出指揮船,朱元璋特意下令將自己所乘戰船的桅杆塗成了白色,陳友諒發覺後,下令次日猛攻白桅杆戰船。
??而朱元璋的情報收集能力一點也不差,很快便知道此事,於是下令將所有戰船的桅杆全塗成白色。
??七月二十三日清晨,朱元璋對諸將說:“陳友諒戰敗,士氣低落,亡在旦夕,今當並力擊之”
??陳友諒信心滿滿地下令攻擊時,卻發現分辨不出哪一艘是朱元璋的戰船,陳友諒和他的部將頓時驚駭,陳友諒滿心狐疑地看著身邊的將領,心想“到底誰是內鬼?”。
??七月二十四日,陳友諒決定再次發揮自己的長處,下令巨舟連鎖為陣,可是朱元璋已經琢磨出一套戰術,下令將巨舟團團圍住,群起而攻之,陳友諒的巨舟如龐然大物,雖體形巨大,卻行動便,舟上的將士均已戰死,而操舟者卻不知道,仍舊呼號搖櫓。
??俞通海、廖永忠、張興祖、趙庸等人率六舟快速複製這一戰法,深入搏擊敵艦,縱橫馳騁,勢若遊龍,熟料頃刻間,六艘戰船失去蹤影,難道均已戰沒?
??過了一會兒,六舟旋繞敵船而出,朱元璋軍隊為之振奮鼓舞,勇氣倍增,拚力出擊,喊聲震動天地,波濤衝天而起,甚至遮住了日光,從辰時一直激戰至午時。
??朱元璋坐在白海船上指揮戰鬥,忽然傳來隆隆炮聲,隨侍在側的劉伯溫急忙拉起朱元璋換船,在另一條船上尚未站穩,隻見白海船已被炮火擊得粉碎。
??陳友諒遠遠地看見這一幕,以為朱元璋已經被炮火擊中,忍不住合掌大笑,可是很快便發現朱元璋到了另一條船上,指揮舟師奮進,不由得大驚失色,恨恨地想:“這個朱元璋,真地有如神助”。
??廖永忠、俞通海等人回來後,朱元璋親自犒勞,說:“今日大捷,都是諸位的功勞”。
??陳友諒接連兩天交戰失利,本想退到鞋山,卻發現朱元璋已搶先占據罌子口,橫截湖麵。
??又被朱元璋搶先了一步,陳友諒隻能收攏部隊,斂舟自守。
??隨後,朱元璋率舟師移師至柴棚,距離敵軍大約五裏左右,諸將請求退兵,稍作休整。朱元璋力排眾議,堅定地說:“兩軍相持,先行撤退,勢必奪氣”。
??俞通海認為,這裏湖水較淺,應移舟扼守上遊,劉伯溫也私下建議移軍湖口,朱元璋思考片刻,決定移師左蠡。
??當時水路狹窄,船隻無法通行,擔心敵軍趁機偷襲,於是深夜十分,下令每條船上放置一個燈籠,前後相隨,依次渡過淺水區,到天亮時,所有戰船均已到達深水區,停泊於左蠡,占據上遊。
??見朱元璋向北移動,陳友諒也下令移舟至渚磯。
??雙方暫時處於僵持狀態。
??眼看糧草將要吃盡,陳友諒召集諸將商議對策。右金吾說:“眼下交戰實力,朱元璋占著上遊,我們很難出湖,不如焚舟登陸,直奔湖南,另作打算”
??可是這樣一來,無異於認輸,陳友諒咽不下心中這口氣。
??左金吾見陳友諒猶豫不決,知其意難平,於是上前進言:“雖然交戰不利,但是我軍兵力眾多,戮力一戰,勝負未可知,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焚舟示弱?萬一舍舟登陸後,他們以步騎跟在後麵,我們進退失據,豈不更加危險?”
??到底聽誰的呢?陳友諒心亂如麻。
??就這樣退走,陳友諒不甘心,罷了,和朱元璋決一死戰。
??可是,接連吃了幾天敗仗,傷亡眾多,陳友諒趕緊重新複盤,覺得還是右金吾說得對。
??左金吾聽聞後,擔心陳友諒處置自己,連夜投降了朱元璋,而右金吾見陳友諒舉止失措,倍感失望,也率眾投降了朱元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