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
《三國誌》記載了一則故事,說孫堅十七歲那年,隨父親乘船出行,途中碰上一幫劫匪,搶了客商的財物正在岸上分贓。
其他船隻見狀,紛紛停住不敢過去,孫堅稍微觀察了一下,就對他的父親說,這夥賊人沒什麽可怕的,我去對付他們。
他爹一聽就嚇壞了,連聲叫他不要衝動,說他一個人對付不了,孫堅不聽,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就是裝出一副指揮士兵進行圍攻的樣子。
賊人一看,以為官兵到了,丟下財物抱頭鼠竄,孫堅追了上去,手起刀落,砍殺了其中一個倒黴蛋,然後提著那人血淋淋的腦袋就走了回來。
他爹見狀,嚇得魂都快沒了。
什麽叫有勇有謀的猛人?孫堅用他的行動給出了回答。
而從係統給他78的智力也可以看出,他不是有勇無謀之輩,畢竟78點智力也不低了!
回歸正傳!
孫堅勇則勇已,但也要看具體對象,在王羽麵前,他那實力根本不值一提,不過王羽的目的可不是打敗孫堅!
他還有更深的目的!
在王羽的有意放水下,他們二人大戰足足百合也沒有分出勝負!
百合後,王羽主動提出罷和,雙方算平手,並當麵誇獎了孫堅一番,言其武勇蓋世,當世無雙!
孫堅被王羽誇張後,“虛心接受”,從王羽這裏將祖茂帶走了!
以他的實力,自然看不出王羽的有意放水,畢竟王羽的真正實力連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憑孫堅超一流巔峰的水準哪能試出深淺。
他還以為王羽是顧及麵子,見好就收,同時為了拉攏他,這才放過祖茂!
等孫堅走了之後,傅悅和高熲二人從一邊走出來,臉色都有些凝重。
高熲得知王羽發布討董檄文後,便猜想他會將會盟之地定在酸棗,於是便帶著韓擒虎與賀若弼二人,在青州通往酸棗的半路上等候王羽!
最終,被他順利等到了,高熲也順勢加入了王羽軍,擔任軍師一職!
傅悅則是因為武丁,也就是殷昭的緣故加入了王羽軍!
本來他們還不理解王羽為何這麽重視劉秀,可是今日一見後他們終於明白了,劉秀就是那種擁有無限可能的對手,一旦打蛇不死反將來必定後患無窮。
傅悅一臉嚴肅的看著王羽,沉聲道:“主公,劉秀此人乃是一條潛龍,將來必定會成為主公大敵,屬下認為應當盡早除去。”
“沒錯主公,絕對不能讓劉秀活著回襄陽,否則將來荊北將永無安寧之日。”高熲冷冷道,眼中滿是忌憚之色。
王羽眼中閃過一絲心動,隨即卻又苦笑著說哦道:“本侯當然也知道這點,可奈何劉秀加入聯盟的時機恰到好處,此時本侯要是對他出手的話,那天下諸侯將會如何看吾?”
傅悅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轉瞬卻笑道:“主公大可不必自己動手,完全可以假借董卓之手來除掉劉秀。”
高熲聞言頓時眼前一亮,冷笑說道:“傅軍師所言甚是,主公這次擔任盟主的可能極大,到時可讓劉秀擔任開路先鋒來,劉秀背叛了董卓,一旦和涼軍碰上必定……嘿嘿。”
高熲作為演義裏的開隋九老之一,正史的大隋宰相,在投奔王羽後自然得到王羽的重視!
而傅悅,作為一位智力和政治雙雙破百的牛人,王羽更是重視的不能再重視!
正是因為他們從王羽身上感受到了重視,心中感到不已,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歸心於王羽!
聽到兩人所言後,王羽不由得渾身發冷的同時,也不禁慶幸這兩人是自己的軍師,否則自己的一統之路必定會橫生無數麻煩。
“兩位軍師所言極是,不過這驅虎吞狼的前提,卻是不能被猛虎所傷,而且還要本侯必須順利當上盟主才行。”
傅悅聞言,立即露出勢在必得的笑容,說道:“這些天,吾等代替主公逐個拜訪各路諸侯,如今已取得了超過半數諸侯的承諾,這次盟主之位必定是主公的。”
“隻是奇怪的是,袁紹袁術兩兄弟隻有袁紹在拉攏諸侯,袁術似乎是不動如山,似乎是誰當盟主都與他無關,隻不過袁紹現在下手太晚了些,而且主公的優勢比袁紹大太多了,所以單憑袁紹不會對主公造成阻礙。”高熲補充道。
這次趕到的33路諸侯中,除了有28路諸侯親自趕來外,還有5路諸侯的代表。
這麽多人,王羽當然不可能每個都親自前去,而除了公孫瓚、劉虞這種兵力雄厚的諸侯外,小諸侯王羽都交給了麾下謀士去遊說。
“劉虞倒是不擔心,公孫瓚那邊我得去看一下,順便看一看劉關張三兄弟有沒有參加這次盛會,畢竟原史上他們就沒有參加!”
一念至此,王羽起身離開,隻帶了典韋,秦瓊,鄧羌三人前往公孫瓚的大營!
…………
…………
酸棗大營,公孫瓚營中!
主位之上一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鍾的中年將領端坐其上,此人正是大漢右北平太守公孫瓚!
對於公孫瓚此人,王羽是頗為佩服的,此人出身高貴,隻因其母地位卑賤,隻能當個郡中小吏,可是因為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
後來,公孫瓚履立戰功,逐步做到中郎將,封為都亭侯,更是在中平六年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這可是單字候,比王羽臨淄候的質量還要更勝一籌!
公孫瓚素來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在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威名大震!
不過也正因如此,公孫瓚驕傲自滿,開始目中無人,以至於在和袁紹爭奪冀州時,犯了大意輕敵的錯誤,導致其麾下的白馬義從全軍覆滅,主將嚴綱戰死,公孫瓚無奈退還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