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漢兒不為奴>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發老將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發老將

  前文有誤,陳奇策為南明淩海將軍,非靖海將軍,因章節名無法改動,故特此說明。
……

  譚江江麵上這上百艘隸屬於大明淩海將軍統轄的戰船有大有小,稍大些的戰船分上下兩層,船上安有三四千斤重的大炮數門。稍小些的則在船弦兩側安些銅(鐵)小炮,再小些的隻在船上密密麻麻排著大杆子銃,數量不下百具之多。船上人員無論是士兵還是水手皆是著紅色兵服,所打旗幟也都是紅色。遠遠看去,上百艘打滿紅色旗幟的戰船逆風駛來,遮蔽江麵,甚是威風。


  被一眾戰船護衛當中那艘懸掛“大明淩海將軍”大旗的戰船共有三層,此時頂層之上有十數名身披盔甲的明軍將領正向著前方江麵遠眺,為首的正是這支水師的統帥——大明淩海將軍陳奇策。


  陳奇策乃廣東南雄府保昌縣人,萬曆四十六年武舉出身,崇禎七年授台山守備,十二年改陽江縣千總官,十五年改任雷州參將。隆武政權覆沒之後,陳奇策追隨永曆帝抗清,在清軍攻入廣東後率部攻占廣州府台山縣南邊的上、下川島,於島上積極整治兵事,聚集明軍散卒、招募義民重新組建廣東水師,並派使臣與在雷州的永曆政權所委廣東總督連城壁取得聯係,願意接受後者的統一節製。


  李成棟反正兵敗被殺後,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揮師進逼廣州,原李成棟部將,自行開印視事的南明兩廣總督杜永和棄城突圍,得知消息後,陳奇策為保存抗清力量計率部前往接應,將杜永和部送至瓊州安頓。後杜和永率部降清,陳奇策義憤之下出兵襲擊杜部,與瓊州海麵重創杜永和,使其部水師戰船沉沒過半。


  後來為配合李定國收複廣東,南明朝廷委任的廣東總督連城壁和督師大學士郭之奇發文仍在廣東堅持抗清的明軍各部,要他們群起響應李定國大軍,共同進擊廣州。於是各地明軍和義師群湧而起,接到命令的陳奇策也欣然率部出上、下川島,由江口進入西江攻占江門,並擊敗隨後趕至的清廣東水師總兵官梁標相,擊斃副總兵蓋一鵬。在隨後的李定國圍攻新會戰役期間,陳奇策一直率部堅守江門,直至李定國兵敗解圍,他才無奈率部折返上下川島。


  此時的陳奇策已是白發蒼蒼老將,距離他21歲中武舉至今已是37年,但一身戎裝的他立於船頂之上,看上去卻依舊精神凜凜。


  這次陳奇策再次率部進入譚江,為的便是支援困守新會的太平軍,但此刻,他心下對於新會城是否仍在堅守並不抱期望,因為數天前探子向他回報,尚之信統領的圍城大軍已經開始對新會的強攻。結合之前齊豪所說城內太平軍的兵員和糧食情況,這位白發老將已在心中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也對之前浪費的數月時間感到後悔,更對總督連城壁和大學士郭之奇的按兵不動表示不解。
……

  事情上早在太平軍占領新會時,散布在各地堅持抗清的明軍諸部就已知道這個驚人消息!

  廣東總督連城壁起先不信,但隨後消息確認後他便立即同大學士郭之奇聯名向安龍的朝廷發去奏報,同時派人快馬加鞭將此事告知西寧王李定國,請求朝廷和李定國利用這千載難得良機火速發兵再次入粵。

  在等待朝廷和李定國回複時,連城壁和郭之奇並沒有立即采取行動支援新會的太平軍,一來他們對於境內這支突然冒出來的兵馬並不了解,二來他們手中的兵力也實在是難以承擔援救新會的重任。


  去年為了配合李定國進攻廣州,廣東各地明軍和義師都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現下廣東各地明軍的力量在紙麵上有欽州的靖氛將軍鄧耀部,廉州的鎮國將軍朱統部,海北道的周騰鳳部,高州四府巡撫張孝起部,高州廉江縣湯平伯周金湯部,肇慶府陽江縣南麵海陵島李常榮部,恩平虎賁將軍王興部,以及上下川島的淩海將軍陳奇策部等等。


  這些人馬加在一塊也有兩三萬人,但卻是散落在各地,相互之間並無直接聯係,也沒有一個可供長期駐紮的地盤,更要命的是這些明軍大多都是水師,缺少可以陸戰的兵力,往往在水上能重創上千清軍,可一旦上岸卻連幾百人的清軍都無法應付。因而明知太平軍占領新會城對南明收複廣東是千載難得良機,但苦於手中沒有兵馬能夠承擔這次東進任務,連城壁和郭之奇也隻能耐下心思等待,畢竟眼下能夠野戰擊敗清軍的隻有秦王孫可望和西寧王李定國麾下的西營官兵了。要東征隻能由西營官兵來,別的兵馬真的不濟事,去了也是白去。


