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戴宗要找的人
相州湯陰縣嶽家莊,戴宗經人指點,找到莊外一個守墳的茅廬。
戴宗就看見,茅廬邊,一個二十來歲的後生,手中一杆鐵槍有如蛟龍出水,舞出漫天雪花,帶出森森寒意。
戴宗知道,這就是自己此行要找的嶽飛了。
梁山是高手如林的地方,戴宗卻被嶽飛的武藝所折服。
一套槍法演練下來,嶽飛的目光鎖定戴宗。
戴宗就見嶽飛一張國字臉,一副寬額頭,一雙圓眼睛,說不上英俊瀟灑,卻是說不出的沉穩睿智。
嶽飛看定戴宗卻不說話。
戴宗便先開了口:“請問可是嶽飛嶽鵬舉?”
嶽飛目光一沉:“正是。”
戴宗肅容道:“戴宗受欽命而來。”
嶽飛:“……”
一個欽命,嶽飛便覺自己沒法接話了。
自己一個回家奔喪的小兵囉囉,縣令都不知道有自己這個人,官家他會知道自己?還派人來找自己?
換誰誰不信。
戴宗:“戴宗帶有陛下手詔,看過手詔你便知道了。”
目光一凝,嶽飛的心便沉靜下來:不管真假先接了再說,萬一是真的,抗旨不遵的罪名,誰也擔不起。
雙膝跪地,嶽飛伸出雙手:“小民嶽飛接旨。”
戴宗便把趙佶的親筆信交到嶽飛手裏。
嶽飛打開一看:“嶽飛:接信速速帶上你母親一同來汴京,有要事相商。”
嶽飛:“這真是陛下手詔?”
其實嶽飛知道這真就是官家親筆詔,北宋人民隻要是識字的,都認得官家的一手廋金體,普天之下獨一無二,無人敢冒仿,也無人冒仿得了。
嶽飛隻是覺得自己怎麽也不會和官家的手詔沾上邊,更不敢相信官家的手詔會如此親民。
“你說呢?”戴宗也是很能洞察人心。
嶽飛:“自然是陛下的手詔。”
戴宗問:“陛下希望你早日到京,你什麽時候能夠動身?”
嶽飛本已從軍,隻是因為父親去世才回家奔喪,給父親守墳。
現如今皇上有手詔要自己去京城,忠君思想很嚴重的嶽飛沒有不去的道理。
嶽飛說:“安頓好高堂老母,嶽飛就去京城。”
嶽飛說著拿起長槍。
嶽飛的這杆槍很有名,叫做瀝泉槍,據說是用萬年寒泉裏的千年寒鐵所鑄,一般人根本拿不住這杆槍。
嶽飛家也就幾間半舊的茅草房。
看見嶽飛拿著槍回家,嶽母本想問他怎麽回來了,看見嶽飛身後的戴宗,嶽母便笑道:“原來是家裏來客人了。”
等戴宗在堂屋坐下後,嶽飛說:“母親,這是從京城來的欽官,帶來陛下的手詔,要兒子速去京城。”
“陛下有手詔給你?”嶽母的表情是巨大的懷疑、巨大的吃驚各占了一半。
懷疑和吃驚隻是片刻功夫,很快嶽母肅容道:“陛下有召,就當你精忠報國,我兒還等什麽,趕緊去京城。”
不愧是在兒子身上刺上“精忠報國”的母親,這份從容沉穩,臨寵不驕實在罕見。
“母親,孩兒就不能給父親守孝了。”嶽飛麵有愧疚。
嶽母臉色一沉:“我兒,你一身武藝,報效朝廷,換取天下蒼生的安寧,大過為你父親孝,你父親若是在天有靈,也會含笑的。逢年過節、你父親的忌日,為娘的會替你上墳。”
嶽飛心裏一鬆,又說道:“母親,陛下手詔裏特地說了,讓你也一起去京城。”
“我兒,你說什麽?”這回嶽母是驚到半天沒能合上嘴:“陛下怎麽會提到我一個老婆子。”
“母親,陛下手詔上就是這麽說的。”嶽飛便把趙佶的信拿給母親看:“母親你自己看。“
能在嶽飛的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嶽母是認得字的。
“能為一個子民想得如此周道,當今聖上是千古難得一見聖君、明君啊。”撫著信上的字,嶽母激動得淚流滿麵:“我兒,陛下肯定是有什麽事非你不可,你快去京城聽憑陛下驅使,帶上為娘,路上走得太慢。”
戴宗覺得該自己說話了:“陛下說了,一定要帶上老夫人,路上不必著急。京城裏,陛下已為老夫人準備下了宅子。”
“嶽飛何能何德承受得起陛下如此隆恩,今生今世唯有精忠報國了。”嶽飛本就忠君,戴宗這話一說,嶽飛對趙佶更是死心塌地。
嶽母是個有格局的老夫人:“我兒,陛下是怕為娘成為你的牽掛,為娘就和你一起去京城。我兒,等為娘收拾收拾,我們娘兒倆這就走。”
“陛下說了,不能讓亡者孤寂,可請親戚幫忙祭典。”戴宗說著拿出很大一筆錢來:“陛下還說了,日後你想還這筆錢給陛下就還,不還更顯君臣情深。”
無微不至的關懷說的就是陛下對我嗎?
可陛下對我嶽家的情況怎麽就會知道得這麽詳細?
嶽飛問戴宗,戴宗自己也在驚訝中。
戴宗給嶽老夫人雇了最好的馬車,可以在車中吃飯、睡覺,這一路趕往汴京,便也可以日夜兼程了。
趙佶給嶽飛買的房子緊挨著李逵家,家裏一應俱全,就連下人都已安排到位。
顧不得驚訝,嶽飛安排好母親,就進宮麵見趙佶。
群臣相見的地點安排在禦書房。
禦書房外,張迪對嶽飛說:“嶽飛,陛下說了,今兒不必行君臣之禮。”
“為何?”自從戴宗出現後,沒有一樣事情不讓嶽飛震驚的。
“陛下說不必就不必,哪來這麽多為什麽?”張迪正自不爽呢,原以為這嶽飛是個什麽名宿大儒,或者隱世高人,原來是個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人,憑什麽讓官家另眼相看。
憑什麽?
就憑人家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讓這樣的人膜拜自己,趙佶怕夭壽,如果可以的話,趙佶想向嶽飛行個大禮。
禦書房裏,茶也泡好了,坐椅也準備好了。
君臣相見,嶽飛激動無比,趙佶一樣的心情。
兩人一番深情對視之後,還是嶽飛先開口說話:“陛下,嶽飛來了。”
趙佶親自把茶端起,送到嶽飛的手中:“一路辛苦,先喝杯茶解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