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安撫回鶻
向往常一樣詢問遠征高句麗的準備進度後,李二便要起身趕往煉丹場所,等待仙丹煉製成功。
這已經成為了他的即便日常,最近他越來越期盼能夠煉製出丹藥,他的身體就快要油盡燈枯了!
“郎君!燕然都護府傳來奏疏。”王泉將一份奏疏遞給李承乾。
自從李二癡迷煉丹之後,李承乾除了工作量加大以外,其他的一塵不便。
像這種來自都護府的奏疏,一般由李承乾過目,由李二來定奪應該怎麽辦。
李承乾接過之後,將其打開瀏覽一遍,頓時大驚!
“殿下!燕然都護府上疏何事?讓您如此驚訝!”已經升任為中書令的褚遂良問道。
“懷化大將軍、瀚海都督藥羅葛·吐迷度被其侄子烏紇襲殺,而烏紇則想率領回鶻部投靠西突厥車鼻可汗,背叛大唐。”
“好在烏紇的陰謀被被燕然都護府副都護元禮臣及時發現,並將烏紇誘殺,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現在的回鶻政局陷入混亂,燕然都護府上疏問,應該如何處理此事?”李承乾道。
現在大唐將所有的精力、人力、物力都放在遠征高句麗的準備上去,根本沒有時間關注漠北的情況。
更何況,阿史那社爾現在還在討伐龜茲國和對抗西突厥的介入,雖然有帶路黨阿史那賀魯,但想要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
也就是,現在根本沒有過多的精力放在漠北這一塊,而漠北是大唐西北屏障,絕對不能夠亂。
所以,回鶻部內亂必須解決,而且是盡快解決,否則一旦回鶻部背叛大唐,對現在的大唐來,無疑雪上加霜。
褚遂良一怔!他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事情,不過這是回鶻部內部的事情,不關朝廷什麽事。
“中書令覺得回鶻一事應該怎麽處理?”李承乾問道。
回過神來的褚遂良道“此事茲事體大,臣不敢妄加猜測,還需要陛下聖裁。”
“既然如此,那就勞煩中書令親自跑一趟,將此事向陛下匯報,請陛下決斷。”李承乾道。
李承乾拿起桌案上的毛筆,在奏疏上寫下自己的建議並畫了個日字,便將奏疏交給褚遂良,打發褚遂良去找李二。
“諾!”褚遂良接過奏疏,領命而去,在煉丹房見到李二之後,褚遂良將回鶻內亂的事情告訴李二。
“臣褚遂良見過陛下!”褚遂良向李二行禮道。
“遂良呀!你怎麽來了?可是有什麽大事發生。”盤膝而坐,閉目休仙的李二聽見褚遂良的聲音,問道。
“陛下!剛剛接到燕然都護府送來的奏疏,回鶻內亂,瀚海都督、懷化大將軍吐迷度被他的侄子烏紇襲殺。”
“燕然都護府為了能夠控製局麵,副都護元禮臣便將烏紇誘殺,誰知局麵不僅沒有得到控製,反而更加混亂。”
“太子命臣前來向陛下請示,應該如何處理回鶻內亂?”褚遂良道。
是安撫還是出兵鎮壓,就看李二到底怎麽打算了。
李二睜開雙眼,眉頭一皺,現在李二擔心回鶻內亂,會導致回鶻部背叛大唐。
如今的回鶻部在漠北實力強大,是鐵勒各部族中的老大,要是回鶻背叛大唐,那大唐之前在漠北的一切努力將化為烏有。
這不是李二想要看到的結果,所以,李二心裏毫不猶疑的決定安撫回鶻部。
“太子對於回鶻內亂,可又什麽意見?”李二問道。
“陛下!殿下將意見寫在奏疏上,還請陛下過目。”褚遂良罷,將手中的奏疏遞給李二。
李二接過奏疏翻看,在上麵看到李承乾的建議,隻有五個字。
“撫之,崔郭禮”
看來太子和他的想法一致,都是打算安撫回鶻,以免回鶻因為內亂背叛大唐。
甚至,就連去回鶻安撫的人選都已經都已經幫李二選好了。
李二想了想,也覺得讓崔郭禮出使回鶻部,代表朝廷安撫回鶻部,是最佳人選。
“對於回鶻還是進行安撫的為好,此事太子和朕倒是想到一塊去了!”
“傳詔,任命崔郭禮為金山道副將軍,持節安撫回鶻部,讓他盡快安撫平息回鶻內亂。”李二道。
“諾!”褚遂良領命而去,當便擬好詔書,三省官員全部簽字後,經過李二確認無誤在上麵寫上敕字之後,詔書正式生效。
崔郭禮便代表朝廷前往回鶻部安撫回鶻部人。
崔郭禮先到燕然都護府,見到副都護元禮臣,現在整個燕然都護府都是元禮臣在主持工作。
為了確保使者的安全,元禮臣派出都護府的一支精銳,護送崔郭禮抵達回鶻部。
崔郭禮也不負聖望,來到回鶻部不久,崔郭禮便找到了吐迷度的兒子婆閏。
崔郭禮以大唐使臣的名義,再加上從燕然都護府帶來的精兵,以及忠誠於藥羅葛家族的回鶻人,擁戴婆閏成為回鶻部新首領。
崔郭禮代表朝廷任命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並讓婆閏統領回鶻部。
婆閏一繼位,便沒有讓人失望,很快便解決了回鶻部內部的亂勢,崔郭禮這才返回長安複命。
而此時的李二越來越癡迷煉丹,這使得李承乾能夠進一步掌握權利,同時,宮中的宿衛大將多數都成為太子的人。
李安儼更是從一個左驍衛中郎將直接升任為左驍衛大將軍,統領宮中侍衛宿衛宮中安全。
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新羅宰相金春秋來長安朝貢。
金春秋是善德女王的外甥,當時的新羅聖骨貴族實力弱,金春秋以真骨繼任為新羅的第二十九任國王。
太子李承乾為生母文德皇後長孫氏修建的大慈恩寺終於建好,在當時西京外城朱雀街東第三街,第十五坊也就是進昌坊,寺南臨黃渠。
乃度僧三百,請五十高僧入住大慈恩寺。大慈恩寺的別建翻經院,請玄奘法師移居翻譯,並任上座之職。
玄奘移居的那,李二帶著皇太子、後妃等人到安福門樓親執香爐臨送,前來觀禮的人多達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