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二女爭趙雲
來時兩個人,歸時多了張遼與高順以及百人的騎兵護衛。
這一趟對於楊翦來說,可謂滿載而歸。
張遼二十五歲,高順二十八歲,楊翦便以兄長相稱,刻意結交。
張遼高順聽聞楊翦是弘農楊氏子弟,又是太尉楊彪養子,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行至弘農,楊彪早已派人守候,交待他前去接受鎮南將軍段煨的兵馬。
原來,在李複與賈詡商議後,經過楊彪提議,朝廷征召段煨入朝廷為大鴻臚,成為九卿之一。
賈詡親自到華陰勸說,段煨最後答應了朝廷,交出兵權,入朝為官。
這讓楊翦喜出望外,段煨治軍頗嚴,他的軍隊戰鬥力在關中這些董卓舊部中算是很不錯的了。
楊翦遂以張遼為主將統領段煨所部,讓高順在段煨軍中挑選精銳,重建陷陣營,人員暫以三千為限,至於二人的官職,待他回京後,朝廷自會有旨意下來。
張遼高順倒是沒有想到楊翦小小年紀居然有如此心胸與膽魄,感佩不已。
在楊翦建議下,高順日後將率陷陣營東進至弘農,修繕秦函穀關駐守。
至於更長遠一點的計劃,等過陣子再商議。
張遼與高順自去段煨華陰的軍營,楊翦自回長安。
出長安時兩個人,歸長安時又成了兩個人。
再次在原野上遠望眼前這座雄城,楊翦的心情已大為不同,隻是前路依舊艱難。
到了東門不遠,楊翦眉頭微皺,隻見城門處圍攏了不少人,還不時傳來喝采聲。
楊安見楊翦勒馬不前,便上前去打探一二。
卻原來是李傕之女李慕與郭汜之女郭昭蓉野外狩獵歸來,縱騎歸城,恰好趙雲巡城至此,將二女攔下。
二女驕橫慣了,以前每次進出長安,都是策馬奔騰,無人敢管,這日居然被一個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狗屁城門校尉攔了下來,不由暴跳如雷,一言不合便拔劍打了起來。
楊翦摸了摸鼻子,這兩位姑娘可驕橫的很啊,想起去年兩人來楊府送禮那驕傲如打鳴的雄雞一般的模樣,忍不住又歎了口氣。
雖然長得不錯,可惜脾氣確實差了點,這子龍也是,這緊要當口,去惹這兩位姑奶奶做什麽。
楊翦來到圍觀的人群中,望場中望去,不由一愣。
這什麽鬼?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嗎?
郭昭蓉手持雙劍站在一旁,滿眼的星星,一臉的花癡,哪裏有半絲要打架的樣子,哪裏看得見平日半分驕橫的影子。
李慕站在她不遠處,高挺的胸部一聳一聳的,也不知道是氣的還是累的,不過看她通紅的臉龐與額頭的汗水,看著郭昭蓉與趙雲的惱怒,想必兩者兼有之。
李慕恨恨的說道:“趙雲是吧?我記住你了,等我阿爹回來,有你好看。”
說完拉起一臉不舍的郭昭蓉走了。
楊翦心道:“趙雲人長得高大帥,功夫還好得不像話,正是這些外表傲驕,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女子的天敵啊。”
想到這,不由向趙雲望去。
趙雲早已發現了楊翦,見他望來,臉上有調侃之意,嘴角抽動了一下,回了個無可奈何的眼神,轉頭令圍觀百姓散去,沒有再看楊翦一眼。
卻說李慕扯著郭昭蓉入了城,對郭昭蓉埋怨道:“我說你今日怎麽回事,為什麽不幫忙啊?”
“慕姐,你有沒有覺得,這個趙雲長得英俊,槍法又這麽好,會不會已經成親了?”
