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養殖地
長安走在大街上,看著街道蕭條的生意,難怪謝成說自他上任起,靳川幾乎沒有大案子,多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是沒有精力想生活以外的事情啊。
謝成也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隻是麵對這樣一個局麵,他也無法改變,上報上麵,根本批不下來銀子,就連賑災,這裏都是最後輪到的,又還能剩下點什麽。
長安這天和沐辰延一起,帶著青環和智一坐馬車到了附近的村裏,這邊村民靠的就是地裏和田裏的營生,每年交完稅,剩下的運氣好就夠自己吃,還能賣點錢,運氣不好遇到幹旱或是大雨,就隻能餓肚子。
有的年輕人也會會去城裏做工,每個月兩百文工錢算多的。
村裏來了一倆馬車,很多人好奇地探出頭看,這是誰家的馬車啊,這麽氣派……
看著這個地方,長安想起了梨家溝,那裏也是這樣一個貧瘠的地方。
轉了一圈,長安發現村裏西側也有一片山是無主的,開始斜坡不大,有一些野果樹,還有一些野菜,從土壤來看,村民沒少上山采摘這些野菜。再往裏,就是茂密的樹林了,可以打獵,但也伴隨著危險。
樹林的另一邊,連接著另一片山,還沒人去過那麽深的地方。
長安和沐辰延也沒有去深處,就在外圍轉了一圈,“走吧,先回去。”
回去之後,長安坐在窗前對著紙上寫寫畫畫,也揉了不少紙團扔掉。
“青環,你覺得作為一輩子刨在地裏的村民,讓他們做點別的什麽是他們最能接受的?”
青環想了想:“奴婢不知道,但奴婢想,隻要能賺錢的,他們應該就能接受。”
一輩子刨在地裏,是覺得這最有保障,有地在,就餓不死,但同樣的,也是因為沒有選擇,讓他們離開地,去做什麽呢?
長安覺得她應該好好想一想。
想了一天,長安拍拍額頭,書院不是有現成的智囊嘛,她在這裏費什麽勁。
於是,她把這件事丟給了沐辰延。
而沐辰延,第二天便讓顏茂臣找了白祝南,三人關在書房裏討論了很久。
顏茂臣:“以王妃的意見,種果樹結果的時間太久,需要好幾年,以急需來說,確實不是首選。”
沐辰延點頭:“附近好幾個村裏都有空置的山林,所以王妃想問問看二位,是否可以把這利用起來。村民要看的是效果,是收成,幾年的時間他們等不起也賭不起,那些山開辟成耕地也不行,因為土質不適合種植果樹以外的作物。”
白祝南一直在聽兩人分析,“不如回歸本質,村民除了種地,還有什麽?養殖。”
顏茂臣一拍大腿:“對啊,那山上用來養雞鴨再合適不過了!”
白祝南:“但也沒那麽容易,養了就得有人接收,若大量養殖,單憑賣到城裏是賣不動的,到時候反而砸在自己手裏。”
沐辰延:“這個我倒是可以和王妃商量一下,長平酒樓每年需要的雞鴨就是一筆大數目,而且,城裏經濟蕭條,也許可以再想想其他辦法帶動也有可能。”
暫定了這個想法,但具體實施還很困難,沐辰延還要回去和長安商量。
長安並沒有打算把這個生意攬在自己手裏,她想做的是讓這些百姓自己致富,而不是給她做工。
因此,在聽了沐辰延他們討論出來的意見後,她開始策劃起來。
在書院的第二次放假時間,長安來到了黃興村。
黃興村是附近幾個村中最窮的,長安先去的是村長家,要買下那片山,需要通過村長。
村長見有外村人買他們村裏荒廢的山,很是奇怪,聽說她是嶸勤書院的人後,心中的懷疑打消了一些,但還是遲疑著問道:“不知沐夫人買下那片山,是要做什麽?”
長安沒有隱瞞,有些事情有村長的幫忙會順利很多:“實不相瞞,我們是從京城來的,村長也聽說了,嶸勤書院大有實力,卻選擇在靳川開書院,就是朝廷為了改變靳川一帶的貧困,想必村長也知道縣令大人經常去嶸勤書院吧?”
村長有聽說過縣令大人對嶸勤書院推崇不已,因為他們村裏就有一個嶸勤書院的學生,但是不是經常去他就不知道了,但這會兒他已經相信長安的話了。
“我明日就去縣衙給沐夫人辦手續,那這之後,先生想要如何?老朽一定配合。”
長安:“手續辦下來後,村長隻需在村裏放出風聲,就說有一筆大的買賣,就看有沒有人能抓住,村長說的越模棱兩可越好。”
這樣對村裏人也沒有什麽損失,村長很痛快地答應了:“好,老朽記下了。”
在村長放出風聲後,村裏的人都各有猜測,有人覺得他們擺脫貧困的機會來了,有人覺得是騙人的,但西邊那塊山被買下的消息,村長沒有瞞著他們,所以大多數人心裏是相信的。
就在吊足了胃口之後,長安再次出現了。
這次她在村裏招了二十名短工,將整片山用竹欄圍起來,並分成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空地。
這樣聲勢浩大,村民更加好奇了。
有的人跑到黃彥家打聽消息,黃彥就是在嶸勤書院讀書的那名學生,黃彥家自己都一頭霧水,哪裏去跟別人說。
幾天的時間,整片山就都被圍了起來,竹欄高二米,縫隙很小,一隻小雞都鑽不過去,每一塊都開了一道門,彼此之間互不相痛,大大小小大概有隔了三四十個地方。
這天長安回去時,長安讓村長通知村民明天一早到村長家外集合,她有事要說,村長精神一震,這是終於到正題了。
“沐夫人放心。”
第二天一早,村裏所有的村民都來了。
差不多所有人都到時,長安乘坐的馬車也到了。
下了馬車,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她身上,雖然她是女子,但一身華服和氣場讓這些人都忍不住掩住呼吸。
長安走到最前麵,沒有賣關子,直接開門見山道:“今天叫各位來,是因為我想要在這裏建一個養殖地,專養雞和鴨,大家也看到了,西山那一塊我已經買了下來,以後那裏就是養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