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深圳的青蔥歲月> 第601章 新鮮早餐 糍粑由來孝心起

第601章 新鮮早餐 糍粑由來孝心起

  剛進家門,這小子就大聲沖著裡面喊道,媽媽,媽媽,我們回來嘍。

  梓彤聞聲快步走了出來,幫我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有些心疼的怪道,早上那麼冷的天,你去山上幹什麼啊?凍著沒有啊?早說了,要買件厚衣服,你偏不要。

  我忙說道,不冷,不冷,真的。我這不是醒了睡不著,隨便去看看唄,這兒的山可比我們那裡可是大多了奧。

  還沒有等梓彤回答呢,媽媽已經端著裝了熱水的洗臉盆進來了,埋怨梓彤道,正天,趕快進屋洗洗手,把臉擦擦,彤彤,那麼冷的天,你讓他站院子里幹嘛啊?快點進來。

  我們趕忙進屋,洗好臉,擦乾,梓隆還拿來了他的擦臉霜,讓我擦擦,好小子,還怪貼心呢。這個時候,梓弘已經幫著媽媽把早飯端上桌了,我坐下來一看,這是什麼東西啊,白白的,圓圓的,軟軟的,兩面煎得有些焦黃,亮閃閃的金色中帶著一些棕色,香味撲鼻,像餅又不是餅,

  我夾起了一個,咬一口,外面嘎崩脆,裡面軟軟的嫩嫩的,真香,慢爵之下,絲絲甜味入心田,猶如絲綢潤滑般,一股清香。

  梓彤盯著我問味道怎麼樣?

  我說還可以,就是有些淡了,吃餅不吃菜,我不大習慣。

  她樂了,說,好,你等等。

  說著跑去了廚房,端來了一個小白瓷碗,裡面裝了幾塊鮮紅的沾滿了辣椒的小方塊,鮮艷奪目,這是什麼啊?

  梓彤說,你不是嫌味淡嘛,你沾點豆腐乳吃試試。

  啊,這就是豆腐乳啊?

  說實話,我們老家也吃,不過不是這樣的,我伸出筷子,輕輕用筷子挑開紅衣,嫩嫩的豆腐乳肉便呈現在眼前。它白中透著微紅,柔軟細膩。此時,一股迷人的香氣輕輕的鑽入鼻孔。夾一小塊放進嘴裡,一種咸香又似乳酪的味道在口中迅速氤氳開來,溢滿了整個口腔。再咬上一口細品,舌尖貪婪地享受著豆腐乳那「光滑」的「嫩肉」,咽下,咂咂嘴,豆腐乳的餘味是微甜的,哇,真讓人回味無窮啊。

  那我吃的這個餅又是什麼啊?梓彤告訴我說這叫粑粑,糯米做的。它的吃法頗多:可煎、可炸、可煮、可烤;風味上可以是麻、甜、辣,也可淡薄清香。不論哪種吃法,都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在土家山寨,過去糍粑與春節幾乎成為同義詞,每每看見家家戶戶忙著打糍粑,那準是要過年了。改革開放后,糍粑早已從土家人一年一見的餐桌上,走上了隨處可見的街頭市場。說糍粑是商品,還不如說是土家人的一種文化存在形式。

  梓彤還說,我們如果早來幾天的話,肯定能看到打糍粑的,那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它既需要兩個師傅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兩個人的共同付出。打糍粑的兩個師傅,要趁著出籠糯米吐雲吐霧的熱乎勁兒,一人雙手伸進事先準備好的一盆冷水中,不停地翻動碓窩內滾燙的熟團糯,直至全部搗爛如泥為止,累得兩個師傅汗流浹背。

  師傅將搗成泥的團糯在手上飛快翻滾,揉平「臍帶痕」,雙手捧到備有干糯米粉的案板上時,才正式進入糍粑的壓捏造型階段。如果說前面的工序是完成「胎胚」,那麼現在的動作便是將一個個活脫脫的「嬰兒」接到人間的美麗時刻。

  看,那薄得透亮、展平均衡的滾圓糍粑,按照主人的意志,大的可大到五斤一個,小可小到二兩重一個;在構思的圖案上,更是千姿百態。若自家過年用,圖案多是百鳥迎春、梅花爭妍、鯉魚跳龍門,或碩大一個雙喜圖案,躍然於糍粑中央;若是為人祝壽之用,那糍粑圖案就少不了福、祿、喜之類吉祥字樣;要探視生病的親友,那糍粑便增加了幾分凝重和關心的色彩。要是遇到訂婚、結婚,糍粑圖案則是歡快喜慶的丹鳳朝陽、雙龍戲珠、喜雀鬧春枝,或觀音送童子之物,令人眼花繚亂。

  那這個糍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家家戶戶過年的必需品的呢?這就要從它的起源來說了,關於這個起源啊,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傳說在清初時期,土家族大孝子向懷德的八十歲老母得了病,吃任何東西都不合胃口,向懷德就把糯米用臘肉蒸給母親吃。

  雖然老人家有一段時間覺得合胃口,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又不合了。向懷德一時拿不定主意,就把糯米飯用鍋鏟在鍋里反覆擠壓,使糯米飯成了糍粑,再用油煎上,使之二面黃,送給母親。老人一看,忙吃上一塊,感覺好吃,心裡非常喜歡。

  時間一長,這種樣式母親又吃膩了,總覺得油味太重。但是做好的幾塊不能丟,向懷德便把幾塊拿到火炕上,用火鉗架在火炭上烤得二面黃,再送給母親,老人吃起感到非常香脆。從此後,母親三餐不離。

  向懷德覺得用鍋鏟擠壓數量太少,又不方便,一天,他就用木桶蒸了半桶糯米,而後,用對舂柔和,再捏成小個,放在刀板上,用鍋蓋壓擠,並且厚薄均勻,每天他給母親烘烤兩個,所以大家也都跟著學,也把糍粑稱為「孝粑」。

  還有一種說法,就土家族大善人田老六,家有良田千畝,每年旱災,他都要給災民施捨一些粗茶淡飯。日子一長,他總覺得太麻煩,就想一個簡易辦法,把平常不漲飯,又不好吃的糯米拌一些高粱、小米、紅苕之類粗糧,用一大鍋蒸熟,然後搗爛,用手捏成小個,再用兩張方桌上下擠壓,使之成為圓粑,看起來既美觀,施捨他人又方便利索,而且在火炭上烤起吃,又香又脆。

  田老六一想,這麼多粗糧拌在一起都好吃,如果光用糯米一種製作,那不更好吃?他想到做到,忙喊家人蒸了一木桶糯米飯。熟后,把對窩洗凈,用兩根青木棰砸成細爛,捏成細個,再用兩張方桌上下擠壓,揭開一看,又薄又圓,而且白得透亮。烘烤食之,口感很好。

  後來,土家族人每年過年,都要打糍粑.……

  汴塘舞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送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