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過江
張老實是泗州府青陽人,從小就在這個不大的小鎮長大,隋運河從上遊流到小鎮一分為二,北為濉河南為汴河,向下流入洪澤湖。小鎮夾在兩河中間,自古都是魚米之鄉,家中祖上給他留下了一座油坊,十八歲的時候取了小鎮上教書許先生的女兒,和妻子許氏精心經營,一家六口生活富足,四年前淮泗大旱,到處缺糧,再入沒有多餘的糧食用來榨油,還好家裏多有積蓄,終於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候,眼看著秋糧就快豐收,萬萬沒想到,燕國大軍人南下,全家隻好南下躲避兵災,一路上父母和兒子先後染病死去,就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看到大隊災民向南,便跟隨其後,來到了長江邊。正遇上襄陽王甘家施粥。
原本其一家三口就不屬於這個隊伍,當有軍士喊著排好隊伍,按順序領粥。張老實一家三口就排在靠後的位置。這時看見一群官員跟在一個八九歲的少爺從身邊走過,隻聽那少爺對身邊的人說:“我看這邊隊伍排的太長,在後邊的婦孺老人身體比較虛弱,先讓所有婦孺和老人到前麵去,先接受救助。”
許氏隨官軍來到前麵看到,流民被分成十數撥,每個大鍋前一撥,而且先救那些明顯餓的奄奄一息的人,然後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看著熱氣騰騰,香氣誘人的米鍋、流民中明顯起了一陣騷動,後麵的一些青壯蠢蠢欲動,不過看到旁邊軍爺個個身強力壯,虎視眈眈的樣子,手裏握著到刀劍,又有誰敢稍稍異動?
其實對先救婦孺,大家都認為青壯更為重要,不過小王爺既然發下了話,眾人自然一絲不苟的遵從。
那些婦女牽著孩童,她們都像自己一樣端著破碗驚訝的出來,象這樣流民大軍中,象她們這樣的弱者,向來都是第一個被放棄的對象,餓急了甚至還有被吃的危險。
看著舀到碗中的米粥,她們中很多人忙大口大口的喝起來,很多人卻是滿淚盈眶,許氏突然跪下,她看上去雖然相當憔悴,卻不改秀麗,哽咽道:“敢問各位大爺高興大名,高恩厚誼,小婦人就是做牛做馬,也無以為報。”
立刻跪倒一片人,為她們舀粥的是一個粗壯的軍中火夫,看她們感恩戴德的樣子,他也頗為享受,他道:“這些錢糧都是襄陽小王爺出的,他是甘大帥的小公子,你們喝的粥,可要記著他老人家的恩德。”
許氏看到甘棠帶著幾個官員,向長江邊走去,問道:“是哪個小公子嗎?”
那夥夫點了點頭。她的女兒張佳玉卻牢牢記住了哪位小哥哥的長相和名字。母女二人端著碗卻是不喝,歡天喜地的回到人群中。來到張老實麵前,張佳玉把粥遞向其父道:“爹爹,您喝粥。”張老實道:“我不喝,玉兒喝。”張佳玉應了一聲,歡喜的喝了起來,許氏柔聲勸慰,讓女兒喝慢點。
看到女兒香甜喝粥的樣子,想起了父母和兒子臨死前的樣子,雙眼一紅,忽然抱頭痛哭。一個老者道:“我觀小王爺先救婦孺孩童,再救青壯,雖有違常理,卻暗合聖人之道。”旁邊一個像是讀過書的秀才譏笑道:“聖人?我家的土地就是聖人的徒子徒孫搶去的,聖人還是死絕了得好。”老先生登時麵紅耳赤。
隨隊的醫士,看著那些流民,對分粥的人反複強調,每人隻能喝兩碗,否則有暴亡之憂。隨後眾人被安排上船過江,到了江南男女就被分開,分別各自進入兩所大房,張老實進去之後,看到裏邊燒著一大池熱水,裏邊的官軍敦促大家把衣服脫光,讓大家洗的幹幹靜靜,每人發了兩套新衣衫。舊得衣衫則被統統燒毀。這是甘棠的要求,以免疾病的傳播而發生瘟疫。
張老實從裏邊出來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也都換上嶄新的衣裙,一家三口,像是做夢一樣,一萬多人十二個時辰排著隊