  在此期間,倒也不是沒有一支兵馬生過支援新會的念頭,駐守海陵島的參將李常榮便在七月時欲率部上岸支援新會城,但卻被陽江縣綠營擊敗。海北道周北鳳也曾率部下由義民組建的水師欲從譚江支援新會,但同樣也被清廣東水師擊敗。這兩場失敗更加令得連城壁和郭之奇不敢命令各部進援新會,陳奇策接連數次請戰都被嚴辭拒絕。


  在等待了大半個月後,永曆朝廷的使者和李定國的回信一前一後到達駐雷州的廣東總督行轅,朝廷使者一到便令連、郭二人斥退隨從,於密室中將永曆天子書信呈二人過目,之後連、郭二人再也不提支援新會之事,反命各地明軍盡可能向廣西梧州集結,令得各地明將均是一頭霧水。


  李定國的信中說了什麽,除連城壁和郭之奇外誰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駐守高州的李定國西營官兵突然被抽調不知去了哪裏。進入九月,局麵越發叫人感到蹊蹺,流言說在貴陽的秦王孫可望要李定國前去議事,可李定國卻稱病托辭不去。


  孫可望和李定國這兩個大西賊出身的王爺有什麽不對付的地方,在廣東的明朝文武其實並不關心,相反他們並不看得起這二個現下大明朝的頂梁柱,說一千道一萬,西營兵都是一幫反賊,要不是這幫反賊當年鬧騰,大明能亡嗎!


  持這個想法的絕不在少數,陳奇策便是其中之一,但他看不上孫、李二人歸看不上,朝廷需要他做的他還是會竭力去做,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去年率部攻占江門配合李定國的新會之役了。他時常與人言,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份,朝廷讓臣子幹什麽,臣子就幹什麽。


  進入十月底,一件驚人的消息自大學士郭之奇那裏傳出,說是孫可望要謀逆篡位,天子血書召李定國發兵來救。這個消息的真假對於身處海島的陳奇策自然難以分辨,但有一點他卻是確定的,朝中肯定是出了事,要不然李定國怎麽就不會率部再次東征,總督大人那裏又何以將行轅突然搬到欽州去,那地方可是靠近廣西了。

  因為其部是水師的緣故,總督衙門的調兵令沒有發到陳奇策手中。10月3日,已將行轅搬到欽州的總督衙門再也沒有訊息傳來,陳奇策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變故,他試著往欽州派過人,可不知怎的岸上的清軍也開始封鎖道路,對過往行人盤查得格外嚴,尤其是那些要前往廣西和貴州的人,發現一個逮一個。


  種種變化讓陳奇策也有些緊張,新會那邊他已經沒有什麽念頭了,畢竟都幾個月了,那太平軍再厲害再能撐也要被清軍消滅了,他現在關心的是朝廷,是天子的安危。倘若流言說得不錯,孫可望真的要謀逆篡位,那身處貴州安龍府的天子可就有性命之憂了。永曆天子若是被孫可望所殺,那大明可就真的沒有半點中興的可能了!

  在極度緊張和擔憂下,陳奇策部下有一隊派去捕魚的士兵卻從譚江江口漁民嘴裏得到一個消息,那就是這兩天上遊有不少船身上的木板飄來,有漁民還在上遊發現成百上千的屍體。


  江口,上遊,木板,屍體?

  這幾個關鍵詞讓陳奇策咯噔一下,不禁想到這會不會和新會有關?據他所知,譚江上並沒有明軍活動,因為距離譚江江口最近的就是他這裏了。現下譚江上突然有大量屍體飄下來,還有不少木板,據此推斷當是戰船的殘骸才是,再細一推,譚江上沒有明軍活動,那這些戰船自然屬於清軍了。


  是誰毀掉了清軍水師,太平軍?


  腦中出現這個念頭後,陳奇策有些激動,從日子算起來,此時 距太平軍占領新會已有四個多月,若清軍水師當真是太平軍所毀,那是不是意味著新會城還在太平軍手中?若新會還在太平軍手中,那這太平軍也太了不起了!


  按捺不住的陳奇策決意冒險進入譚江一探虛實,若新會真的還在太平軍手中,那他便見機行事,無論如何也要支援太平軍一把,隻要太平軍這顆釘子能釘在新會,不管朝廷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日後總能利用新會在廣東大有所為!若事情和自己所想不同,那也沒什麽大不了,無論是廣東的海上還是江上,陳奇策可是自忖清軍是沒辦法打敗自己的。


  年紀大了說幹就幹,當下陳奇策就點齊麾下諸將,命將改作漁船打漁充饑的船隻全部收回,除留下500人守衛上下川島,其餘兵馬全部跟他入譚江。因為逆流而上,從上下川島出發到入譚江江口,陳奇策部總花用了四天時間。出征的船隻106艘,連水手在內,共計5200名官兵。(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漢兒不為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2400/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