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再議立太子
朝政的事情宰相們能夠在皇帝病重之時,暫時處理一二,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朝廷還需要有個有分量的人,在皇帝病重或者外出遊曆的時候,坐鎮京師。
皇帝要是不幸去世了,也能夠有人快速繼承皇位,確保下不會大亂,能夠平安的過渡。
李恪決定再次勸李承乾早日立下太子,以防不測。
“陛下!臣許敬宗有本啟奏!”在李恪還沒想好怎麽的時候,許敬宗叉手行禮道。
“許卿,你沒看見陛下如今龍體欠安,應該多多修養,有什麽大事,非要這個時候?”皇後蘇氏嗬斥道。
立太子當然是大事,而且還是大的大事,他必須要提出來,哪怕嗬斥他的人是皇後,就算是皇帝本人,他也要。
“回皇後,此事茲事體大,關乎大唐的未來,臣不得不向陛下上奏,如有失禮之處,還請皇後見諒!”許敬宗道。
“行了!皇後、貴妃還請回避!朕與許卿等人有大事商議,無關人等,也都回避吧!”李承乾道。
他知道許敬宗現在想要的事情是立太子。
經過這一次突發急症,李承乾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他算是想明白了,這個太子還真的非立不可。
一旦他這裏出了什麽事,要是突然駕崩,沒有指定繼承人,會有什麽樣的後果,不用想都知道。
那必然是兄弟同室操戈,大唐從此動蕩不安,血流成河,直到有一方徹底占據優勢為止。
搞不好還有可能導致大唐滅亡,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杞人憂,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皇後和貴妃退了出去,王泉也屏退了左右,在這寢宮之中,除了皇帝和王泉,以及宰相們外,再無其他人。
“王泉!扶朕起來!”李承乾想要坐起來,卻發現全身使不出一絲力氣,就連話都費勁,隻好讓王泉扶他起來。
王泉立刻上前扶起李承乾,李承乾就這樣半躺在王泉的懷裏。
“許卿,你可是想要勸朕立太子?”李承乾看著許敬宗問道。
“是!陛下病重,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唐需要一位太子來安定人心。”許敬宗道。
“朕還沒死呢?你們就這麽急著要立太子,是想要詛咒朕,早點駕崩嗎?你許敬宗是否有不臣謀逆之心,心裏期盼著朕早日駕崩。”李承乾道。
“陛下!微臣絕無此意!”許敬宗嚇得瑟瑟發抖,急忙跪倒在地,李承乾的這番話足以要了他許敬宗的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自古皇帝向來猜忌心重,作為臣子的自然心謹慎,要明白那些話應該他們。
立太子一向都是皇帝的忌諱,即便皇帝心裏有立太子的想法,也不是臣子應該多嘴。
除非皇帝自己先拿出來討論,否則,任何一個臣子都不能,也沒有權利去,因為這是觸碰皇帝心中的底線,一旦越過這條底線,皇帝就會猜忌你。
誰讓太子是對皇權危害最大的人,皇帝防備太子就像防賊似的,可謂是嚴防死守,比防外人還要嚴密。
“那你們,這太子當不當立?”李承乾問道。
李恪等人一時不知怎麽回答,都在揣摩皇帝此刻的用意,是真心想要立太子,還是想要試探一下他們是否有不臣之心。
畢竟,剛剛多嘴的家夥還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誰知道他們開了口,皇帝會不會震怒。
皇帝再怎麽病重的,依舊還是皇帝,要殺了他們易如反掌。
“怎麽?你們平日裏不是想要朕早點立太子嗎?現在朕問你們立太子的問題,你們為何又不了?”李承乾問道。
李承乾心中十分惱火,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卻不開口了。
李恪等人看李承乾也不像作假,便將目光投向李恪,畢竟,他和皇帝是親兄弟,好話些。
“陛下!臣以為太子當立。”李恪站了出來道。
“朕知道你們一直期盼朕早立太子,要是朕有什麽不測,太子也能立刻接掌朝政,以保大唐不發生動亂。”
“本來,朕要好好曆練諸皇子,從皇子當中選擇最賢明的皇子,繼承朕的皇位,但經過這次突發急症,朕想明白了。”
“太子不得不立,這次朕僥幸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可下一次呢?朕不敢保證還能活著跟你們話,有太子在,大唐無憂矣!”
“你們議議,在諸位皇子當中,誰適合成為太子?”李承乾道。
“陛下!自周朝以來,嫡長子繼承製,向來都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皇嫡長子李厥當立為太子。”一位宰相叉手行禮道。
嫡長子繼承製才是這個時代,繼承的主流思想,自然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畢竟,不論是皇帝家,還是他們家,在他們百年之後,都會遇到繼承人的問題。
如果不立嫡長子,很有可能導致整個家族內亂,骨肉相殘的局麵。
從某種層次來,立嫡有利於安定內部,防止互相殘殺。
“你們都是這個想法嗎?”李承乾問道。
“是!如今大唐安定,不宜再生事端,立嫡長子為太子,更加有利於朝廷安定,人心才能安穩。”李恪道。
“吳王所言極是,臣附議!”一名門下省的宰相站了出來道,他也是支持立嫡長子的。
“臣附議!”又有幾名宰相站了出來附和。
現在皇帝病重,心裏有了立太子的想法,那他們就要趁熱打鐵,將立太子一事確定下來。
否則,誰知道皇帝好了以後,會不會反悔,趁現在皇帝病重,不太清醒的是,徹底坐實立太子的事情,那樣,即便皇帝以後問起,他們也能夠應對。
即便到時候,皇帝想要反悔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君無戲言!
“既然你們都覺得太子當立,那你們就回去再好好議議,拿出個章程來,待朕病好了以後,再行冊封之事。”李承乾道。
“諸公請回吧!陛下現在需要休息。”王泉扶著李承乾躺好,轉身道。
宰相們隻好行禮退下。