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唐子弟兵
李承軒能說什麽的好呢?
堂堂大唐的子民,居然要跑到異國才能獲得安全感?李承軒隻覺得是深深的悲哀。
然而又能怎麽樣呢,算起來,這還真的不是李世民的鍋。
聽這個中年漢子介紹,雖然早在前隋的時候,朝廷便把這裏納入了治理之中。可是,朝廷派來的命官,都沒有進到這個地方,便打道回府了。
就是說,就算是前隋的時候,朝廷也隻是名義上治理過這個地方而己,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接受過王化?
如此說來,李承軒還是第一個踏足這裏的‘朝廷命官’?雖然他這個命官,都還沒有得到朝廷的任命。
“我知道,官兵中,確實有一群害群之馬,他們享受著民脂民膏,不但沒有保護好百姓,卻幹著引狼入室、欺負百姓的勾當,他們禽獸不如,他們,也一定會受到律法的懲治,你要相信我。”雖然李承軒對李世民仍有恨意,然而,他卻恨不起這個大唐。
一來,作為後來人,他更感受到這份受世人矚目的屬於大唐人的榮光。
另外一方麵,作為一個善良的人,他更明白,王朝興衰,隻是一家一朝的更迭,然而,卻有無數無辜的百姓給他們陪葬,百姓何辜來哉?
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這天下再沒有紛爭,隻要日子過得下去,管他李世民是不是貨真價實的‘天可汗’,便讓日子這麽過下去吧。
所以,在內心裏,李承軒還是希望,李世民的治下能讓這大唐好起來,大唐的百姓們,也能過上安靜祥和的生活。
再說了,這大唐,不是也有他的便宜老爹的一份貢獻麽?他身為兒子的,理當維護老爹的成果不是?
“若是這天底下的官兵,都象老爺這樣的兵就好了,那我們老百姓,可就有福了,”中年男子情動地說道。
“會的,你要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起來的,叛軍,也很快會被我們平息的。你們隻管安心種好自己的地,過好你們的日子就好了,”李承軒一邊說著,心中突然湧起了一個主意。
這裏可是華夏的腹地啊,可現在居然是王化之外的地方,大唐的百姓,在這裏都隻能寄人籬下,他既然來到這裏了,怎麽能輕易的放棄呢。
“這位大叔,你知不知道,除了你們一家之外,其它的百姓們呢,他們去了哪裏?”李承軒急切的說道。
“女人、孩子,還有老人,都被胡人抓走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幹什麽去了,”中年男子想了想道,“至於男丁,我是聽說,他們都是被官兵抓去了,也不知道是抓去當民夫還是當兵去了,我逃得快,所以沒有遇到。”
看到李承軒再次陰沉起來的臉,又趕快解釋道:“不是老爺這樣官兵,老爺這樣的官兵,可能是全天下最好的官兵了,當然不會幹這樣的事情。”
好吧,就當是對自己的表揚和期待了,李承軒欣然受之,然後望向中年男子:“大叔,那你能不能告訴我,那些被擄走的人,他們去了哪裏了?”
他想象得到,這應該是李孝常和當地的吐穀渾的一次交易。
李孝常打開大門,任由吐穀渾人來此地擄掠。
然後,作為回報,吐穀渾人把男丁交給了李孝常,或許是當作他的兵員去了。然後,把女人和孩子和老人都帶走了。
可別以為這些人都是些隻會吃飯的廢物,對於如吐穀渾或吐蕃這些部族的人來說,會耕種或紡織的唐人,每一個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因為,在他們的民族傳統裏,他們除了放牧,便隻會燒殺搶掠了。他們甚至連衣服都不會做,鐵也不會煉,所以,他們隻會穿著簡單的羊皮襖,或者偷偷的拿些毛皮和唐人私下裏交易,換回一些武器或農具。
當然,如果運氣不好,被官府抓到或者交易不的話,他們就隻能用那些最原始的武器和工具,過那幾乎是茹毛飲血的日子了。
“我隻見到他們往西去了,去了哪裏,我就不知道了,”中年男子茫然的搖了搖頭,隨即說道,“小民一個村子,兩百多個人,估計就我這一家逃出來了,其它的鄉親們,也不知道他們還活著沒有?”
說到這裏,禁不住潸然淚下。
這些樸素的鄉民們,他們之前可能還有過爭執吵嘴,恨不得對方去死。可是,當他們真正看到同伴們受苦受難的情景時,他們又於心不忍了。
所以,為什麽我們這個民族能幾千年長盛不衰?可能我們還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一遇到大災大難的時候,我們族人的同理心,我們那深入骨子裏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我們困難與共的精神,才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寶貴的精神。
有的人沒有,那是他們個人的冷漠和自私,可並不代表我們這個民族沒有。因為如果我們這個民族都象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話,就不可能綿延到今日了。
“我瞧這個地方不錯,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稍加開墾,這裏未來也將有萬畝良田,我建議你,不如就在這裏留下來,”李承軒謹慎的望著中年漢子,“至於你們的鄉親們,我們這就去救他們。他們都是我們大唐的子民,我們既然是大唐的子弟兵,斷然不能不管他們。我們是大你就留在這裏等我們回來,可好?”
到這時候,李承軒都快忘記自己出來的初衷了。他都忘記了,他曾經答應過王珪,利用這一次機會,好好的在朝廷眼裏留個好印象,然後,讓朝廷坐實他‘王愚’這個縣令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