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一陽指出,神劍何存?
衛央出大內,提劍踽踽獨行,身後只跟著幾個親隨。
今日西軍有集中學習,親衛軍幾乎要全部去報導,女子騎偵隊成立后,隨後跟進的教導大隊也要擴大,衛央讓他們過去幫忙。
故此跟在身邊的只有廠衛的校尉。
「大將軍,咱們何處去?」出了大內便吃東西的張小六問道。
衛央道:「走遠點再吃,御史沒什麼了不得,但這是年關,天下列國,大明的乾兒子們要來拜見皇帝,讓他們看到可不好。」
張小六鄙夷道:「我煌煌大明,何須他們聒噪。」
但手裡的一點吃的也收了起來。
「走,去西城看一下,有個苦命人回家,若家人不收留,我帶他回西陲。」衛央道。
校尉們齊聲道:「是不能救了人就不管。」
正出門,迎面七八個哆哆嗦嗦站在風中的他國使者連忙上前拜見。
衛央視之,有白的,有黑的,倒不是很過分的白,也沒有很過分的黑,瞧著有的是倭人,或者朝鮮國人,那些黑一些的應該是東南亞諸國。
遂問道:「爾等此來何為?」
黑瘦的使者答道:「下官安南副使,大明國欽賜鴻臚寺行走,拜見大將軍,下官此來,為年前大朝。」
張小六冷冷道:「是么?你安南打算將佔城王室後裔人頭送來作賀么?」
那副使慌忙雙手搖擺叫道:「下官不敢,決計不敢。」
衛央看看張小六,才得知占城國還有王室後裔在試圖復國,畢竟,五十年前安南攻陷占城之後,有不少佔城王室族人一路逃到了大明,這些年安南國沒少在江湖中招納高手追殺這些小麻煩們。
「在我大明國土上,竟還有人敢做此不法之事?」衛央輕笑道,「看來,宣德皇帝扔掉了交趾故郡,有人便以為我大明可以無限退讓到雲貴川了。」
副使大驚,駭然道:「大將軍,我國是不征……」
「兒子不聽話,老子要打屁股,有錯么?」衛央道,「回頭記著跟五軍都督府打個招呼,叫南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以及負責西南軍務的七品以上官員到大內聽用,我要問一問,西南大軍還能不能打,不能打即刻換人。」
同時道:「以錦衣衛指揮使名義,發軍令至四海,叫占城遺民到錦衣衛來報到,大明既然是父親,兒子們鬧騰就得主持公道,陛下太忙,我來過問此事。其間,若有占城遺民在大明境內被殺,被掠,被威脅,均可尋求當地指揮使司尋求保護,均令即可下達。」
後頭兩個番子當即自腰裡取均旨,抬頭結尾已經寫好,只需要天上內容,寫上日期,便可下達天下四海。
這不是衛央要的,是老皇帝怕他一拍屁股跑回西陲,要求廠衛按照半副鑾駕的規格製作的。
「大將軍,均令已寫好。」番子們刷刷刷幾筆寫完立馬捧過來。
衛央草草一看很滿意:「做的不錯,老子打兒子,哪來那麼多道道,下發。」
安南副使伏地大哭。
「諸位,瞧著他可憐不可憐?」衛央劍鞘拍著那人後背問其餘諸國使者。
使者們不答。
「可憐,十分可憐,不過我倒想知道,安南攻陷占城后,占城之人是不是比他還要可憐?」衛央嘆息道,「當老父親著實太操心了,你瞧,一個沒瞧住,這孽子便張牙舞爪,便欺壓手足兄弟,不打,是教不出好兒子的!」
張小六猜測:「如此有恃無恐,只怕必有依仗。」
「還能是什麼,朝廷鞭長莫及,陛下精力難以為繼,加上宣德朝留下的『祖宗法』,群臣們自然要扯皮,」衛央道,「不過此事怪不得朝廷諸公,沒有經濟基礎那塊地就是個死地,能把國朝拖垮在裡面。至於朝內有人給他們說話甚至默許,那好辦,不就是西南土司或者沐王府么,我正等著他們造反,三萬門大炮,不怕轟不平一群反賊。」
有內侍牽馬而來,使者們越發瑟瑟發抖。
那威震天下的大槍,那踏碎千軍萬馬的紅馬,這些竟然都在大內供養,這說明大明皇帝陛下對這個對土地無比貪婪的大將軍信任如自己一樣了,如今他竟說要打安南,搞不好這事兒還真能成,這可不行。
「秦國公——」有不知哪家的使者跨步而出。
衛央劍鞘一動,劍芒森然,一劍斬來使髮髻,道:「大明要幹什麼,大明君臣軍民說了算,阻攔者便是敵人。念其為使,斬其發,叫年後發往各國的使臣攜帶一縷,遍傳諸國國王,這一次只要斷髮,若下次,我只要他們國王的首級,去吧。」
諸使者大哭。
小紅馬踏著輕快的步伐,一躍過了那斷髮使者的身,嚇得他慌忙又匍匐在地不敢起身。
「尊我為王,便該行大明之道,懂上下,知尊卑,邊陲之地,莫非果真是一群野人不成?」衛央策馬直去。
群使惶恐,要退走之時,裡頭有內侍傳旨:「大明天子,詔諸國覲見,速來!」
這就對了,跟這幫混蛋客氣什麼,就沒見過給大明當乾兒子還當得跟爺似的貨色。
一馬直奔西城,街上行人不多,中間大道無人阻攔,有巡城的邏卒遠遠瞧見大紅馬,哪裡敢有人去盤查。
初來京師之人有不識者,只看高頭大馬雄駿,馬背上卻只是個穿著麒麟服的人,都驚訝道:「哪一個世子敢這麼乖張?」
京師人笑道:「西軍之前,公侯奉公守法,哪個世子敢乖張?那是秦國公!」
衛央沉著臉,心中想的是周邊諸國的問題。
打,不能一口氣都打。
遠交近攻也不必用了,韃靼人早被打進了城池,這一招瞞不過別國。
何況西南畢竟交通複雜,有眾多實力勾連其間,要一股腦只顧打過去,只會把最精銳的隊伍葬送在裡面,得等西南交通打開之後,一鼓作氣徹底解決這個半生不熟的地方。
「改土歸流,金瓶掣籤,不能再拖了。」衛央握緊劍柄,不趁著老皇帝還在,皇帝能給他最大的空間去活動,等將來的小皇帝上台,恐怕一旦鬥爭驟然激烈起來,這最好的歷史十七就會錯過。
忽的,他眉心一動,有暗器刺破空氣打來的危機感襲來。
誰找死?
衛央長劍出鞘,似乎將那暗器視而不見,劍芒脫劍而出,直打襲擊之處。
幾乎就在同時,一側酒樓上有個女子的聲音清脆的喝道:「一陽指?大理後人——不,沐王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