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命運抉擇
晉國,耿邑。
這裏原先是耿國的國都。
晉獻公十六年,晉獻公作二軍,自將上軍,申生將下軍,趙夙禦戎,畢萬為右,滅霍、魏、耿三國。
而後,以耿地賜趙夙,以魏地賜畢萬。
在晉國流浪了百餘年的趙氏終於有了一塊像樣的土地。
趙氏始建於穆王時期,穆王為趙造父在嬴姓的祖地霍太山下築趙城(在霍國),趙氏這一支才始稱趙氏。
後來幽王時期,趙氏眼瞅著宗周這艘破船可能要沉,果斷棄船而逃,跑到晉國,事晉文侯。
誰知道這是剛下了破船,又登上了破車……
文侯之後,就文侯子昭侯還算湊合,剩下的不能全是草包,但和曲沃一脈比起來,那是壤之別啊!
沒辦法,自己買的車票,含著淚也得坐到終點……
煎熬了好幾十年,四五代人,終於熬到了終點站。
期間,什麽好處都沒撈到,連塊像樣的土地也沒分到,舉族翼漂……
好在現在也算是苦盡甘來!
不過,世上哪有沒有一帆風順之事?
就如而今,久經磨難的趙氏一族再一次來到命運的分岔路口。
留在絳城輔政的趙夙長子趙威派人傳來消息,言君上受驪姬蠱惑,將誅三公子,太子自縊於曲沃,未死,逃!公子重耳奔蒲,公子夷吾奔屈。
雖然是短短幾句話,但是親身經曆過曲沃代翼的趙夙,立刻感覺到晉國上空中密布的烏雲。
晉國……怕是又要變了啊!
局勢雖然不容樂觀,但是危險之中卻也潛藏著巨大的機遇。
這就要看他們趙氏能不能抓住這個機遇了?
如果是能的話,趙氏或許還能夠再近一步!
趙氏不似卻氏、先氏、賈氏等晉國公族,命好!
趙氏完完全全就是晉國的一外來戶,而且還是異姓。
眾所周知,姬姓對異姓向來是嚴防死守。
就拿他們趙氏來,先祖趙造父對於宗周的功勞不可為不大。
徐偃王攻打鎬京,趙造父駕車帶著穆王火速回援,而後又組織軍隊幫助穆王平定叛亂,結果呢?不過撈了一個大夫的爵位,得了一座趙城而已!
要知道他們這幾乎算是踩著自己同族的屍體來匡扶周室的。
嬴姓徐氏和他們嬴姓趙氏是同祖!
趙氏和嬴秦的共祖是飛廉,飛廉之祖為大費,大費和若木都是伯益之子。
徐國就是若木的封國。
周初定下,與徐國的戰爭最為頻繁。
徐國是淮夷大國,宗周差一點就被徐國扼殺在搖籃裏。
徐駒王曾經把宗周的軍隊逆推回黃河邊上,徐人無不自豪的:“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到徐偃王的時,有三十六國臣服於徐,偃王率兵攻打宗周的都城鎬京,要不是他們趙氏的先祖趙造父,宗周不定就變成了宗徐!
但,就是這麽大的功勞,周王竟然還如此吝惜土地!
更別談自造父以下六世,代代輔佐周王。
宣王時,要不是趙氏先祖奄父,千畝一戰,宣王怕是要被戎人擒住祭了罷!
趙氏兩次再造周室,到頭來呢?姬姓還是隻相信同宗,即使是被坑的眼淚汪汪……
不過,現在的晉國,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變化。
晉獻公用士蒍計,盡誅桓莊之族,隻剩下寥寥武公之族還在苟延殘喘。
晉國的公族並不受信任,反而異姓要比公族受信任的多。
國中身居要職的卿大夫以異姓居多。
這就是趙氏的機會啊!
如今三公子出奔,晉國看似要變,但是烏雲之後,必有陽光。
趙氏現在要做的,就是接近那個太陽!
於是,接到消息之後的趙夙馬不停蹄的把他的幼子趙衰喚到身邊。
“父親如此著急喚兒前來,可是出了什麽事?”
趙氏府中,趙夙書房,一位看起來二十餘歲的年輕人,恭恭敬敬的對著趙夙行禮。
趙夙也無廢話,直奔主題,將長子趙威派人傳來的消息,一字不差告訴趙衰。
“父親的意思是……”趙衰似乎猜到了趙夙的意圖,但又猶疑不敢確定。
趙夙沒有正麵回答趙衰的問題,反而問道:“異日一旦山陵崩,我兒以為當立者何人?”
“必是太子申生!”
“何以知之?”
“太子內有狐突、裏克、丕鄭、荀息、郤豹等老臣支持,外有罕夷、梁餘子養、先丹木等賢者為輔,且太子賢,晉人屬意焉,重耳和夷吾二公子雖略有賢名,但差太子遠矣!”
