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萬應堂、建學校!
馮一沉默片刻,緩緩道:“毛師傅,我剛才聽達初和海,你們之前碰到了幾個青省人,現在又有喇嘛從布達拉宮過來,還要在此宣揚佛法……
都是從西北來的,你不覺得有什麽蹊蹺麽?”
“這應該沒什麽吧?”
毛方皺了下眉頭,他還真沒往這邊聯想。
“先有怪鳥出現,又有奇怪的青省三人,再加上一群宣揚佛法的喇嘛,齊聚咱們甘田鎮,你不覺得和當初的陳軍長,之前的雷罡有些相似麽?”
毛方驀然驚醒:“你是,甘田鎮還有寶藏?”
“或許和寶藏無關,但很有可能,比寶藏更重要!”
馮一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語氣篤定的道。
“馮道長,這些都是巧合吧,怕是你多想了。”
海被喇嘛們所救,心懷感激,忍不住幫他們解釋了一句。
“但願如此……”
馮一依然未能釋懷。
他們並不知道,在剛才打鬥的地方,緩緩走來了一位老喇嘛。
老喇嘛看著坍塌的法壇和電焦的枯樹,眉頭緊鎖,瞥見地上有幾根帶血的羽毛疾走兩步,將羽毛撿起來仔細端詳後麵露悲憫之色:“靈童出現,地異變,接下來,怕是要血流成河……”
在他話的同時,空驚雷陣陣,映襯著他斑駁晦暗的麵容,甚是驚悚。
……
正如阿底峽所,他們真是來宣揚佛法的。
一個組織想要在另一個地方盡快立足,最簡單的便是撒錢。
他們建立一所名為萬應堂的佛堂,有求必應的意思。
還不斷的送米送麵,補貼鄉民各種生活用品,補路修橋,很是熱情,這一樁樁一件件看在眾人的眼裏,皆是交口稱讚。
不過他們卻沒有像雷罡那邊,拚命宣傳自己,很是低調,讓馮一有些搞不清楚對方的目的,對此毛方取笑馮一絕對是多想了,他們真是一群得道的喇嘛。
實話,連馮一都覺得自己是不是疑神疑鬼了。
好一段時間過去,一點異樣都沒發生,馮一無奈搖了搖頭,不過他卻沒有離開的意思,因為他心底始終有種不好的預感,準備冷眼旁觀,靜候事情發展。
一個月後,阿底峽和他的萬應堂在甘田鎮徹底立足,名聲甚好。
這一日,阿底峽主動求見甘田鎮最大的領導,宋子隆的父親,宋學良。
“兩位大師好,請坐。”
宋學良麵帶笑容,宋子隆眼裏也流露著溫和的光芒,對阿底峽和他的師弟很是歡迎。
“無量壽佛。”
兩人口稱佛號,坐在了宋學良的對麵。
“不知兩位大師有何貴幹?”
宋子隆主動問道。
“兩位施主,我們來到甘田鎮也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本著弘揚佛法的目的而來,同樣,也受到了鄉民們的熱情招待。
所以,我們想為他們做一點事。”
阿底峽笑著解釋道。
“但你們一直都在做啊,不論是修橋補路還是發米發麵,我們都看在眼裏,很是感激。”
宋子隆道。
“我們聽聞甘田鎮大部分人不識字,雖然之前有人在做,但始終不太正規,難以普及。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所以我們想要建一所學校。”
宋學良眉頭微皺:“辦學校?”
“是啊,我們已經看到了,甘田鎮並無私塾和學校,孩子們想要讀書的話,就要到鎮外,太辛苦了。”
阿底峽解釋道。
“不錯,因為我們鎮子並不是很大,所以上麵並沒有考慮在我們這裏興建學校的事情。”
宋子隆點頭道。
“所以我們想盡快辦一所學校,方便各位鄉民。”
阿底峽的師弟笑著補充道。
“嗯,這是好事,絕對沒有問題。”
辦學校並不簡單,錢是一方麵,老師也是一方麵,都是要花錢的。
甘田鎮規模並不大,孩子數量也不是很多,如果政府辦學校總覺得有些奢侈,現在這幫好心的喇嘛想要興辦學校,自無不可。
“不過我們有件事想請求廳長。”
“什麽事?”
“想要借祠堂!”
“借祠堂?”
“是的,如果露讀書,一來會受到氣影響,二來會使朋友們學習進度緩慢,咱們鎮子的祠堂乃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有先人護佑,又不會有人前來搗亂,自然是最為合適的。”
阿底峽笑嗬嗬的道。
“借祠堂的事我們暫時無法做主,必須要和眾人商議後才能給你答複。”
宋子隆對這件事是樂見其成的,態度比較積極。
“這一點我也明白,所以請兩位征求下鄉民的意見。”
“沒問題,隻要一有消息,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兩位大師的。”
“那太好了,不打擾你們了,我們先告辭了。”
阿底峽兩人離開後,宋子隆轉過身道:“爸,這倒是件好事。”
“不錯,他們的所作所為大家有目共睹,確實是好心,興辦學校更是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咱們跟鄉民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多幫他們話才好。”
宋學良認可的道。
“放心吧爸,如今是新時代,大家的思想都很開闊,沒問題的。”
宋子隆信心十足。
……
“毛師傅,馮道長,各位鄉親父老,今請大家過來,是有一件事和大家商量的。
那些喇嘛呢,想要借我們的祠堂來興辦學校,大家的意見如何?”
次日,宋氏父子通知了鎮子上比較重要的一些人來到祠堂,開門見山的道。
馮一為甘田鎮做了很多事,自然也在邀請的行列。
“在祠堂,辦學校?”
馮一聞言眉骨緊縮,低頭沉思。
如果真要辦學校的話,甘田鎮合適的地方有很多,那群喇嘛為何點名選擇這裏?
還有,他們建學校的目的是什麽,真的是好心教孩子們讀書識字麽?
馮一覺得這群喇嘛沒這麽簡單。
先前做的那些多的好事,眾人稱讚,有口怕是,都是為了紮根甘田鎮而做的鋪墊,怕是辦學校才是他們最重要的目的。
辦學校,招收的自然是孩子。
難道,他們此行的目的,和孩子有關?
對了,選擇祠堂,鄉民們最為尊敬和心的地方,沒人敢來打擾,怕是他們要做的事,不敢讓眾人知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