(本章未完,請翻頁)
伍洗澡,近進行了五六天。到了第三天一個大嗓門軍士向大家宣布,將從一萬多人裏邊挑選四千青壯進入部隊訓練,訓練中將落後者隨時退回,最後隻保留三千人。凡有人進入部隊的家庭可以吃米飯和肉湯。其他家庭隻能喝粥和每天一人一個饅頭。一萬多人裏青壯占了八成以上,老弱大多沒能堅持到現在,所以競爭相當激烈。
由於張老實夫妻都念過私塾,分別被安排教男女五到十二歲孩童識字,一家三口也得到軍屬同等的待遇。
十天後,四千流民挑選出的青壯和一千名各派弟子開始集合練兵,早在上元節過後,甘棠就從先行到達的一千明教和江北武林中,選出一百五十人識字之人,加上一百名家中老卒,組成軍官教導團。對這些軍官教導團,先行進行訓練。他親自編寫了《步兵練兵紀要》。嚴格按照此書進行訓練。
他現在所憑借的是三個時代練兵精華而編輯成書,既然有後世的豐富知識,不過甘棠認為,實用就是最好的,所以就以明代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兩本兵書為主體。融合少部分甘茂《武書記要》中的《練兵策》,在融入少量現代《步兵新兵訓練大綱》。這樣一部兵書甘棠自認為這是最適合當代軍隊的試煉手冊。
從第一天開始,新兵們被分成五百個十人隊,其中二百五十個十人隊,上午由韓重、方天化、段書常帶領進行三公裏長跑體能訓練,看整體身體狀況,以後逐漸增加長跑距離,每完成一次長跑,可休息十分鍾,然後繼續。另外二百五十個十人隊,每隊有一個軍官教導團成員帶領,進行左右轉、齊步走等小團隊訓練。下午兩方人馬在交換訓練內容。
第一天長跑的隊伍到沒什麽,但參加隊列訓練的兩千五百人,那隊列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隊伍歪歪斜斜不說,各人連左右都分不清楚,好在有先前二百五十人訓練的經驗,每人在右臂上都綁根繩子,標明左右。半天下來,眾人比那些跑步的還累。
到第三天,還左右不分的開始遭到體罰,南夏初年,社會識字率還不到一成,光是隊列訓練就進行了二十天。在這二十天中其他沒被選上的青壯,在江南流民容留之地,大興土木,一排排簡易的房屋拔地而起,附近的道路被整修一新。等周圍整修結束後,他們還將向四周延伸,整修江寧周圍的道路橋梁。
一些沒事的婦孺老人則天天到訓練場觀看新兵訓練,每看到新兵們隊列訓練鬧出笑話,都爆出一片大笑。這是他們這幾年來第一次露出開心的笑容,歡聲笑語一天天逐漸在難民中多了起來。
到了第二十天,新兵開始進行第一次考核,上午首先進行十公裏長跑,最後五百名被淘汰,剩下的人從下午開始進行隊列會演,又有五百人被淘汰。在暫時保留的四千人中,前一千名的各個家庭成員都得到一套新衣,並得到參加會餐的機會,大米飯菜湯管夠,十人一桌上麵四大盆兩葷兩素吃的眾人滿嘴流油。而那些被淘汰的家人,都覺得太丟人,在眾人麵前都抬不起頭來。
這樣的措施,更激發了,剩餘兵丁的訓練熱誠。從二十二日起,部隊開始進行單兵武器訓練和團隊配合訓練,所用方法完全按照戚繼光練兵方法,甘棠知道在這個時代,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的。
最後半個月,兵丁被分為五人一組,中間身材高大的一人持兩丈長的毛竹,毛竹前麵的枝杈都留二三尺長,每個枝杈都被刀削尖,掛上兩寸長的雙刃薄刀片。持竹之人兩邊各有一人手持大盾護衛,後方兩人一人手握單刀一人持長矛護衛後方。這是戚繼光發明的山地平原戰,步兵對步兵的無敵戰陣。
