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新的一年到了,武楚至今二十載,已曆經兩位帝王。如今第三位皇帝鳳丘即位,年號永昌,開啟新的紀年。


  永昌元年,淮郡郡守一案再牽扯出貪墨大案,十數名官員被抄家沒產,三族流放。算是新帝給各地官員的一次警告,勿因一時之貪害人害己,禍害三族。


  此案到此終結,不會再有下文。


  有知情人猜測,此案的背後或有皇室宗親參與其中。為顧及皇家的顏麵,同時對自家人網開一麵,朝廷不得不就此打住。


  “到底是家臣出身,登高不過二十載,便各自貪婪重利,手足相殘,江山能長久乎?”民間有文士哂道。


  文士清高自傲,最喜批判當權貴族。


  “兄台也不必對新皇如此苛刻,聽聞少陽君曾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她祖上在遠古時期也不過是九州一隅的小部落。顯赫千餘載,因出了個暴君從此沒落。


  可見上蒼有眼,既讓帝印落在鳳氏一族的手裏,總有它的道理。若得仁君,便是萬民之福了。”


  能讓千年王族的北月氏俯首稱臣,意味著鳳氏一族確有能耐。


  再說,北月氏還出了一名暴君呢!可見人非聖賢,總有缺陷。隻要鳳武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些許小人作祟,除了便是。


  “為兄並非吹毛求疵,也知鳳武大氣,否則焉能容忍北月氏存活至今?光憑少陽君儀同天子這一點,為兄對先帝的胸襟還是心悅誠服的。”那文士笑道。


  不僅是胸襟,還有先帝的城府,畢竟儀同天子也是一道險坎。


  當然,先帝既給了她至高無上的尊榮,能否承受得住,那是她的事。這一點,世間文人雅士津津樂道,萬分樂意作壁上觀,坐看兩朝後人誰能笑到最後。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榮耀,平民如此,貴族更是如此。


  “隻是新朝這股貪墨之風刹不住,終非百姓之福啊!”文士歎道。


  新帝高高在上,奏疏層層遞進,傳至禦前換了新模樣,怎知民間慘狀?功臣無功,罪臣無罪,民眾是看在眼裏的。這股怨氣積久了,終有爆發的那一日。


  雖有北月氏鎮壓一時,可少陽君是女子,百姓對國君的人選隻能寄望於新朝。永昌帝雖有意重用她,肯定也有人極力中傷她與其三兄,欲置其族於死地。


  她一死,驃騎將軍北月禮獨木難支,全族覆滅不遠矣。


  北月氏若倒了,鳳武必將大亂,一個貪婪成風的皇朝人人得而誅之。亂象已嶄露頭角,若不及早深挖清除,平靜了上千年的王朝將麵臨傾覆,波及九州。


  “兄台既有救世之願,又有治國之才,為何不願入朝為官?”同伴不解。


  嗬嗬,那文士笑了笑,岔開話題道:

  “賢弟喝茶。”


  貪婪成風的皇朝,除了同流合汙,想立足朝堂並非易事。不僅有性命之憂,更有滅族的危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九州列國總有明君,何必非武楚不可?


  新紀元的開啟,眾士均在觀望,順便見識一下少陽君的奇思妙想。


  聽聞,經她提點改造的更衣之室不僅不臭,擺一香爐在內便能一直氣味芬芳,那場景簡直如夢似幻,尋常人實在難以想象。


  還有那十八子,不少文人雅士感動於她的孝心,紛紛效仿。


  日常盤於手中,果有靜心寧神之效。


  如今,鳳武各地均掀起一股盤玩手串之風,它不僅美觀大方,還能寄托對先人的哀思。尤其是家中的長輩,盤玩之後是愛不釋手,連脾氣都溫和了許多。


  元昭知道後,表情是這樣的:“……”沒想到它還有此等功效,大意了!再次和成為九州巨賈的機會失之交臂。


  此念一閃而過,並未較真。


  在京城,除了手串、琉璃筆架等物風行一時,她的更衣之室盛行於整個京都,成了各府依樣畫葫蘆的樣版。


  唐工等人果然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各府爭搶。


  不過,他目前在為皇宮的貴人們改造,外邊的貴人們正眼巴巴地等著他們出來,將作少府那邊的預約名額已經排到年底。


  錯失立功的機遇,不僅大匠工懊惱遺憾,那令丞更是悔青了腸子。


  無奈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錯過就是錯過了,技術這東西搶不了。更何況,唐工到東平巷效力,在那位貴人麵前露過臉的。有她撐腰,甭說他一令丞,連大匠工也不敢對唐工怎樣。


  另外,還有慶王的孫兒鳳閣鳳大人,夏侯的親兒子夏五郎都在東平巷見過唐工。


  嘖,不得不說,當一個人的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


  據說,那令丞為了此事大病一場,悔之晚矣呀!


  ……


  一時間,新的更衣之室被越傳越神奇,可憐京城之外的人無緣得見。


  除了眼饞欽羨,僅能憑空想象它的便利模樣。


  更衣之室的改進,帶給人們無限的驚喜。甚至有官員上表,懇請陛下給予有功之人應得的獎賞。永昌帝已經見識過更衣室的便利,深以為然,理應獎賞。


  晉唐工為將作令丞,其餘民間匠工皆被納入將近少府,為皇室效命。


  “陛下,此事由太和公主提出,應占首功。”有官員聽不到對東平巷的獎賞,為她抱不平道。


  “她就那麽提一下,何功之有啊?”永昌帝睥睨道,“若無匠工苦心鑽研,哪來今日的成果?”


  真把他當三歲小兒麽?太和已經位極人臣,賞無可賞,這份賞賜自然得落在國公府的頭上。可是,往日裏他誇一句太和,百官無不炸毛跳腳,極力詆毀。


  今日倒好,主動給她搶起功勞來了。


  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可是陛下……”那位官員不知聖上的心思,正欲辯解。


  “好了,朕知道你們的意思。”永昌帝擺手製止他的話,想了想,道,“賞罰要分明,小功也是功,有功就該賞,那就賞太和千金,以茲鼓勵。”


  “陛下,”又有官員出列,冒險提議,“太和殿下不缺千金,倒是國公府才俊眾多,除了驃騎將軍卻再無官職,甚是可惜。臣下以為,此賞封予家人更得人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