郭昭蓉似乎沒有聽到李慕的抱怨,仍在回想趙雲的英姿。
李慕這才愕然的發現,自己的好姐妹這是春心蕩漾了。
李慕哼了一聲,舍了郭昭蓉,一個人氣呼呼的走了。
而魂不守舍的郭昭蓉居然也不以為意。
未過幾日,果然有消息傳來,李家與郭家都派了媒人到趙雲家中提親,這讓楊翦大吃一驚。
郭昭蓉那日明顯是看上趙雲了,隻是沒有想到會是李家搶先上門提親。這兩位姑娘倒是性情全然不同,隻是這眼光倒是驚人的一致。
李郭兩家出身涼州,本身也不是世家子弟,於草莽之中憑武力走到今日,門戶之見倒也不深,反而更傾向於軍中英才。
這件事非同小可,牽扯太大,楊翦不得不找了一日天黑時分跑到趙雲府中。
楊翦也不客套,直接問道:“大哥,你的意思呢?”
趙雲看著楊翦,不好意思的說道:“李姑子率真可愛,郭姑子溫柔賢淑,都挺好。”
楊翦忍不住劇烈的咳嗽起來,率真可愛?溫柔賢淑?
那兩位跟這些詞有半毛錢關係嗎?
“大哥人長得英俊,眼光也挺,獨到。”
楊翦憋了半晌,才想出了這麽句話來。
趙雲說道:“愚兄已經拒絕了兩家的提親,我們與她們之間,是遲早要兵戎相見的。”
楊翦心裏歎了口氣,說道:“那倒也未必,若是大哥喜歡,愚弟再想辦法,總之不會令大哥為難就是了。”
趙雲看著楊翦,很誠懇的說道:“元啟,你的心意我明白,隻是此事怕沒那麽容易啊。而且,隻拒絕一個的話,也不好,還是算了吧。”
楊翦笑道:“男兒自當迎難而上,有困難,想辦法解決就是了。隻是這正妻隻有一位,總不能讓另一位做妾吧,這事還得你自己想辦法。其他的事愚弟來想辦法解決,就算是做惡人,也自有愚弟來做。”
趙雲還欲待言,楊翦卻轉開了話題,說起長安城防的事情來。
高祖定都長安,先是改建興樂宮為長樂宮和修建未央宮這兩大宮殿,以及武庫、太倉、北宮等建築,而且是錯落分布,並不整齊有序。
惠帝時才開始修建城牆,由於宮殿與地理影響,長安城很不規則,東城牆平直,南麵城牆多曲折,形如南鬥,故稱之為鬥城。北麵城牆離渭河不過兩三百丈,依渭河、皂水的東北至西南走向,也不規整。
長安城以黃土夯築,高四丈,下寬四至五丈,上窄下寬,牆麵塗有一層和著麥秸的草泥,再上覆一層堅硬的朱紅色細沙泥,看起來很是亮眼。
長安城十二座城門,每麵城牆開三門,東麵,自北向南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西麵,自北向南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南麵,自東向西為複盎門、安門、西安門,北麵,自東向西為洛城門、廚城門、橫門。每門中部有列牆兩道,將城門分成三個門道,中間門道抹有泥皮,看起來光滑平整,為皇帝專用,沒有特許,太子、公主亦不能行。
由於高祖修建時,缺乏防禦外敵入侵的城防理念,所以後來再起城牆時,便令長安城的防守更加困難。
自秦漢以來,直至隋唐,一向視關中為一個整體,長安城本身的防禦更多的是放在整個關中地區的防禦來考慮,即長安城或整個關中的城牆為秦之四塞,扼守東麵防禦中原地區的函穀關(曆史上,漢末時曹操改桃林塞為潼關以代函穀關,廢函穀關),扼守東南防禦江漢平原的武關,扼守西北防禦隴西敵人的蕭關,扼守西麵防禦巴蜀漢中的大散關。所以在這些朝代,基本上是四關,尤其是函穀關或潼關一破,皇帝非降即逃,根本不會憑城固守。
大漢的長安城,好守,也並不好守,好守是城高牆陡,不好守是城太大,需要的兵力不少,而且城中人多心雜,不好掌控,數年前由呂布防守的長安城便是內有兵亂才被李傕等人沒廢多大勁便攻破了。
而且長安城內的主要街道都是直來直去,直通城門的,並不適合巷戰,這也是當年呂布在城內並未堅持多久便落荒而逃的原因。
收拾人心的事,自然交給父親楊彪與小皇帝他們去操心,畢竟是大漢的子民,小皇帝的一道詔書勝過他人千言萬語。
而自己,專心考慮軍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