這才是真正的刺蝟,憑此陣戚繼光曾經以一千人大破兩萬倭寇的記錄,而死傷不到十人的輝煌戰績。想象一下,一千人組成圓陣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向前不斷推進是什麽狀況。那個時代再多的人也是白給。
初春,時間方至上午,自玄武湖河邊的街市上走過時,遠遠近近的都是行人,開春雪融之後,一路上來往的車馬在建康穿行來去,原來的客商來到建康,在這大夏的都城之中,便也可以稍稍放鬆些許,持刀拿槍的鏢師們在街市間左顧右盼,大聲說話,與同伴討論著城市的繁華。一旦出了城,真正踏上路途,這等繁華的景象,可也就難得一見。雪融不久,周圍的柳樹尚未發芽,倒是一些鳥兒飛了過來,婉轉而鳴。河麵上小船穿梭,漁歌陣陣。
這等初春的天氣裏,興不起太多緊張的感覺。甘棠坐在車裏,正手捧一疊書稿看著,簡化的字體,結合一部分漢語拚音,鵝毛筆書寫的文章,周圍的人們是看不來的。側後方有一名衣著低調身材頗為魁偉的漢子,騎著馬緊緊地跟隨在馬車旁邊,這人便是大光明教的丹巴,其他護衛則散亂的跟在周圍相對較遠的地方。一行人來到城外不遠處的一座大院,這個大院是謝皇後賞賜給甘棠的,原本是皇家別院。
大門打開,一位大概五十來歲,身形高瘦,文官打扮但周身倒已有一股常年頤指氣使養成的嚴謹之氣,對甘棠等人,神情倒還恭敬。這人甘棠在肅宗帝哪兒見過一次,是工部一個正五品的員外郎,名叫張瑞,據說頗受工部錢尚書器重。
看到甘棠從車中下來,連忙行禮:“下官恭候王爺,王爺要見的人,下官以叫他們在大廳等候,請隨下官來。”
來到大廳,有幾個人向甘棠行禮,此時這幾個人站在甘棠麵前,無不是粗手粗腳,滿麵風霜,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爛爛,一個個神色緊張的低著頭,不敢看甘棠。
甘棠向他們仔細詢問了製鐵,火藥的應用情況,得到消息令甘棠很沮喪。黑色火藥還沒有發明,現在普遍應用在軍事上的都是黃火藥,製鐵也不過關,由於鐵的含碳過高,打造鐵管工藝也得不到甘棠的要求,現在隻好先行放棄打造火槍的想法。技術的革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不斷改進。現在在軍事上應用比較成熟的火箭和神火飛鴉,都是火藥最初級的軍事應用。
但甘棠也不是沒有收獲,一個老木工卻給甘棠帶來了驚喜,那木工匠頭叫餘茂,年在五十歲上下,身材甚是粗壯,不過臉上卻是聲色精明,甘棠仔細詢問了他一些木工工藝問題。
餘茂道:“回王爺,不是小的誇口,您問的對木材打孔一事,小的向你保證小的可以在所有硬木上打上針線粗細的小孔,至於王爺所說,小的都能完整做出來。”
這個時代,正是中國木工工藝最發達的時代,大內皇宮的幾座大殿,不用一根鐵釘,全部用木卯相互勾連而成。僅憑純手工,甚至超過用現代工具的二十一世紀。
甘棠拿出一張圖紙給餘茂,問他能不能做出來,餘茂看了看,回答道:“這個太容易,給我三天時間就能拿出樣品。您說的木料也容易,南方大山裏就是生長千年的紫檀都有的是,還有比這更硬的木料鐵梨,硬如鋼鐵,絲細如綢。不過鐵梨現在工坊裏像殿下所要的大料存料不多,原料主產地在漂國(緬甸),雲貴大山裏也有,但較少。”
“好,隻要你能按我的要求做出來,我按三倍發放俸祿,我把五百工匠中一百名木工,交個你管理。先做出樣品,如果合用,我會派人到南方大量采購所需木材。”
甘棠又拿出水泥的燒製、高爐的搭建、鋼鐵去碳辦法、水車及其聯動裝置、黑色火藥的配方及火繩的製作方法,交給相關工匠,叫他們拿去試驗。隻要拿出成果獎勵方法和餘茂相同。
六月中朝廷派出一百多艘海船,所有一萬多名流民和所用物資裝船下海,向東海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