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討伐回鶻
“從錦衣衛傳回來的消息來看,婆閏是壽終正寢,而非他殺害而亡,婆閏一死,比粟毒便聯合回鶻反唐勢力奪取了回鶻的大權。”
“甚至還在悲傷中的比粟,都來不及反應,比粟毒就完成了奪權,比粟更是被比粟毒給關押起來。”李承乾道。
婆閏在世的時候,回鶻大權都被婆閏牢牢掌控在手裏,經曆過他的堂兄弟烏紇殺害他的父親,奪取回鶻大權的時代。
為了防止他父親的事情再度在他身上重演,他活著的時候,比粟毒被壓製的死死的。
比粟毒在婆閏在世的時候,可沒有這個膽子敢做出奪位奪權的事情來。
胡人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們崇拜強者,在幾千年的長河裏,胡人的政權都是通過互相爭奪而來。
如同狼群中的狼王,頭狼覺得自己實力足夠的時候,便會去挑戰狼王,戰勝了他便是新的狼王,失敗的狼王則會被驅逐。
胡人的政權交替跟漢人的不同,他們在大多的時候是通過武力來搶奪權利。
兄弟之間,叔伯子侄之間的爭奪,勝利的一方殺死失敗的一方,不僅繼承了他的地位和權利,更是繼承了所有的一切。
胡人隻會對強者頂禮膜拜,沒有人會站出來為失敗者感到惋惜,更不要什麽報仇雪恥之類的事情。
因此,隻有你足夠強大,才不會有人敢惦記著你權利、地位,以及女人等一切屬於你的。
“要是隻有回鶻一部叛亂還好,以燕然都護府的實力,鎮壓平叛應該沒有什麽問題,臣弟擔心的是,其他的部族是否也參與了叛亂?”李恪道。
“錦衣衛傳回來的消息,比粟毒還服同羅、仆骨等幾個部族反叛,不過還有不少部族在觀望,比粟毒想將這些部族綁在同一輛戰車上,就必須摧毀燕然都護府在西域的影響力。”李承乾道。
“比粟毒想要快速摧毀燕然都護府在西域的影響,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突襲燕然都護府,那燕然都護府豈不是危險。”李恪道。
“錦衣衛在飛鷹傳書之後,便立刻去通知了燕然都護府,能不能逃過一劫,就看他們的造化了!”李承乾道。
“皇兄打算派什麽人前去平叛?”李恪問道。
“朕決定派鄭仁泰領兵平叛,他曾經平定過思結等部的叛亂,對於漠北的形勢了解,一事不勞二主,他是主將的最佳人選。”
“朕還打算讓燕然都護劉審禮、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為副,以及鴻臚卿蕭嗣業,右屯衛將軍孫仁師一同出兵平叛。”
“多路進攻,以最短的時間之內,平定這場叛亂,然後讓比粟接任回鶻首領、瀚海都督一職。”李承乾道。
“皇兄是在擔憂什麽?”李恪問道,他從李承乾的話裏聽出了一絲別的東西來。
回鶻部叛亂應該沒有表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甚至在這背後,有什麽在攪動著這一切。
“吐蕃一直屯兵於吐穀渾邊境,進無法拿下吐穀渾,又容易遭到我軍突襲。”
“退,一旦沒有任何建樹,寸功未立,回到邏娑便會遭到反對派的詬病,祿東讚想要控製住局麵,怕是沒有那麽容易。”
“那樣的話,吐蕃很有可能陷入權臣內鬥之中而無法自拔,吐蕃的讚普已經不再是個孩子了,對葛爾家族獨攬大權怕是早已經心生不滿了。”
“所以,祿東讚隻有拿下吐穀渾,並親自坐鎮吐穀渾,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留在吐穀渾,不用返回邏娑。”
“隻要將兵權牢牢掌控在手裏,即便讚普再如何不滿,也隻能忍氣吞聲,無論是年輕的讚普也好,吐蕃的群臣也好。”
“都隻能對手握兵權在外的祿東讚無可奈何,真要是敢逼急了祿東讚,不定人家還會帶兵殺回來。”李承乾道。
“皇兄,您是覺得回鶻叛亂,這不是一件巧合的事情,是吐蕃的陰謀,為的就是讓我們無暇顧及吐穀渾,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平叛中去。”
“祿東讚則可以趁機出兵奪取吐穀渾,完成他吞並吐穀渾的戰略,也就是比粟毒能夠奪取汗位,很大的可能就是祿東讚在背後搞得鬼。”李恪道。
“何止是回鶻,就連同羅、仆骨等部族,都有吐蕃人的身影出現,隻是不能確定是否跟吐蕃有關。”李承乾道。
“這肯定是有關的,甚至就是祿東讚在背後搞鬼,回鶻那邊婆閏剛剛身死,比粟毒便能夠立刻掌控回鶻,令比粟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以比粟毒的能力,如何能夠服,或者鎮壓住其他的部族,同羅、仆骨能夠答應比粟毒一起起兵對抗大唐。”李恪道。
要跟吐蕃沒有關係,誰也不會相信,底下哪裏有這麽湊巧的事,凡是出現吐蕃人的身影的部族,基本都反叛了大唐。
這些反叛大唐的部族,都出現過吐蕃人的身影,就足夠明了這一切就是祿東讚在幕後搞鬼。
誰又能不是呢?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些都是祿東讚在背後搞鬼,回鶻等部族的叛亂中,都有吐蕃人的身影。
這也是李承乾為什麽急著要盡快平定回鶻等部的叛亂,祿東讚這麽做,肯定不止是要引起西域的動亂。
祿東讚接下來應該還有更大的動作,也就是,祿東讚對吐穀渾將有更大的軍事行動。
“王泉,傳詔!”李承乾喊道。
王泉立刻叉手行禮道:“奴婢在!”
“傳詔,命中書舍人起草詔書,詔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劉審禮、左武衛將軍薛仁貴為副大總管,鴻臚卿蕭嗣業為仙萼道行軍總管,右屯衛將軍孫仁師為副總管,將兵討伐回鶻等部的叛亂。”李承乾道。
“諾!”王泉領命而去,先去了中書省讓中書舍人草擬詔書,再由三省官員核實簽字再執行下去。
鄭仁泰、薛仁貴蕭嗣業等奉詔,到兵部領了兵符之後,便立刻出征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