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忘不了
柳依絮站在那遙望著蕭靈消失的方向,怔怔出神,淚水湧流中,透出無限傷感。
梁通天望著立在自己下方的柳依絮,感覺到她身上散出的情緒。一時心中也是一滯,想起當年與乾彩依在一起的日子。梁通天再望向天霞仙子,一時心中大動,嘴中自語道:“為情所困,情為何物?我以斷情曲阻其渡劫,卻是在幫她對抗心魔。情若斷了,塵念便消。哈哈,錯了,原來全部都錯了。”
梁通天說著話,斷情笛再次放在嘴邊,一時笛音再出。
此時的笛音婉轉牽柔,一改斷情笛果斷剛硬之風。曲音中旋律展開,如春風拂麵,湖水漣漪起紋,花香鳥語四起,全是一副美好之像。繼而又轉,慢慢透出淡淡的憂傷,牽出思念之情。再轉成傷,盡是悲痛吊念之情。笛音由樂到憂,由憂到悲,在掌老峰峰頂回轉。
此時的斷情笛已不再發出波動攻擊,隻有曲音傳出,旋律一點點地透過威壓傳入天霞仙子的腦海。
天霞仙子在聽到那斷情笛聲後,全身忽然安靜,不再顫抖。在其腦海深處識海之中。光幕上不斷幻動的光影不再混亂,此刻一幕幕清晰地展現了出來。
每次當自己出現在陽元門之中時,同門師兄弟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帶著興奮和愛慕。唯有一人例外,就是那一心沉醉在陣道之中的仲謙。他看自己的目光總是那麽不經意,那麽普通,那麽平和,卻顯得那麽不平凡。
徐滅偷煉木佛拳,發瘋般攻擊自己時。是他忽然出現,將自己帶入他布置的困陣之中。躲了一整夜,那一夜他緊緊守在自己周圍,直到天亮後,察覺到情況的師傅來將那瘋狂的徐滅打跑。那一夜裏他的安慰,他的保護,他牽著自己手的感覺都深深刻進了心裏。
徐滅的火佛教勢力擴展,並不斷來丹霞派作惡,傷害丹霞弟子無數。火佛魔諸般行為,盡然全因她天霞一人而起。在她為徐滅行為萬分自責之時,是仲謙來到了自己麵前。給她說了修複那殘廢護派大陣的計劃。而後,這仲謙便每日都撲在了修複大陣之事上,耗盡心力,大陣終成。這才依靠護派大陣之力將火佛教的騷擾阻擋在山門之外。
許多的場景一幕幕放出,那仲謙的身影在那光幕中越加的清晰。
光幕上出現到正魔大戰之時,天霞仙子再次對上了火佛魔。丹霞劍氣如狂風一般不斷向火佛魔擊去。火佛魔拳頭所過,木屬性勁氣催燃成火,焚燒而來。兩人的大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天霞終究不敵,在火佛魔木佛拳拳下,受到重傷。在天霞散失抵抗之力時,仲謙忽然出現,將天霞救起,向著密林之內逃去。
在那大山之中,天霞經過了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她重傷的日子,仲謙每日相伴,悉心照顧。兩人在那原始密林中朝夕相處,相依為命。在那裏,在睡夢中,在重傷之下。天霞將自己心底對仲謙的愛慕之意說了出來。仲謙在聽了天霞的傾訴後,便將天霞緊緊地抱在懷裏。她這一輩子第一次躺在男人的懷裏,感覺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甜蜜。在那大山之中,他們過了半年,卻猶如隻過了一日。
走出大山之後,她們加入了歸聖千率領的抗魔大軍之中。他們坦然地走在了一起,成了令人羨慕的一對。正派最後以壓倒性的優勢將魔軍打退。在仲謙布置的陣法中,火佛魔徐滅被困其中。所有丹霞門人在那等著將這丹霞罪人處死。火佛魔卻在大陣之中,向著仲謙哭泣求饒。
仲謙比徐滅大八歲。徐滅自幼無父無母,在丹霞山上由仲謙一手帶大。麵對徐滅的哭訴,仲謙不忍。去撤了陣法,欲將徐滅扶起時。徐滅突然發難,一雙木佛拳打出火光,直將整個仲謙吞噬。
徐滅的兩拳,穿透了仲謙的身體。天霞從空中接到仲謙的身體,便看到他的目光,看向自己,那麽的平和。她的耳邊飄來他最後的話語:“天霞,忘了我。”
仲謙死了,可天霞如何能忘記他。天霞仙子帶著丹霞派對火佛教進行了清剿。所有與徐滅有關的魔道之人,都被丹霞派滅殺。這場清殺進行了十年,十年中火佛教之人幾乎被滅絕,唯有徐滅,消失得杳無音訊。
忘記他,這是仲謙死前給天霞說的最後一句話。十年前天霞閉關了,她認為自己是在修煉,準備絕塵渡劫。可到這一刻,在梁通天曲子帶出的這諸多清晰幻象中。她才明白,十年閉關,她隻不過是在試圖做到仲謙最後對自己說的話語,去忘記他。可到這時,當一切都清晰的想起,她又如何能忘記。
天霞仙子識海中,那仲謙的身影越來越清晰,那平和的眼神越來越明亮。那仲謙忽然邁步前行,帶著整片光幕向著清風掃過之處邁去。頓時那旋風慢慢減退,光幕緩緩瀉下,將那些清風蓋了去,整個識海瞬間恢複成了開始的樣子。凹凸不平,有波有浪。
隨天霞識海的變化,天霞仙子整個人的肌肉,經脈均是一鬆。那本身在集縮的丹田忽然擴張,被瘋狂壓縮的液態能量猛然擴散。‘轟’一聲爆炸清晰地傳出。見得天霞仙子七竅鮮血,狂飆而出,在那爆炸聲中經脈全部損壞斷裂。
“師傅!”隨天霞發生的變化,安排完事務,早已來到這等候的柳如眉發出呼聲。柳如眉躍上峰頂,一把將正要倒下的天霞抱起。
天霞靠在自己徒弟的懷裏,閉上了眼,腦海之中依舊是仲謙的樣子。至死,她終究是忘不了這個男子。天霞最後睜開眼,看著自己的徒弟。嘴中說道:“記住,不可動情!”一邊說著話,眼神卻是看向了尚在神傷的柳依絮。
柳如眉點頭,抱著這將她一手帶大的師傅,順著她的眼神看向柳依絮。腦中幾個字來回飄蕩‘不可動情,不可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