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父母差不多就可以了
很多父母可能不以為然,認為“差不多”絕不是追求的教子境界,那與“馬馬虎虎”有什麽區別呢? 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呢?時時盯著孩子,還是事必躬親?都不是,父母其實做一個差不多好的家長就可以了,這樣,既讓孩子更好的自然成長,又不至使我們的事業疏漏。一個國外兒童教育專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過,“孩子所處環境的養分合適時,其遺傳的潛質就會體現出來。”注意,這句話的關鍵是“合適”,並不是獨一無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很多父母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恨不得將自己的全部灌輸給孩子。而讓父母們擔憂的是,孩子如果成績不是特別突出,或沒有特別高興,就很容易產生內疚感,將這歸咎於自己或老師。 其實,孩子隻要高高興興地成長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需要的是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好就行。比如,孩子的家庭作業難以做得非常好,孩子的老師或朋友差不多就可以了,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差不多好就可以了,等等。 一個叫李祥的孩子,被父母送到一家貴族學校學習。父母的目的是讓孩子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李祥每天晚上都被媽媽催著做功課,似乎有做不完的題,讀不完的書,常常到很晚。 貴族學校優越的學習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並沒有讓李祥多麽高興,相反,他還為此悶悶不樂。 父母發現他比較適應有一千多學生的公立學校,於是把他轉到當地的一家中學。 出乎意料的是,公立學校環境雖然遠遠比不上貴族學校,但孩子卻說:“這裏的學生都融洽,學習刻苦。在原來的學校裏,人人就像同極磁鐵似的相互排斥。而現在,這裏的學生很有幽默感,相互幫助,其樂融融。我發覺在這裏很快樂,不用老師和家長催促,我要比以前學習努力、自主。” 每個孩子都像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父母不必為其塑上金身或晶瑩剔透的珍珠。孩子不是給人看的,他如果沒有優異成績的光華,就會認清自己,懂得珍惜生活,敢於拚搏,勇於承擔,去開拓自己的未來。 正是差不多、不完美,孩子才能追求和希翼美好的事物。不要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出類拔萃而悶悶不樂,也不要為自己孩子的優秀而沾沾自喜。人生就像一場足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天。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孩子得到的多於失去的。 1.不追求完美。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育自己孩子時時進取、永不放棄,對人生充滿追求。 2.學會接受缺陷。耀眼的榮譽光環可能不屬於孩子,但孩子隻要珍惜生活,追求上進,理智地珍惜環繞自己的愛。那麽,父母就能得到別的生命不曾獲得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