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製衡之道
梅翰林的這個提議被王大學士給否決了:
“現在燕州和朔州的節度府都沒有撤掉,就將方將軍調回京城享受富貴,沒有他在邊關,誰來製衡這兩州節度使?”
這並不是在朝廷之上,是他們兩個人私人的聚會,所以可以這麽。
要是在朝廷之上公然出要靠方浩製衡兩州節度使的事情,肯定會弄出大亂子來。
有些東西大家心照不宣就可以了,把它出來,那就是破壞了遊戲規則。
如果傳到燕州和朔州兩個節度使的耳朵裏,沒準會認為這是朝廷要逼反他們。
梅翰林收到了他兒子的家書,梅瑜在家書裏麵跟他了方浩統領下的鎮北軍有多麽的恐怖那裏的發展有多麽的快速,而方浩又在那裏受到了怎樣的擁戴。
家書裏麵,梅瑜表達出了對方浩越來越強大的不安,覺得和方浩的崛起相比,燕、朔二州節度使隻相當於疥癬之疾。
二州節度使有禁軍可以製衡,可是方浩崛起之後,堯國沒有任何軍隊可以製衡他。
梅瑜列舉出那些數據之後,梅翰林也深以為然,覺得不能夠讓方浩繼續壯大,最好是削掉他的兵權。
沒有了兵權,不要隻是分給他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就算是封為異姓王,也威脅不到朝廷。
對於王大學士的否定,他道:“方將軍要是奪下了幽雲大草原,那就是不世之功,朝廷不進行封賞,可能會有人認為朝廷賞罰無度,難免會起怨望之心。可是要進行封賞,他現在已經是從一品的武將,不適合再升職務,所以我覺得將他封為公爵最為適合。至於兩州節度使那邊,有方將軍手下四大總兵在,也可以製衡得了。”
王大學士搖頭:“他手下那幾個總兵雖然積累了很多軍功,但都是因人成事,沒有方將軍的帶領,那幾個總兵什麽都做不了。你可不要忘記了,那幾個總兵在方將軍到邊關之前,隻不過是士卒,並沒有什麽能力,他們製衡不了那兩個老狐狸。”
梅翰林道:“可是大學士想過沒有,若是讓方將軍勢力進一步擴大,裁撤了兩位節度使之後,誰又來製衡他?這個下,誰又能夠製衡得了他?”
這話他本來不想的,因為目前來看,他們和方浩都是屬於同一陣營,懷疑自己尊嚴的大將,這有一些不厚道。
可是見到王大學士不想撤掉方浩的兵權,想起他兒子的提醒,忍不住就了出來。
王大學士一愣,然後臉上就露出不悅之色,道:“方將軍可是我們自己的人,當初若不是他,當今皇上都沒有辦法掌握軍權,能否登基還是兩之事,忠君愛國之心根本無需質疑。”
言下之意,對梅翰林懷疑方浩的忠誠有一些不滿。
梅翰林老臉一紅,辯解道:“方將軍的忠君愛國之心,我當然不懷疑,可是等到他擁有了無人能夠製衡的實力之後,是否能夠保持本心,也不好。況且,有些事情縱使他不想做,也不能保證他的部下不想做,萬一他的部下生出非分之想,裹協著他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我們又該怎麽辦?”
王大學士愣了一下,然後道:“方將軍是我們的人,我們不應該懷疑他。”
停頓了一下,又道:“要解除掉他的兵權,再怎麽也得撤掉那兩個節度使之後再。”
語氣有了一些鬆動,顯然梅翰林的那些話,讓他也有了顧慮。
“到那個時候,恐怕我們就沒有能力去撤掉他的兵權了。”梅翰林道。
“如果我們現在撤掉他的兵權,那我們就沒有能力撤掉兩個節度使的兵權了。”王大學士道。
梅翰林還要話,王大學士又道:
“你還要想一想,如果方將軍真的有異心,而我們要去撤掉他的兵權,難道你就不擔心他跟那兩個節度使合流嗎?”
梅翰林一呆。
王大學士看著他,問道:“到時候他們三股力量匯合一處,要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這個下,誰能夠製衡?靠著幾百年來沒有打過仗的禁軍嗎?”
梅翰林不出話來。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禁軍沒有辦法抵擋住那樣的力量,甚至整個堯國都沒有能夠抵擋住那股力量的存在。
三方勢力加在一起,那可是有四五十萬大軍。
這還不算什麽,更為恐怖的是,方浩那裏還有著大量的鋼鐵,甚至他那一個地方的鋼鐵產量,比堯國所有的鋼鐵產量加起來都要多。
想像十幾年前和戎突人作戰一樣,拚消耗拚死他們,也沒有那種可能。
梅瑜寫給他的家書裏麵提到的鎮北軍現在掌握的物資儲備又浮現在了梅翰林的腦海裏。
可以供幾百萬人吃兩三年的糧食,數以十萬計的戰馬,數以百萬計的牛羊。
再加上四五十萬懂得攻城掠地的軍隊。
這樣的力量,下誰能阻攔?
王大學士又道:“你要猜忌邊關的大將,這也不是沒有理由。可是,就算他們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敵人,隻擁有一個敵人,怎麽也比擁有三個敵人要好一些,你是不是?”
梅翰林歎息了一聲,道:“大學士考慮得對,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將那兩個節度使給撤掉,換上我們信得過的人。”
“對,就是這個道理。”王大學士道。
梅翰林皺起了眉頭,道:“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不撤掉他的兵權,就沒有辦法對他進行封賞。”
方浩現在已經是從一品的品階,在往上隻有正一品了。
朝廷現在就想要將那三個正一品的武職給撤掉,怎麽可能允許再出現一個正一品的武將?
如果是可以撤掉他的兵權,倒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不管是封公封侯都可以。
公侯都屬於超品,在一品之上。
管轄的地方也不可能給他增加,他自己打下來的地方就夠多了,朝廷不可能還送上更多的土地讓他管轄。
“要不”王大學士沉吟了一會兒,道,“給他加一個兵部尚書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