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敘皇情
拓跋宗思不管自己,魏軍兵將可不敢全不管燕王之子,他們又不知蕭子申早得了帥輕影吩咐,未免刺激了拓跋毓秀,最好不要傷了拓跋宗思,自不會亂來。
蕭子申製住拓跋宗思,帶著他一起攻向魏軍,魏軍怕誤傷了蕭子申身前的拓跋宗思,連箭也不敢亂放,隻束手束腳的與大趙禁軍對陣,片刻就被攻入了內關。
帥輕影率領後續大軍來後,隻一個時辰就攻下了泰武關,俘了三千多魏軍。
帥輕影留下了兩位將領,領了兩千禁軍把守泰武關,仔細看好拓跋宗思,又處理糧草、俘虜等事,自與蕭子申率主力去襲擊圍困代州的魏軍。
拓跋毓秀也沒想到帥輕影行動竟如此迅速,他得報泰武關丟失,正派人去知會援守糧草準備伏擊帥輕影軍的公乘千軍,讓他速去奪回泰武關。帥輕影卻引軍殺開了代州缺口,接引了代州守軍退往泰武關去,加強兵力護守泰武關,以斷魏軍糧道、歸路。
既然拓跋毓秀之軍與戰諱等的賊軍不同,不會殘害百姓,那禁軍困守代州也沒有意義,不如齊來同守泰武關,這樣就更加萬無一失。
待帝九重領軍一到,加上原州守軍,又阻斷了拓跋毓秀歸途,拓跋毓秀已沒有必勝把握,還有正定路軍西來之憂,再有拓跋宗思在手,不怕他不妥協。這就是帥輕影所,解大同路危的契機,現在已成了一半了!
公乘千軍得令後,自要將功折罪,何況魏軍現在的劣勢,罪魁禍首就是他,現在更失了拓跋宗思,怕拓跋毓秀火氣,不敢拖延,急忙領軍來攻打泰武關,企圖奪回。
現在防守泰武關的禁軍已有一萬多人,之前一逃一速決,泰武關又沒有受到兵摧,雖是南北兩麵迎敵,也顯遊刃有餘。
在加上帥輕影不時在公乘千軍領軍攻打時,帶著拓跋宗思到城上一起指揮,同樣嚇得公乘千軍縮手縮腳,攻了幾日,根本攻不破泰武關。
帥輕影在城樓上望著關前的公乘千軍,笑道:“公乘將軍,看到沒有,這才是真正的泰武關,哪像你們之前的不費一兵一卒就輕易得了去!識相的就換你們北大將軍前來話,帥某自好好的還了拓跋將軍!”
如此大事,公乘千軍不敢自專,急忙派人傳與原州前線的拓跋毓秀知曉,待他抉擇。
此時,帝九重主力到了青木關後,就領大軍往原州而來,加上原州原本守衛的張保義所領禁軍,原州內外已有五萬多趙軍,加上泰武關的一萬多禁軍,拓跋毓秀已沒有了絕對優勢。
拓跋毓秀沒想到公乘千軍敗退後,自己看了帥輕影,錯估了他的用兵方向,竟使局麵惡化至此,一時也隻搖頭苦笑,暗歎失算。
帝九重領軍到後,就派人持書去魏營,邀拓跋毓秀陣前一敘。
次日一早,趙、魏大軍布陣原州之南,遙遙相對。
帝九重見拓跋毓秀領了一將打馬往兩軍之間行來,也就隻帶了霍定豐同上前一會。
待走近了,眾人下馬見禮後,帝九重道:“燕王,這幾年趙魏都盡量克製,不輕啟戰端,為何魏國這般來勢凶猛,竟起舉國之軍南下?”
拓跋毓秀輕笑道:“魏王,這些年我們兩國克製,隻不過是明白誰也攻不破誰,未免徒增傷亡,徒重百姓負擔,所以才不輕啟戰事!但捫心自問,我們兩國不都想一統下不是!”見帝九重點頭,續道:“戰諱突然得了金銀要起事,此必然造成大趙內亂,大趙的魏王、秦王正當壯年,大魏的太後、丞相、宋王、燕王卻開始老了,如此良機,我們自然要拚一把。否則待我們真正老去,我們也是擔憂魏國將來的。魏王縱橫下多年,自然明白這老臣之心!”
帝九重點頭道:“燕王顧慮的對,若待大魏的太後、丞相、宋王、燕王等老去,不怕燕王笑話,我與四弟定也會率軍拚一把!這下兩國對峙,百年之後,誰又知道會發生什麽,自然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將大事底定!”
拓跋毓秀道:“魏王能理解就好,隻是……我們卻高估了戰諱!原本以為他臥薪嚐膽三十餘年,又有丁長烈、步青雲等統軍,就算敗,拖住大趙數萬、甚至十萬大軍一兩年怕沒多大問題,到時我大魏自能尋得良機!沒想到他如此不經打,竟連半年也沒堅持住,舊秦少師,果然是個大的笑話!”
帝九重道:“既如此,戰諱已敗,大趙已無內憂,我們兩國再戰下去也不過徒增傷亡罷了,燕王,不如就此罷兵休戰如何?”
拓跋毓秀哈哈笑道:“魏王啊魏王,我才了,我們已經老了,要拚一把!戰諱雖敗,但大趙可不是‘已無內憂’,隻要帝廷義仍在,這泰武關之事再演那麽兩三次,不準你們大趙就會大亂,誰再戰下去不過徒增傷亡?除非……帝廷義現在不是皇帝,我大魏自然隻好退兵了!”
拓跋毓秀話尚未完,帝九重臉色就略變了!
拓跋毓秀的不錯,大趙沒有戰諱,還有一個帝廷義,誰大魏就沒有機會的?拓跋毓秀將泰武關之事強加到帝廷義頭上,無論真假,就算拓跋毓秀是冤枉帝廷義來離間大趙君臣,帝九重、帝九詔都需防備帝廷義,這樣掣肘起來,無法全心迎戰,不定就被魏國抓住了戰機!
況且,拓跋毓秀所,有極大可能是事實,那麽,誰能保證此類事端不會重演?這同樣會給魏國可乘之機,若利用得當,真可能攻入大趙腹地,就如這大同路一般!
而且,拓跋毓秀大趙不準就會大亂,也絕非空穴來風。若泰武關之事真是帝廷義所為,日後或還有類似事端,到時帝九重兄弟之怒與帝廷義之懼走向極端,一個不心,甚至一件事就可能引發大趙內戰,這豈不是大魏一統下之機?所以帝九重才會色變。
拓跋毓秀見了色變的帝九重,想起拓跋文紹,也自暗歎,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話雖如此,大同路此局,卻是我方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