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最強帝王養成係統> 第一百零三章 奪情之議

第一百零三章 奪情之議

  命運給尤登閣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在關鍵時刻,他父親竟然死了,他必須要回到祖籍守孝三年實際上是二十七個月,否則就是不孝。


  雖然,一般情況下,出現了這種事情,需要守孝的人職位很重要的話,朝廷會來一個“奪情”之議。


  意思就是,你死了爸,朝廷知道你很傷心,但是現在你做的事情太重要,朝廷離不開你,所以你要為大家舍家,為大孝舍孝,繼續在崗位上工作,為朝廷奉獻自己的力量。


  尤登閣這個時候也想發動人給自己來一個奪情之議。


  然後禦史台一大幫噴子開噴了,話裏話外,就指尤登閣戀棧不去,不孝之極。


  堯國可是以孝道立國,為了當官,不去守孝,那就是道德敗壞的人。


  禦史台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機構,每個大學士都在那裏養了一批職業噴子,什麽派係的人都有,混亂得有如方浩那個世界的微博。


  一開始隻是禦史台的職業噴子開噴,噴到後來,朝廷裏麵很多別的官員也都開噴了,甚至一些地方官和貶謫在外的文人也通過書信的方式參入到戰場。


  這件事情尤登閣本來就不合理,也不合法,在這件事情上完全就沒有抵抗之力哪怕是尤登閣手下的那些官員,都沒有臉來給尤登閣辯駁。


  辯駁就等於是不孝。


  在這種情況下,“奪情”之議沒有成功,尤登閣灰溜溜的下了台,回到了老家,守孝去了。


  雖然他的派係那些人還在京城,可是沒有了這個主心骨,他們的氣焰就沒有那麽高了。


  特別是新入閣的那一位大學士,就是太子以前的老師王鍾,也是尤登閣的政敵,被尤登閣壓製得在國子監祭酒這個冷板凳上一坐就坐了十幾年的那一位。


  國子監是那些太學生們的地方,是堯國的最高學府,祭酒一職,就是國子監的負責人。


  雖然在官場上沒有什麽權力,但是官位清貴,又是教育界的扛把子,從國子監走出來的人,多多少少都要賣他一份麵子。


  這一次王大學士能夠入閣,還是皇帝欽點的。


  實際上兩大派係都沒有誰提名王大學士,畢竟一個在國子監擔任了十幾年祭酒的人,擁有的人脈太可怕了,出任大學士,怕是以後誰都按他不下來。


  他們互相攻訐對方提出來的人選,僵持不下,吵到皇帝麵前的時候,皇帝就了那麽一句話:


  “國子監的那個王鍾,不是挺好的嗎?我看就讓他來入閣吧。”


  一錘定音,坐了十幾年冷板凳的王鍾就這樣成了官場大佬。


  他是太子的老師,老師肯定要護著自己的學生,不想讓齊王那一派得勢,何況本來就是政見不同的敵人。


  王大學士雖然才入閣不到兩個月時間,是那個資曆最淺的一位大學士。


  但是他是太子的老師,隻要太子能夠順利的繼承皇位,他成為首輔是妥妥的事情,所以入閣之後,引來了很多人的歸附,使得尤登閣那一派的人在朝廷占據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麽大了。

  但是設立大將軍這個職位的事情,王大學士倒是沒有完全的否定,隻是在人選上麵有異議他提出,如果一定要設立這個職位的話,隻有太子才有資格接受這樣的職務。


  雖然文官一直看不起那些武將,但是他們也知道,遇上朝廷動蕩的時候,誰掌握了軍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王大學士不知道尤登閣三年之後卷土重來會不會又提大將軍這個事情,與其現在把這個爭議按下去,等三年之後尤登閣回來了又重新提起,還不如趁著他丁憂在家,讓太子出任這一職位。


  太子要是能夠出任大將軍一職,對他以後順利繼承皇位,有著很大的好處,任何想要搞動作的人都要掂量一下。


  不過他們也同樣要考慮邊關那兩個節度使的想法。


  這一次派出來巡視朔、燕兩州邊關的監察禦史,都是王大學士這一派的人,也有借機尋求兩州節度使支持的想法在裏麵。


  “我和伯賢兄參加科考的時候,座師就是王大學士,我們都是他的門生。”池旭對方浩道,“出京的時候,王大學士就跟我過,如果這一次能夠得到上官節帥的支持,太子出任大將軍一職的事情就穩上很多了,到時候,上官節帥也有擁立之功,進爵公侯是必然之事。”


  擁立之功,在曆朝曆代都是大功。


  到這裏,他歎息了一聲:“可是上官節帥好像對這件事情不怎麽熱心,隻要看燕州鐵節帥的意見,要和鐵節帥共同進退。”


  如果能夠成功的服上官雲支持太子成為執掌軍權的大將軍,池旭這個客也是大功一件,事後肯定會受到重賞。


  雖然這件事情不能拿到明麵上來進行獎賞,但是隨便找個理由給他加官進爵卻是沒有問題的。


  方浩當然知道上官雲的想法,換作是他,他也不會願意頭上多出這麽一個祖宗。


  哪怕這個祖宗是太子。


  雖然太子很有可能會當上皇帝,可是太子當上皇帝之後呢?

  既然設立了這個職位,就很難撤銷下去,被太子統領還沒有什麽,反正人家都是未來的皇帝。


  可是等到太子登基之後,換另外一個人做大將軍,那就是多出了一個祖宗。


  看誰能夠樂意?


  封為公侯也就是那麽回事,怎麽都比不過在這邊關當節度使做一個土皇帝來得爽快。


  幾年前那一場戰爭,那些軍功更大的將軍,封公封侯,號稱是在京城享盡榮華富貴,可是沒有權力,再大的榮華富貴也就是那麽回事。


  邊關反對的就是那個職務,至於誰出任那個職務,反而並沒有那麽在意。


  池旭這一行,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方浩當然也沒有跟他講這個道理,在文官們的心目中,封爵公侯就是最高理想,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比在邊關當一個破將軍榮耀得多。


  兩者的價值觀根本就不一樣,很難向他們明白這個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