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形式主義的必要性
諸葛亮有什麽辦法呢?
他其實根本不用想什麽辦法。周瑜最需要的東風會自己刮起來的。冬季刮東風,雖然罕見,但也不是絕無僅有。重要的是,諸葛亮知道刮東風的具體日期,而其他人都不知道。這就給他一個上下其手,故弄玄虛的好機會。
諸葛亮說:“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異人,蒙他不棄,傳授了《八門遁甲天書》給我。我也因此學會了呼風喚雨、役鬼驅神。都督如果需要東風,倒也不難。隻要在南屏山建築一座七星台,我在上麵作起法來,可以借他三天三夜東風!”
周瑜一聽,訝異不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前,諸葛亮提前算定了大霧天氣,成功地加以利用,為己方借來十萬羽箭,已經讓周瑜佩服不已,並全麵改觀了對諸葛亮的態度。但畢竟大霧天成,諸葛亮不過是測算得準,尚屬可信範圍。如今,諸葛亮竟然說他可以在隆冬之際,通過作法祈禱借來東風,可信度實在不高。
但周瑜此時已經無法可想,看看諸葛亮說得自信坦然,也隻好死馬當成活馬醫,先試一把了。當即撥派五百軍士去幫諸葛亮築壇。
諸葛亮卻絲毫不敢馬虎,度察地勢,檢定地點,然後命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這個壇方圓二十四丈,分三層,每層高九尺。第一層插二十八宿旗,第二層插六十四卦旗。最上一層用四人,各人戴束發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係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環繞四麵。
諸葛亮自己也選定吉時,沐浴齋戒,身披道袍,散發跣足散發,來到壇上,開始仗劍做法。
諸葛亮明明知道就算不築壇作法,東風也必定會來,為什麽還要煞有介事地大搞形式主義呢?
這就是諸葛亮的高妙之處!呼風喚雨實在是一件太過神奇的事,要想讓人相信非常困難。但諸葛亮不但要讓東吳的人深信不疑東風確實是他借來的,而且還要讓人覺得借東風極為不易。隻有這兩個條件都滿足了,諸葛亮才有資格理直氣壯地將破曹的首功歸在自己名下。
諸葛亮的這種做法,正好契合了人類心理認知機製上的“易得性直覺”。
所謂易得性直覺,就是指,如果某一類信息,是形象而生動的,就更容易被我們感知,也更容易被我們判斷為相關的發生得更頻繁。
比如,我們通常認為在各類交通工具中,坐飛機的風險最大。荷蘭籍的足球明星博格坎普甚至有飛機恐懼症。凡是到需要坐飛機去客場比賽,他總是拒絕和隊友們同行,而是選擇單獨駕車或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費盡周折前往。
其實這種看法是不符合事實的。根據美國聯邦安全委員會1991年的調查,發生汽車事故導致死亡的概率是飛機失事的26倍。那麽,為什麽人們會認為坐飛機最危險呢?這是因為空難的慘烈情形最容易被感知。所以我們會高估飛機失事的概率和危險性。
回到諸葛亮的話題。
諸葛亮絕對不能說自己算定東風會來,隻能說東風是自己憑借神力借來的。而這個借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繁瑣,容不得一絲馬虎。隻有這樣,諸葛亮才能將這個神秘而抽象的過程形象化、高大化,可信化。也隻有這樣,諸葛亮才能在自己頭上再次罩上一個更大的光暈,讓人們對他的神秘偉大更加景仰崇拜,讓人們把他的神秘偉大傳播得更遠更廣。
諸葛亮還吩咐守壇將士:“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失驚打怪。如違令者斬!”
這一做法既是出於利用“易得性直覺”的需要,也是諸葛亮埋下的另一個伏筆。
這個伏筆就是為自己的私自出逃做好準備。諸葛亮早已算計好了,隻等東風一起,就立即跑路開溜,趕快回夏口。這些守壇將士不得亂動,諸葛亮跑的時候就沒人阻攔了。
諸葛亮來時,是魯肅陪著光明正大而來的。諸葛亮回去時,為什麽要偷偷摸摸回去呢?很多人認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嫉自己,一見風起,過河拆橋,就要派人將自己殺掉,所以要事先安排好了。
其實不然。周瑜對諸葛亮的態度在“草船借箭”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對諸葛亮以師禮事之,不再暗中陷害了。
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趕快回家去部署兵將,趁著東吳和曹操力戰之際,趕快爭奪戰利品。東西就那麽些個,東吳人多勢眾,如果劉備一方也老老實實等曹操完全敗退後再去爭奪,恐怕就撈不到什麽了。所以,諸葛亮一見風起,就必須立即趕回去。
再說周瑜,一直在帳中等待風起,左看也沒動靜,右看也沒動靜,就對魯肅說:“我還是太相信諸葛亮了。看來他是沒有借來東風的能耐的。”這倒也是周瑜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到了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動,旗幡搖動,周瑜出帳一看,東風竟然真的刮起來了!
