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乾為天,崑崙之緣(14)
黎航御道站直了身形,整了整青袍,肅道:「修法、治疾、煉心,是當務之急,其中修法最易、而煉心最難。如今之計,唯有隨我回崑崙。但若上崑崙,需入我玄門,戎胥牟,你可願拜老身為師?」
「拜您為師!」
崑崙雖不為世人所識,但僅從自己聽過的隻言片語,也知是高高在上的頂尖存在,自己卻是個惡名昭著的山中人。
「怎麼,你不願意?」
他心下感動,只覺眼前之人讓他仰望。當年之恩,今日之恩,油然而生一種阿娘阿爺才有的親切,再不猶豫,跪下身來。
「師氏在上,受徒兒一拜!」
「好啊,起來吧,為師修行五十餘年,也只收你這一個徒弟,既是我師徒十年之緣,也是你身在污泥,而心如赤子。世俗中,以師氏相稱,而我玄門,修的是性命,因而為師者亦為父,今後當以師父來稱。若日後你有違我玄門宗義,欺師滅祖,或墜入魔道,縱然我想饒你,崑崙之法也饒你不得,你可記住了!」
「徒兒謹遵師父教誨!」
二人確立了師徒關係,再聊起來,便親近了許多。
「師父,您說修行五十餘載,但徒兒看您也不過四十。」
「牟兒,為師於四十四之齡,入得先天,入了先天便可長壽,更能保容顏不改,只要真氣不衰竭,蒼老便極為緩慢。為師如今業已年過六十了,呵呵~」黎師的笑容和煦如春風。
「我在九國還曾見過一位鍊氣老者,身形瘦削,黑髮白眉,修為十分恐怖,最少也有罡身大成的戰力,舉手投足七八鼎的力道,也該是我崑崙的前輩吧?」
「你竟然見過大師兄?他可是我崑崙三仙守之一,尊號太乙。」
「仙守?」
「我崑崙以天尊為首,下分仙守與御道,仙守便是山守,除了太乙師兄,還有扁鵲師兄,鬻(yu)熊師兄;而御道便是護道,為師便是六位御道之一。仙守、御道,我等九位先天,都是上一代天尊的弟子,助當代天尊執掌崑崙。」
「原來崑崙竟有這麼多頂尖的高手,就算大商與諸國加在一起,也要俯首甘拜下風,但為何世間很少聽聞崑崙之名?」
「一來么,上代天尊創立崑崙,至今只有百餘年;二來么,崑崙鍊氣修的是性命,鍊氣化神之前,戰力並不突出,甚至遠不如巫武這種為戰而生的武道,所以不到鍊氣化神精深,弟子們很少下山。而且世間氏族都以巫武為根本,不識鍊氣,縱然見到一兩個鍊氣士,也誤以為某種巫武秘法;三來么,我玄門鍊氣艱難,天份、機緣缺一不可,更要自幼修習,趁經脈未固之前,因此我等第一代弟子大都是幼年為師父所收,斷絕了塵緣,山中潛心修行,待修行有成時已是數十年後,與凡俗自然少了情份瓜葛,故此我崑崙不能顯名於世間。」
「難怪了!可要說天份與機緣,弟子幼年也曾將鍊氣之法說與胞兄,他也是我族中的習武天才,為何始終不得要領?」
「巫武的天份與我鍊氣根本不同,故而不能相提並論,但天份與機緣外,心性也很重要。為師在一眾師兄弟中,入門較晚,但入先天卻較早,全是拜心性所賜。原本是黎國先君之女,天生五感殘缺,既啞且聾,眼視也極弱,被父君視為不祥,四歲時便以木舟棄我於太行中的漳水。幸被師父他老人家所救,以五識外的第六意識教我鍊氣之法,苦修二十年,才得目明、耳聰、喉通,之後只用了二十年便入得了先天。於是自號黎航,黎國孤舟之嬰,航游天下之人。」
戎胥牟心中有感,「原來師父也曾是這般的苦命女子,難怪喬裝老嫗遊走世間,救助孤苦。」
……
自從拜師后,黎師便帶他一路西行,前往傳說的古之大虛崑崙。
每日行路休憩時,便先傳了他一篇溫養任督二脈的經文,又傳了一篇專修五氣的《無音無色五孕心經》,這是她結合崑崙秘傳與自身的感悟所創。
孕養的五氣分別為金、木、水、火、土五氣。黎師認為他心弱,對應火氣弱,而肺強,則金氣強,因此替他定下,以肺之金氣為始,按五行相生之理,繼而腎之水氣,木之肝氣,心之火氣,最終脾之土氣。
黎師實在用心良苦,期望弟子以悲為始,化悲為慈憫,來駕馭恐、怒、恨、憂等其餘陰暗情緒。這樣一來,心之火氣的修行在末數第二,也有充裕的時日尋找心疾的醫治之法。
戎胥牟在她的指點下,靜心鍊氣,重養任督二脈,更不時將累積的種種疑惑相詢,黎師總是耐心解答,有時輕輕一句,便點破了多年迷障,讓他豁然開朗。
而他自忖無以為報,也將《自然經》中所言坦誠相告,同樣讓黎師大有啟發,甚至修為上的數年瓶頸隱隱有了將破之感。
兩人走走停停,並不急於一時。
愈向西行,地勢愈見高起,甚至比東方的一些高山還高出了不少。
近一月,戎胥牟終於遠遠望見了昆崙山。
峰巒疊嶂,延綿數千里。古時稱大虛,傳說是天帝的下都。
天帝,何許人也?
在夏時,就是軒轅黃帝,甚至五工臣便是黃帝的五位心腹功臣,但到了大商,五工臣也從有名有姓的五人,演化為了五豐臣,寓意天帝座下五位賜予豐收之臣,其中方神即土地之神,東陽即太陽之神、風伯即風之神、雨師即雨之神、雲君即雲之神。而天帝本身也變得在飄渺與黃帝真實之間似是而非。帝神教與不少方國,祭祀的仍是軒轅黃帝,而商王族祭祀的更近乎飄渺的天神上帝。
師徒二人穿過許多羌人部落,順著清澈的東流之水溯源而行,深入群山環伺的高原。這裡不時便會遇到村落,村民與羌族頗有不同,長相更像中土之人,只是長衣左衽,披散著頭髮,才與戎羌接近。
黎師帶著他進入了其中一村落,數百男女老少,氣色紅潤,腳步輕健,雖勞作一日卻不見疲憊。
路過田間,偶見展露身手者,或於耕種時真氣土,或於撒種時,均勻落准,暗勁與真氣相合。雖力道不及銅骨,也無甲肉鼓脹,一個個瘦削的身形,卻能打出數百、甚至千斤之力。
見到師父,紛紛駐足恭敬施禮,「見過黎航御道~」,有不少年紀二三十的村民激動之情甚至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