趙夙歎了口氣,他覺得他這個幼子不能是真,但是看問題還是有些簡單了。
事情要是真這麽簡單,那就好了!
“我兒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趙夙如是。
“願聞父親高見!”趙衰長身一拜,虛心請教道。
“狐突為重耳、夷吾外祖父,荀息雖屬意太子,但懸而未決,郤豹庶長、嫡長二子為夷吾之黨,三子四子為重耳之黨,故而,三人雖看似屬意太子,然其意不可測啊!”
頓了頓,趙夙又接著:“國中元老唯有裏克、丕鄭二人堅定支持太子,然而丕鄭雖然多智,但裏克卻疑慮頗多,君上欲誅太子,若裏克出言維護太子一二,太子此時必不至於此!”
“且為父聽聞公子重耳駢脅,有重瞳,狀貌偉異,有聖人之象!故而,來事或未可知也!”
趙衰有些糊塗了,再次問道:“父親的意思是……”
“我兒可知而今齊侯是如何得位的?”
“自然知道!”趙衰自信的,“先至者……”
“立”字還沒出口,趙衰突然明白老父的意思了。
“父親的意思是未來晉國國君之立將如齊國那般?”
趙夙嚴肅的點了點頭,“料也不差!”
“君上即使立公子奚齊為君,然奚齊無黨,必不長久!”
……
和趙氏同樣麵臨命運抉擇的還有魏氏。
魏氏的封地魏邑是原來魏國的國都。
魏氏和趙氏幾乎是在同時受封。
據,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武王異母弟。
武王滅商後,畢公高被封在畢國(在今陝西鹹陽,一在今陝西西安)。
王室東遷以後,魏氏比趙氏混的還慘。
趙氏提前棄船了,好歹還算有個落腳之地,沒有提前棄船的魏氏隻能四處流浪。
魏氏的同宗的有的跑到了中原,有的跑到了夷狄。
魏氏就是遷往中原的一支。
到畢萬的時候,畢萬跑到晉國事晉獻公,有功,被封於魏,始建魏氏於晉國。
魏氏和趙氏在此時絕對可以稱作難兄難弟。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二百多年後,倆曾經的難兄難弟竟然能分晉地而立國。
現在出來,估計這兩家都敢不相信……
畢萬有子兩人,庶長壽餘,留絳輔政,嫡子犫(hu,一聲),留在魏地,尚未出仕。
趙氏接到了絳城傳來的消息,魏氏自然也接到了。
不僅如此,魏氏的封地由於距離黃河不算太遠。
東關五等人追捕太子申生的事情,他們在接到消息之前就已經知道了。
而且東關五還曾派人前來讓魏氏出兵協助,畢萬以無君命不敢調兵給拒絕了。
接到長子壽餘的消息,畢萬算是終於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他之前也有猜測,隻不過狐疑不敢確定罷了。
現在他還真有點慶幸當初的決定。
像父子相殘這種戲碼,旁人還是不要插手的好。
容易搞的裏外不是人!
幫老子殺兒子,萬一哪老子後悔了,幫忙的人就尷尬了!
即便老子沒後悔,兒子要是逃走了,這個仇可就結大了!
魏氏和趙氏這種經曆過苦難的家族,向來都是很謹慎的,這種謹慎都是滲透到骨子裏的。
從來不會輕易去做決定。
因為一個不慎,可能就要麵臨亡族之禍。
不過,謹慎歸謹慎,但是並不代表他們麵對機遇的時候會踟躕不前。
趙氏如此,魏氏也是如此。
接到消息的畢萬同樣很快將他的嫡子犫喚到了身邊,商量魏氏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不是魏氏不忠心,隻怪獻公年紀太大,魏氏一大家子人呢,誰還沒有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君上欲誅三公子,三公子皆賢,為父欲使我兒擇而事之,以興魏氏!”畢萬看著跪坐在自己麵前的嫡子,嚴肅的。
“父親以為兒當奉事哪位公子最為妥當?”魏犫自然不敢違逆老父的意思。
畢萬聞言,又把這個皮球踢給魏犫,“我兒以為呢?”
魏犫沉默了片刻,“首選太子申生、次公子重耳、再次公子夷吾!”
“為何?”畢萬再問。
“太子,君之嫡子,名正,晉國上下眾望所集,且太子之黨遍布朝堂,裏克為太子少傅,手握晉國上軍,一旦君上崩,晉國上下誰能擋上軍之威?”
“重耳賢於夷吾,二子雖有賢名於晉,朝堂亦多同黨,然而手中無兵,不足恃也!”
畢萬點點頭。
這就是魏氏和趙氏不同的地方。
相對來,趙氏略顯柔弱一些,疑慮較多,而魏氏則是以材力得幸,膽大心細而不乏果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