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縱橫三國之輪回召喚> 第211章 三十三路諸侯討董

第211章 三十三路諸侯討董

  兗徐兩州之後,隨之抵達的豫州諸侯,分別有陳國國相朱元璋、豫洲刺史孔伷,以及提前到來三天的汝南太守袁術!

  豫州之後,抵達的是荊州諸侯,荊州刺史王睿,長沙太守孫堅、鎮南大將軍劉秀。


  劉秀這次親自領兵,不過數量是諸侯中最少的那一批,隻有五千兵馬,大部分兵馬都留守襄陽!

  兗、徐、豫、荊,這四州距離酸棗最近,所以抵達的時間也最早,而並、冀、青、幽、揚、益,這六州的距離較遠,來的雖都比較慢,但也都在四月底抵達了酸棗。


  …………


  …………


  初平元年,(190年)一月,王羽於臨淄發布討董檄文,號召天下諸侯聯盟討董。


  初平元年(190年)四月,三十三路諸侯匯聚酸棗,一場諸侯盛宴正式開始。


  而這三十三路諸侯分別是:


  第1路,青州刺史,臨淄候,右將軍,王羽,領軍四萬;

  第2路,汝南太守,左將軍,袁術,領軍三萬;


  第3路,兗州刺史,劉岱,領軍兩萬。


  第4路,陳留太守,張邈,領軍一萬;

  第5路,東郡太守,喬瑁,領軍一萬;

  第6路,濟北太守,鮑信,領軍一萬;

  第7路,山陽太守,袁遺,領軍一萬;

  第8路,徐州牧,陶謙,領軍兩萬;

  第9路,廣陵太守,陳矯,派兵一萬;

  第10路,琅琊相,王融,派兵五千;

  第11路,陳國太守,朱元璋,領軍一萬五千;

  第12路,豫洲刺史,孔伷,領軍一萬五;


  第13路,冀州牧,韓馥,領軍兩萬;


  第14路,渤海太守,祁鄉候,袁紹,領軍三萬;

  第15路,巨鹿太守,竇建德,派兵一萬;

  第16路,趙郡太守,趙匡胤,派兵一萬五;


  第17路,北海太守,孔融,領軍一萬;

  第18路,東萊太守,王豹,派兵五千;


  第19路,幽州牧,劉虞,領軍三萬;

  第20路,北平太守,公孫瓚,領軍兩萬;

  第21路,揚州刺史,陳溫,領軍一萬;

  第22路,廬江太守,陸康,領軍一萬;

  第23路,南郡太守,劉秀,領軍五千;

  第24路,上黨太守,張揚,領軍五千;


  第25路,上郡太守,張超,領軍五千;


  第26路,河內太守,王匡,領軍一萬;

  第27路,荊州刺史,王睿,領軍兩萬;


  第28路,長沙太守,孫堅,領軍三萬;


  第29路,護羌中郎將,馬騰,派兵三千;

  第30路,益州牧,劉焉,派兵四千;

  第31路,太原太守,王典,領軍兩萬五;

  第32路,雁門太守,秦彝,領軍一萬五;


  第33路,典軍校尉曹操,領軍一萬;

  王羽也沒想到這次討董竟能招來33路諸侯,而這又是個什麽概念?

  可以說,天下所有諸侯都加入了聯盟,董卓已經舉世皆敵了呀。


  董卓竟然這麽招人恨?這下算是徹底洗不白了。


  王羽心中暗自猜道,他也知道會來這麽多諸侯,主要還是因為大勢的緣故。


  當討董成為一種理所應當之事時,在這股大勢的裹挾之下,大多數諸侯是不得不過來啊,否則名聲就會受到影響。


  這讓人非常無奈,但也沒有好辦法,所以會盟也產生了兩種模式。


  一是比較積極的諸侯,他們全都親自領軍前來會盟,主動參與這場盛宴;


  二是比較消極的諸侯,他們發言加入聯盟,但不親自過去參與,隻是派將統領少量兵馬,過來參與一下意思意思。


  這次會盟,共有26路諸侯親自趕到,他們都是積極參加討董的,所以帶的兵力自然也是最多。


  領兵最多者就是王羽,出動了整整四萬大軍,少的如馬騰,劉焉僅僅隻有三千和四千兵馬。


  至於袁術、袁紹、劉虞等諸侯,兵力都在三萬左右,而剩下一些諸侯的大部分兵力都在一到兩萬之間。


  另外幾路諸侯,本心是不願意摻和的,但是又不好違逆這股討董大勢,所以隻好在發言譴責董卓的同時,另派將領兵前來參與會盟,自己則留守原地坐看這場盛宴。


  這部分諸侯所派來的兵力都不多,沒有一路兵力破萬。


  至於雁門那就有點特殊了,他們可肯定是屬於積極的諸侯,但是因為秦旭的年紀大了,已經無法領軍,所以隻能派威望最高的秦彝前來。


  三十三路諸侯所帶兵力雖層次不齊,但匯聚起來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當諸侯全部集齊確定後,王羽派人統計了一下聯軍總人數,發現竟然有整整四十九萬大軍。


  四十九萬大軍啊,自己前世指揮的昆陽之戰也隻是四十萬,這可是自己記憶中,有史以來打的人數最多的戰役!


  而且,這個人數已經超過董卓麾下的所有兵力,要知道,董卓麾下兵力總共也隻有四十多萬,但他不可能將所有兵力全都調過來!


  除掉守備各州各郡的基本兵力後,董卓最多調動二十五萬大軍和聯軍交戰。


  這樣一來,這一場大戰也就變成了,四十九萬諸侯聯軍VS二十五萬涼州軍,聯軍占有絕對的人數優勢!

  但王羽也知道,這並不代表聯軍就贏定了。


  聯軍數量雖多,但其質量就有些不敢恭維了,而涼軍可就不一樣了,涼軍久經戰陣,士兵整體素質是要高於聯軍的。


  另外,四十九萬聯軍分屬不同的勢力,若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盟主的話,很難團結起來將力往一處使的。


  二十五萬涼州軍雖也分屬不同派係,但是整體還是屬於涼軍這個整體,所以自然要比聯軍要團結多了。


  由此兩點就可以看出,討董之戰並沒有那麽好打,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盟主,才能保證聯軍可以戰勝涼軍。


  荊北,廣陵,琅琊,青州,太原,雁門大軍共用的是一座大營,各軍抵達後,王羽的兵力也有了十四萬,近乎達到了聯軍的三分之一的地步。


  之所以這麽多,是因為北海太守孔融麾下兵馬也歸他統領,孔融手下沒有什麽將才,如果沒有強力支柱的話,很容易變成炮灰!


  擔任青州刺史的王羽,無疑是一個好的支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