周瑜這已經真是非同小可!他對諸葛亮的態度就在這一個瞬間又起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周瑜駭然想到:“諸葛亮竟然真的能夠呼風喚雨。這樣的人,勝過我太多了。如果留著他,以後東吳就沒有寧日了!”
你可以比別人強,但如果你強悍地讓別人一點機會,一點希望也沒有,你就會遭到因你而徹底絕望之人最慘烈最卑鄙的暗箭!
殺掉諸葛亮就此成了周瑜此刻最重要的大事。夢寐以求的東風雖然已經刮起,但周瑜沒有先忙著部署軍事,而是先命令徐盛丁奉二將率領二百兵士,趕到南屏山七星台,拿住諸葛亮,不問長短,殺了再說。
徐盛丁奉趕到,諸葛亮卻早已腳底抹油開溜了。徐丁二人打聽清楚諸葛亮已經乘船離開,連忙也上船追趕。
徐盛吩咐扯起風帆,一路緊追慢趕。遙遙望見前麵一船,正是諸葛亮所乘之船。
徐盛大聲呼喊:“軍師別走,都督有請?”
諸葛亮出來站在船尾,大聲回應道:“請二位將軍回去告訴都督,東風已起,好好用兵。我先會夏口,他日再相見。”
諸葛亮見徐盛丁奉二人全副武裝,這才知道周瑜是派人來殺他的。說實話,這一點倒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這一事件對諸葛亮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諸葛亮對周瑜的看法。
此前,雖然周瑜屢次為難他,要“光明正大”地害他,諸葛亮都覺得是在正常的、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大家各為其主,諸葛亮自己也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去東吳的。但諸葛亮這一次卻被深深地傷害了,也被深深地激怒了。
諸葛亮認為,不管怎樣,東風是他“借”來的,他的功勞是大大的。現在周瑜不但沒有感謝與表示,竟然還派人來殺自己。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就在這一刻,諸葛亮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用最解恨的方式來“回報”周瑜!絕不手軟!
諸葛亮向來是個謹慎的人,他在東吳的這一段經曆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冒險經曆。但就在這一次冒險結束的時候,諸葛亮還是做了最謹慎的安排。
這一艘來接他回去的快船上有一個人,一個足以讓徐盛丁奉膽寒的人。這個人就是趙雲。現在看來,讓趙雲來接人,真的沒有浪費人力資源。
徐盛丁奉還待追趕,趙雲站上船尾,拈弓搭箭,大聲叫道:“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奉命來接諸葛先生。你若再來追趕,我箭上可不長眼睛!要是一箭射死了你,顯得兩家失了和氣。你且看看我的手段!”
話音剛落,一箭怒射,正中徐盛船上的拽蓬索!
徐盛丁奉聽過趙雲的威名,再也不敢追趕,隻好回去向周瑜匯報。
周瑜一時也顧不上這件事了,時不再來,時不可失,他立即開始部署,對曹操發起總攻。
赤壁火起,英雄縱橫了半世的曹操,就這樣被一把火燒敗!
而諸葛亮回到夏口之後,也開始了部署。此時的諸葛亮和去東吳之前的諸葛亮已經大不一樣了。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威信和自信來麵對劉備手下的這幾個虎狼之將了。尤其是關羽,諸葛亮覺得是該收服他的時候了。
諸葛亮決定,這一次,不但要坐收曹操的漁利,而且還要借這個機會,讓關羽對自己心服口服。
諸葛亮心裏又在浮現其那首出山之前經常吟誦的《梁父吟》: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晏子,他差得有點遠了。這麽好的三個勇士,用兩個桃子就殺掉了。以後國有大事,又到哪裏去找勇士呢?
……
心理學家感悟:故弄玄虛是最好的自我神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