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成治三十五年秋
哈密李員外是個很奢遮的人,這兩年不敢說日進斗金,但也算得上賺銀子如流水般。
這一日,李員外獨子成親。
哈密數得上的有錢人家都來人恭賀,一日熱熱鬧鬧畢,新人醉醺醺進了洞房。
李員外親自送走大部客人,留下十來個交好的吃酒。
他身材倒也不胖,就是臉上肉很多,送完客人後笑的兩個腮幫顫抖而來,天氣正初秋,李員外熱得汗珠子順著法令紋往下巴掉落。
幾個員外都笑道:「啊呀呀,令公子娶親,你這老東西怕不是也打好了續弦的鬼主意?」
李員外笑道:「哪裡有工夫,這兩年,最是咱們哈密商人忙碌的時候。」
一個員外恭維道:「李員外忙是忙極但銀子也嘩啦啦地往家裡跑。」
更有人嘆道:「自成治三十二年,這才短短兩年半光景,誰料到咱們哈密不但沒有被韃子攻打下,反而成了名揚天下的好地方,哈密鹽,哈密玻璃,連帶著哈密化糞池……」
「我說老孫頭,你誠意不想讓咱們吃李員外的酒么?!」幾個人罵道。
孫員外笑道:「哪裡哪裡,只是發一發感慨。」
李員外洗手坐下才說,誠然想不到:「成治三十二年,哈密危如累卵還,短短兩年的光景,這哈密鹽大行天下,連韃子也乖乖找上門腆著臉勾買。只不過,衛小官人兩年多不見其面,咱們想感謝他,連個人影也碰不到,也不知在忙什麼。」
有個員外怪笑道:「馮娘子人比花嬌……」
「閉嘴!」幾個人一起呵斥,李員外罵道,「你才來哈密一年,有些規矩須叫你懂的。記著,嘴巴上要有些把門兒的,若不然,哈密人撕了你。」
那員外訕訕賠罪:「是我吃了酒把不住了這嘴巴。」
大名鼎鼎的馮娘子是他能招惹得起的?
幾個人吃一些白酒,用的竟是一副就要三兩銀子的玻璃杯,酒壺是玻璃,酒杯也是玻璃,燈光下光華灼灼,這還是在哈密才能讓這等殷實人家用得起的。
李員外一邊勸酒,一邊詢問幾個人:「可也打上哈密鹽的主意?」
這才到了主題。
那幾個員外一起說道:「咱們都是外來的財主,可不比李員外的關係。果真有機會?」
自然是有的。
不過么——
「哦,不是在下不願,你們也知道,如今哈密鹽暢行關內,一兩銀子一斤鹽的事情也是有的,這等暴利的行當,安能沒有人覬覦?若非老王爺強硬,只怕朝廷早將這生意拿走了,你們若是想也在這行吃一口飯,光有哈密的關係可不行。」李員外教道,「關內沒人手,只怕你們買了細鹽,也被定一個私賣的罪名,那些個如狼似虎的官人,哪一個不想多弄幾斤細鹽多賺幾兩銀子?」
孫員外笑道:「此事倒容易,這麼大的利潤,咱們可吃不下,別處都好說,就是這批條——衛小官人不發話,咱們連貨都拿不到的,李員外……」
李員外沉吟不決。
倒不是怕多幾個競爭對手,他巴不得人人販鹽,好讓哈密鹽成為市場唯一的調料呢。
「實不相瞞,在下也兩年多來不見衛小官人,聽人說,他似乎在閉關,也有人說過……」李員外縮了下脖子,悄悄道,「聽說他和小郡主帶著大軍整日訓練,還在什麼深山裡設立了軍營,這不是,這不是有人還胡說,說什麼……是罷?」
幾個員外擠眉弄眼都道:「小郡主也成人了,自該有那樣的心意。關西如今全然在王府掌握之下,王爺又只那麼一個千金,自是要有配得上的少年郎君。」
孫員外奇道:「那怎地能讓馮娘子管家?」
幾個人頓時不說話了。
這等事,說出來誰知道會怎麼被小郡主討厭呢。
可誰又敢說馮娘子的不是?
「你們可都看到了,今天小兒大喜事,馮娘子只派了兩個去年才進門幫忙的婦人來賀。」李員外羨慕至極,「不要說成治三十二年便跟著的那幾個,馬夫家的,覃家的,張家的,乃至是小虎順子那幾個,更不要說比大小姐還要排場的馮青和那喜妹子,就是前年才去的,誰家若有喜事,能派他們來道賀,那也是莫大的面子。」
「足夠了,你當你是誰啊?」孫員外奚落一句,「黃金標成親,人家馮娘子還親自去道賀了。」
那不能比較。
「黃金虎黃金標兄弟倆,那是衛小官人的手下,老羆營如今已擴大到三千餘人,那群人最是人家的自己人。」李員外嘆道,「只是沒想到,叫那些讀書的人害慘了的那姐妹倆,如今也都有了好盼頭。姐姐是堂堂老羆營副將的夫人,妹子在衛小官人家裡做事,據說馮娘子光給她的嫁妝就攢了咱們一個身價了。不要說咱們,劉家堂堂正五品的王府長史,不也與人家往來很密切么。」
正說話,有商隊幾個人求見。
李員外奇道:「他們來作甚麼事?」
乃命來,幾個人進來,各自拿著一張紙,一起放在酒桌上,當先者說道:「李員外,咱們與你簽訂的一年合約下月便到了,兄弟幾個不打算再給你做事情,你快提前招收人手,咱們好聚好散。」
說完拿出來個封紅,拱手道:「令公子大喜,這算是咱們的一番心意,請笑納。」
裡頭有二三兩銀子,算是下苦人的很大心意了。
李員外驚道:「這是做什麼?」
那領頭的說道:「李員外是個仗義之人,待咱們也行。只不過,上次說好半年之後須為我等購買保險,還要交保障,至今也不見動靜……」
「不是每月發的銀子比別人還要多麼?」李員外怒道,「再說那社保之類如今只給軍隊保障啊!」
「那不是,前兩日我們幫衛小官人的商隊卸貨,人家都買了,有個管事的貪昧,還被人家下苦力的打了,此事鬧到馮娘子面前,馮娘子也說工人有道理。」那幾人說道,「正好,衛小官人要招去青海押鹽的隊伍,一半兒老卒,一半兒青壯年,咱們想把家人接到哈密來,少不得有社保,告辭了。」
員外們面面相覷,半晌才嘟囔著埋怨:「衛小官人什麼都很好,就是待這些窮人太好,錢都發給他們了,我們怎麼辦?」
可誰也沒想到這才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