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年少強說愁

  杜靈兒正是鎮北侯家的小姐,而正北侯現在屬於,隴右一派的領頭家族。


  瓊樓閣下已經響起了四月之聲,而原本那些在秦淮河畔彈奏樂曲的女子也紛紛停了下來,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因為這個時候秋日宴馬上就要開始了,他們也不必在這裏爭搶生意,免得遭人厭煩。


  秋日宴和其他宴會並不一樣,他並沒有真正的主持,若是非要說有的話,那就隻有皇上本人了,但是皇上並不是每次都親自來,所以相當於沒有。


  他開始的信號就是這管弦之聲,若是這些管弦之聲從樓內響起,就說明宴會即將開始。


  眾多的學子紛紛收拾好自己的麵容,進入到了瓊樓閣之內。


  每一份人的手裏都是有一張請帖的,當這些宴請帖收夠了之後,瓊樓閣的大門便會關閉。


  到時候宴會才會今天的進入第二輪。


  一輪的宴會,其實就是讓大家喝酒放鬆的環境而已,所以隻是簡簡單單的上一些音樂,然後再上一些酒水和飯菜,實在不行再往旁邊帶一些書架之類的,這都是常規操作了,不需要蘇挽卿費心,按照以往的布局走就成。


  第二輪宴會才是重頭戲,那就是所謂的詩詞歌賦之間的對拚。


  在傳說之中,皇上每一次這種宴會都會親臨這裏雖然不一定露麵,但是都會在這裏呆著,若是一個人表現的好的話,會被皇上看中的。


  所以哪怕沒有主持人在場的所有人也都是使了渾身解盡在表演。


  其實這個傳聞有些對有些不對,確實每一次皇上都會在這個地方呆著,哪怕他大多數時候是不會露麵的。


  但是有一句話是誤傳的,那就是他絕對不會在這個裏麵看人,不會因為這一個所謂的詩詞大會而對某個人另眼相看。


  因為治理國家和搬弄文采完全是兩回事,一個人會吟詩作對,字寫得很漂亮,隻能說是提高了某些語言上的交流而已,但是你若是沒有治國之才,依然沒有任何卵用。


  皇上正是清楚這一點,所以他隻是把這個宴會單純單純的詩歌交流大會來欣賞的。


  如果說是治國之才的話,這恐怕有一些難。


  等到瓊樓閣的大門緊閉之後,管弦之器就變通通撤了下去,緊接著換下了一批樂器上來。


  那些樂器並沒有說是在後麵演奏,而是簡簡單單的放在了整個大廳的最重要,除了常見的古箏,古琴,竹笛之外,甚至還有鼓以及少數民族的樂器。


  這些都是一會兒給他們吟詩作對時提興致用的。


  蘇長海早就在第一輪的時候偷偷摸摸的下去了,現在正坐在一個角落裏,自己喝著茶,也沒有人和他交流。


  而沈輕塵和蘇挽卿雖然說是在四樓,但是其實根據這個房屋的特殊設計,在四樓的某一個窗戶上,是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三樓所有的場景,而在三樓的某一個窗戶上,咋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二樓的所有場景。


  所以等到第二輪開始的時候,沈輕塵和蘇挽卿變移座到了三樓的雅間之中。


  和想象中的不同,當第二輪開始的時候,雖然所有的學子都已經按照規矩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是並沒有爭搶著獻上自己的詩才,而是靜靜的等待著。


  不一會兒就有這裏的店,小二拿著一摞紙張走了上來,給每一位才子都挨個分發,而每一位才子都並不驚奇,看樣子是提前問過了。


  沈輕塵在蘇挽卿的耳旁解釋道:“自從三年之前這裏的規矩就改成了這個樣子,每個人按照題目進行坐實之後才是發揮自由空間的時間。


  而且在這些詩句中,其實還蘊含了一些治國之策的運用。


  這也是父皇想象真正考驗這些人的,他並不想讓自己朝堂上的人隻會吟詩作對,吟誦風雅,但卻對於真正的治國之策,民生百姓一竅不通。”


  皇上是一個好皇上,這是他在蘇挽卿心中的印象。


  當所有遊子拿到紙之後,看到紙上的第一道題,頓時有些抓耳撓腮。


  不過幸好這裏並不是科舉考場,所以是允許討論的,因為平常在官場最上多加討論,然後商定政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少人都已經開始交頭接耳,蘇長海皺著眉頭,不知道怎麽下筆,但是也沒有與人交流,眼神閃爍,似乎有思緒在腦海中回蕩。


  “你的第一題是什麽呀?”蘇挽卿見就這第一道題就把樓下的眾人難成了這個樣子,頓時有些好奇。


  沈輕塵拍了拍手,讓底下的人將體送上來一份,很快,一落題都放在了蘇挽卿的麵前,一共有十張紙。


  前麵的三張紙都是必答題,也就是每個學子都要作答的,而後麵的七張是選答題,一個選擇隻需要在其中選擇一樣就可以。


  要是想選擇兩樣作答,也不是不行,七樣都選的話也可以。


  隻不過今天他所有的行為都會被記錄在案,這個瓊樓宴說是一場所謂的宴會,其實就是一場對於即將進入官場的官員的人格考驗。


  有一些人會選擇隻答一道題,對這道題死磕到底,尋找精益求精,而有些人就是每道題都要看一遍,雖然每一道題都不能回答的很夠完美,但是對每一道題都進行過思考。


  這兩類人以後在官場上將會有不同的走向。


  蘇挽卿拿起第一張紙,上麵寫的題目是這樣的:

  北國災害,民不聊生,現派你前去賑災,而正在路上,困難重重,不僅有大量留名,而且遇到無數貪官汙吏,朝廷所撥款的賑災銀兩真正運到災區之時,便不勝兩用,而你作為這次的主要正在人員,卻因為此事而無限苦惱,深夜,你無奈之下,吟詩一首,以作感慨。


  怪不得下麵的人眉頭皺成那個鬼樣子,他們隻知道什麽風花雪月,這個時候你讓他們做這些文章,那豈不是要了他們的老命嗎。


  關鍵是這個題目的主旨是苦惱,但是現在這裏坐在這裏的人有多少人是真正苦惱過的呢?那豈不就是少年強說愁嘛?


  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作答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