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日月永在> 第四百一十三章:落日餘暉(七)

第四百一十三章:落日餘暉(七)

  可能連馬大軍自己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還能體驗一次做外交官的感覺。


  在德裏的第一個夜晚,他就不知道接到了多少求見的請求。


  “沃格是吧,坐吧。”


  看著不遠處跪在地上畢恭畢敬的男子,馬大軍嗬嗬輕笑,伸手一引。


  “本帥又不是吃人的猛虎,不用拘謹。”


  被喚作沃格的男子磕頭道謝,起身後並沒有落座,而是先自懷裏取出一個錦盒奉送:“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元帥笑納。”


  錦盒打開,裏麵安靜的躺著一條華麗璀璨的寶石項鏈,隻一眼,便知價值不菲。


  隨手將錦盒蓋上,馬大軍又拋了回去,衝發怔的沃格笑道。


  “我大明的軍紀國法嚴明,你的禮物太過於貴重,我若收下,腦袋就要搬家了。”


  見沃格一臉的難以置信,馬大軍也懶得跟他多解釋,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些虛禮能免的就免了吧,你有什麽事,可以跟本帥明說。”


  從未跟馬大軍有過近距離接觸的沃格心裏頓時輕鬆了不少,看來這位大明的元帥並沒有什麽架子,還是很好相處的嘛。


  心裏踏實不少的沃格打起精神,諂媚的笑道。


  “聽說元帥明日就要北上帕尼帕特,可元帥一走,這德裏的防戍任務就將至關重要,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靠的住的人來為元帥您提供後勤的保障,所以,在下覺得,是不是應該設置一個德裏總督?”


  他倒是心不貪,沒敢張嘴就說整個印度,而隻先提一個德裏。


  馬大軍挑挑眉毛,頗為感興趣的點點頭。


  “嗯,接著說。”


  “在下跟幾位同伴商議了一下,願意,拿出二十萬兩黃金來,以資貴**費。”


  印度有黃金之國的盛譽,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黃金儲有國,拿出一二十萬兩出來,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少了。”


  馬大軍一開口就直接討價還價起來:“我軍攻德裏,僅炮彈就打出近萬發,我國皇帝陛下曾言,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你算算看,一門炮萬兩,三百餘門是多少錢。”


  還有這麽算賬的?

  沃格有些傻眼,而後大搖其頭的哭窮:“元帥,您就是把我們歸了包堆的扔油鍋裏煎炸,也湊不出三百萬兩黃金啊。”


  僅以大明眼下的匯兌體係,三百萬黃金幾乎等同五千萬白銀,這筆巨大的硬通貨儲備往國庫裏一放,銀行就可以馬力全開的印鈔票,這次征西南的軍費全回來不說,最起碼還能多掙好幾倍。


  “三百萬拿不出來,兩百萬也行。”


  馬大軍笑眯眯的說道:“隻要你願意,本帥這裏還有一筆更劃算的交易。”


  光買賣一個德裏有什麽意思?

  這話說的沃格眼睛一亮,整個人便激動起來。


  “敢問元帥,是怎麽樣的交易。”


  馬大軍笑而不語,直勾勾的看著沃格,後者便一咬牙。


  “兩百萬就兩百萬,這筆金子,在下三個月內為元帥籌齊。”


  見沃格應了下來,馬大軍這才心滿意足的點頭往下說道:“比如說,整個印度。”


  整個印度!

  沃格狠狠的吞咽一口唾沫,甚至沒等馬大軍開口,他已經主動報出了價格。


  “一千萬兩,黃金!”


  這絕對是一筆超級天價,沃格心中計算了一下,這筆數字,他起碼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開采出來。


  在國際的黃金儲備報告的記載上,印度的金礦儲備有兩萬五千噸,折合下來就是五億兩,但實際上即使到了後世,印度的國家儲備才隻有六百噸。


  更多的數量都集中在民間,這是民俗風氣,印度人喜歡金飾,吠舍和刹帝利兩個階層,哪家結婚,閨女不穿個幾十斤重的金飾都不好意思出門。


  更別提最耗黃金的婆羅門了,隻要修葺神像,哪次都得數千斤之巨。


  大明的地理優勢現在看來,是多麽的得天獨厚。


  缺黃金有印度,缺白銀有日本。


  “賣印度,我大明不要錢。”


  馬大軍笑嗬嗬的一口拒絕掉這筆天價贖金,而是起身走到床榻,取出一份令信。


  “這是本帥來之前,我國皇帝陛下親筆所寫,你不識我天朝文字,本帥就大致跟你說一下,我大明要的,是稅收。”


  稅收,就是印度這片土地上生產出來的所有一切!

  沃格下意識就要拒絕,但這個時候馬大軍的眼神,恰到好處的變的冷冽起來。


  濃鬱到近乎實質般的殺氣,讓沃格腿肚子一軟,直接跪趴在了地上。


  “我們皇帝陛下是仁慈的,聖諭說了,將來印度的糧稅和金銀礦煤四課,各征七成。”


  十稅七!

  這算哪門子的仁慈?這比北德裏蘇丹國收的還狠啊。


  沃格驚恐的昂起脖子,失聲的搖頭,用這種方式向馬大軍表達著這種做法的不切實際。


  但,真的不切實際嗎?

  約翰牛十八世紀的東印度公司報告,在印度,東印度公司與印度各邦的總督代理人聯手,收八成的糧稅和百分之百的金稅。


  也就是說,印度所有國人全部淪為約翰牛的奴隸,每種出一百斤糧食,要上繳給約翰牛本土八十斤,而金銀等貴金屬,那更是全額輸送回大本營,敢私帶離開的,一經發現直接槍決。


  那一年,是乾隆中期。


  約翰牛本土的糧稅為十稅二,而清朝的稅收因康熙那句永不加賦,比例大約在十稅一的上下浮動,但苛捐雜稅年年新增,也是那一時期,有了喚萬歲為萬稅的口號。


  “別急啊。”


  馬大軍笑著扶起沃格,輕描淡寫的說道:“這七成,我大明又不是盡取之,七成中,我大明隻取八成,餘下兩成,誰是印度的總督誰取一成,最後一成,均分給各邦的地方總督。”


  沃格心裏馬上開始瘋狂的計算起來。


  總督取七成的一成,也就是百七,看似不多,但這錢是全部進入了個人的口袋內,幹個二十年,那也是家財萬貫,巨富無比了。


  一個國家的百七,怎麽著也比當大地主多太多倍了。


  這麽一計算下來,未必不可以接受啊。


  看到沃格心動,馬大軍更是笑的開心。


  在印度事情上,皇帝交代的很明確,那就是要,合作共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